一、名譽權糾紛的法律依據是根據民法通則哪一條來進行規定?
處理此類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民法通則》 [3] 第101條、第120條的規定,《侵權責任法》 [4] 的相關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5] 第140條、第150條、第151條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
二、糾紛管轄
因名譽權糾紛提起的訴訟,多為侵權之訴,根據《民事訴訟法》 [1] 第29條的原則規定,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8條的規定,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2] 一、問:名譽權案件如何確定侵權結果發生地?答:人民法院受理這類案件時,受侵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住所地,可以認定為侵權結果發生地。
三、名譽權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所謂名譽,從字義上解釋,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聲譽。也就是說,一個公民、一個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譽等在社會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
名譽直接關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嚴,它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乃至其它社會活動的基本條件。法人的名譽表示社會的信譽,這種信譽是法人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在它的整個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特別是企業法人的名譽,反映了社會對它在生產經營等方面表現的總的評價。法人的名譽往往對其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發生重大的影響,名譽權是民事主體的一項重要的人身權利。
因此,除了我國憲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規很重視這項權利的保護之外,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在確認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的同時,又以禁止性法律規范規定了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綜合上面所說的,名譽權只要被侵犯,那么被侵犯的一方就會造成損失,而且名譽權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不能被他人侵犯的,所以,執法人員在進行處理此類糾紛的時候就會按照條款來進行辦理,從而保障受害者的合法利益。
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侵犯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侵害名譽權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本人需要繳納失業保險滿幾年
2021-01-15侵犯商標權18萬會怎么判
2021-03-19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28轉賬支票背書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3-062020年什么情況下累犯能判緩刑
2021-03-06沒收手機是侵犯財產權嗎
2021-03-13交通事故誤工費需要哪些證明
2020-12-12擔保責任期限中止的規定
2021-02-24農村老人去世后,其拆遷安置房子女該如何分配
2021-01-24違反保密協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09調崗降薪離職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18勞動糾紛處理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04保險公司中罰則情況有哪些
2021-02-20人身意外險多久生效
2021-01-29“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可以作為雙方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0-12-05什么是保險合同,保險合同具備什么特點
2020-12-20海上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疲勞駕駛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1-01-29保險公司有哪些形式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