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的侵權表現: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籌劃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名譽權的侵權表現: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
《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名譽權的侵權表現: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侵犯他人名譽權,主要是想達到降低對方社會評價的目的。侵權人通過語言、文字等形式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屬違法行為,受害人可以因此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承擔相應的損失。而從名譽權侵權的表現形式來看,如果達到嚴重程度,那么有可能認定構成侮辱罪、誹謗罪。
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網絡侵犯名譽權異地起訴可以嗎?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行董事和總經理誰大
2021-01-21提起專利無效要注意的問題
2020-11-15哪些財物不能質押
2020-12-17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28普通合伙人轉讓公司份額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31假結婚和假離婚買房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1-02-22離婚后能提出要贍養費嗎
2021-02-24接管期限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0-12-16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
2020-12-11勞務合同要注意些什么
2021-02-20如何理解勞務派遣用工是一種補充用工形式
2021-03-02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程序有哪些
2021-02-03如何計算辭退補償金
2021-01-31勞動調解有時間規定嗎
2021-03-10產品責任的主體有哪些
2020-12-15建筑工程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20家庭財產兩全保險條款范本
2021-03-11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重復保險怎么賠
2020-12-25旅行社責任險條款簡介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