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違約有哪幾種類型
《合同法》第94條之規定可以看出,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其主要債務,還不能稱之為根本違約,只有當其遲延履行行為致使相對方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才可將之稱為根本違約。根本違約的構成要件是一般違約的構成要件,加上因違約行為導致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其法律效果是當一方根本違約時,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1、遲延履行場合。遲延履行并非必然發生根本違約,但如果合同對履行期有明確的約定,而且履行期之約定在合同中顯然處于重要地位時,則遲延履行通常會構成根本違約。對于并非特別強調履行期的合同,在遲延履行的情況下,只要遲延方當事人未在允許的額外期限屆滿前履行合同,亦可以此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可解除合同。
2、履行不能場合。依大陸法系傳統見解,履行不能得分為原始不能與嗣后不能,區分當事人是否有可歸責性而分別可能發生合同無效或債務不履行責任。在當事人具有可歸責性的場合,具有可歸責性的當事人要承擔履行不能之責任,又由于履行不能已使合同的整個目的落空,這種違約行為無疑應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自得解除合同。
3、不完全履行場合。在不完全履行場合,通常債務人已履行給付義務,只不過是由于履行義務不完全,或者是由于附隨義務的不履行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害,此種場合通常是通過賠償損失的方式解決:如果因違反附隨義務而造成擴大的損害,即造成了債權人人身或其他財產(固有利益)的損害,則會發生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問題,此時能否作為根本違約則是一個問題。
4、先期違約場合。在先期違約場合,如債務人已先期明確表示屆時不履行合同,此時即可以不待履行期的到來,以其拒絕履行作為根本違約,可以因此解除合同。如果債務人沒有明示拒絕履行,但由于債務人的信用狀況惡化而致履行不可期待,此時的合同目的也就無法期待能夠實現,自然也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并請求損害賠償。
以上就是小編對?“根本違約有哪幾種類型”問題進行的解答,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是比較復雜的,所以需要我們具體分析。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司法解釋的內容是什么
2021-02-16孩子讓狗咬了要報警嗎
2020-12-16涉外結婚公證書有效期是多久
2020-11-19公司分立是否交企業所得稅
2021-03-05欠條丟了有照片可以嗎
2021-03-25外遇證據調查有什么作用
2021-01-19協議離婚雙方多久能離婚
2021-03-16開發房地產要多少資金
2021-03-04分手協議是指什么
2021-02-20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轉繼承怎么規定
2021-01-06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二手房過戶后抵押擔保需要多久
2021-01-28員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2新交通法規之實習期間上高速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8什么情況公司不能勸退員工
2021-03-22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有哪些
2021-01-17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在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直接賠付責任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