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人的意思表示,這主要是當《合同法》第六十五條中的當事人約定理解為債權人之間的約定時,與《合同法》第八十四條的債權人同意不易區分。小編認為第六十條中的當事人應理解為(1)債權人與債務人約定,并告知第三人;(2)債務人與第三人約定由第三人履行。因為第三人代為履行與債務轉移產生的法律效果完全不同,在第三人代為履行的法律關系中第三人為該合同的履行主體不承擔繼續履行及違約的責任;而在債務轉移中第三人代替原債務人成為新的合同主體,承擔繼續履行及違約的責任。這兩種法律關系的區分對債權人及第三人影響較大。所以要求債權人有明確的意思表示即債權人、債務人、第三人達成三方協議,同意轉移債務或債權人與第三人達成債務轉移協議。但若債權人默示受領的則不能一味認定為債務轉移,因為作為債權人而言只要有人愿意履行義務固然很好,但接受他方為合同的主體需要綜合考慮其信譽、資歷等情況,在不能明確債權人是否接受他方為合同主體的心理基礎時,讓其承擔債務轉移的后果,對債權人而言有失公允。這時則要綜合其他兩個因素予以確定。
第三人與合同當事人之間的關聯度。如第三人與債權人之間存在直接的三角債關系,則可以認定為債務轉移,因為第三人與債權人、債務人之間的合同履行存在著厲害關系,不僅是為協助履行的行為更是完成個人合同義務的需要。此種情況并未加重第三人的責任,而債權人若是知道此種關系,心理上有接受第三人為合同主體的心理基礎。認定為債務轉移對雙方而言并無不妥。如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存在著債權、債務關系。債權人知道該關系接受第三人履行的,也可以認定為債務轉移,理由同上。當人這里講的債權債務都是可以轉移的。但如債權人不知其合同關系,而是默示受償的,則要考慮另外一個因素。
第三人有無承擔履行不能的意思表示,若在上述情況下第三人有愿意承擔履行不能責任的意思表示,而債權人又默示受償的則可以認定為債務轉移。因第三人有承擔合同后果的意思表示(抵押、擔保等)而債權人有受領之行為,有受償之保障,對雙方并無大礙。
以上就是由律霸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三人代為履行及債務轉移的一些相關要點,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情期間開店需要準備什么
2020-11-15國家對未成年工勞動保護有哪些
2020-12-03民法典是否包括知識產權
2020-12-16房產抵押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08意外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2離婚扶養義務有沒有強制性
2020-12-23不動產權證和不動產權證書怎么過戶
2021-03-15沒有以夫妻名義同居構成重婚罪嗎
2020-12-06員工打架能直接開除嗎
2021-03-14治安管理處罰有哪些種類
2021-01-04用人者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21工作合同實習多長時間
2021-03-16企業污水污染魚塘該賠償嗎
2021-03-12哪些情況下勞動爭議不得仲裁
2021-02-02勞動爭議案件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到法院起訴?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2-18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飛機買延誤險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保險公司賺錢的方式是什么
2020-12-17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