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約定保證期間,該在什么時候起訴擔保人索償
依據《民法通則》第88條和《合同法》第66條的規定來確定,即“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隨時向債權人履行義務,債權人也可隨時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但應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債權人提出合理寬限期后,就會使原來不明確的主債務履行期得以確定,也使保證期間的起算點可以明確。最高法院關于適用《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3條規定,主合同對主債務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保證期間自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
借款合同中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限為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依據擔保法第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因此,根據是否約定擔保期限,確定擔保期間起算時間。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二、保證期間與訴訟時效區別是什么
1、規范的目的不同。
訴訟時效的目的在于通過對民事權利的限制,督促權利人行使權利,加快民事流轉,維護穩定的社會交易秩序。保證期間的設定基于保證制度中平衡當事人利益的考慮,立法上向保證人斜傾以維護保證人的利益,避免債權人因怠于行使權利而加大保證人的風險。
2、規范的性質不同。
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在于維持社會的現有秩序,屬法律強制規范,因此當事人不得以法律行為加長或減短,也不得預先拋棄時效的適用;而保證期間可以由當事人約定。雙方的區別在于,訴訟時效屬法定期間,保證期間屬約定期間。
3、起算點不同。
訴訟時效起算點為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時,而保證期間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時開始起算。
4、法律效力不同。
訴訟時效屬可變期間,可因一定的法定事由而發生中止、中斷或延長的法律后果,訴訟時效屆滿,消滅的僅是勝訴權或產生抗辯權,實體權并不因此而喪失。而保證期間在性質上屬于民法理論中的除斥期間,即權利人享有某種實體權利的存續期間。期間已過,該實體權利即告消滅,消滅的是實體上的權利。保證期間屆滿,債權人尚未主張權利的,則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喪失的是實體權利。傳統民法理論認為,除斥期間為不變期間,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斷、中止或延長。
如果讀者有其他的法律問題需要援助的,可以到律霸網咨詢,我們有專業的律師團隊,可以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人單位違法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需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24消費者可以向行政部門投訴解決糾紛嗎
2020-11-14警察在實習期的能不能給處分
2021-02-19事故處理時間有什么規定
2020-11-12車禍出院后應該該先走哪個程序
2020-12-18父母包辦婚姻不想辦婚禮合法嗎
2021-03-21交通事故處理責任認定有期限么
2021-01-05家暴打青紫是輕傷嗎
2021-02-20合同中債權抵銷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22有建筑資質承接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2-23恐嚇欺騙下簽訂勞務合同是否違法
2020-12-03人壽保險怎么買,在購買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4人身意外險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0-11-13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保險合同解除的特征是怎樣的
2020-11-20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一)
2020-11-27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4S店延遲交車怎么賠償
2020-12-30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可以動用的情形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