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商品經濟的縱深發展,利用經濟合同詐騙的案件時有發生,這給我們審查逮捕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了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本文擬就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的區別與界定談點粗淺看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掌握罪與非罪的界限,正確適用法律,確保審查逮捕案件質量。
[主題詞]合同詐騙罪民事欺詐行為區別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商品經濟的縱深發展,合同作為一種市場經濟主體之間法律關系的紐帶,對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不法分子乘經濟立法尚不完備之機,以搞活經濟為幌子,大肆進行詐騙活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經濟合同進行的詐騙活動。它既包括合同詐騙罪,也包括民事欺詐行為等,為此這給我們審查逮捕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對合同詐騙罪、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等的界限難以掌握,容易混淆是非,不利于區分罪與非界的界限,此罪與彼罪的界限。為了維護社會主義經濟秩序,懲罰犯罪,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有必要對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的違法犯罪活動進行分析。本文擬就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的區別與界定談點粗淺看法,以便在今后的審查逮捕工作中掌握罪與非罪的界限,正確適用法律,防止錯捕發生,以確保批捕案件質量。
一、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的概念
1、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的過程,以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辦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從犯罪構成角度看,合同詐騙主要特征:(1)主觀方面是故意的,而且必須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非法占有對方當事人財物的目的。事實上,行為人無履約能力,無擔保能力,主觀上絲毫沒有履約意愿,卻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誘騙對方當事人簽訂合同,以達到騙取錢物的目的。(2)客觀方面表現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其行為具體形式:1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簽訂合同的行為;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擔保的行為;3沒有實際履約的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責任,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行為;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行為;5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行為。(3)侵犯的客體是經濟合同管理制度和公私財物所有權。《民法通則》規定:簽訂、履行合同的基本原則之一是“誠實信用”原則,以欺騙行為為手段,以簽訂、履行合同形式而實施的合同詐騙,違反了上進原則,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為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
2020-11-22工程款支付流程是什么,工程款支付的違約責任是什么
2020-12-23被抵押的房產是否可以資產保全
2021-02-13消費合同多久生效
2021-03-01房屋拆遷合同樣本
2021-02-23住房公積金如何提取
2021-03-07新員工入職破冰培訓怎么做
2021-02-06勞動仲裁員聘任期是幾年
2021-02-18企業財產險有哪些險種
2021-02-25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理賠指南
2020-11-24如何防備人壽保險合同中的“陷阱”?
2020-11-22保單受益人變更有講究
2021-03-17保險公司擬定健康保險的保險條款需要審批嗎
2020-11-24私了后報保險算騙保嗎
2021-03-08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沒有諒解書會賠付對方嗎
2020-12-06保險合同簽字由配偶簽字有效嗎
2020-12-01人壽保險如何變更受益人
2020-11-28保險法定受益人的順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07公眾責任險稅前扣除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