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排斥期
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內不行使相應的民事權利,則在該法定期間屆滿時導致該民事權利的消滅。
除斥期間具有如下特點:
1、除斥期間一般是不變期間,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斷或者延長。
2、除斥期間消滅的是權利人享有的實體民事權利本身,如追認權、撤銷權、解除權等。
3、除斥期間規定的是權利人行使某項權利的期限,以權利人不行使該實體民事權利作為適用依據。
4、除斥期間是自相應的實體權利成立之時起算。
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這里的5年應當是最長保護期,就是說從你發現可撤銷事實之日起一年內應當行使撤銷權,但是如果從可撤銷事實發生之日起五年內你都沒有發現的話,撤銷權歸于消滅,就算之后發現了也不能行使。
二、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期間的規定
1、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期間是訴訟時效,時效屆滿,當事人請求權的勝訴權消滅。
2、《合同法》第75條規定的是債權人撤銷權的除斥期間,即該條規定了債權人撤銷權除斥期間的兩種計算方法。
3、該條實際上規定了兩類期限:一是關于1年的規定,屬于訴訟時效的規定,可以適用時效的中止、中斷、延長;二是關于5年的規定,屬于除斥期間的規定,不適用時效的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合同法》第75條規定的5年的期間,應為除斥期間。所以為5年。
三、撤銷權的主觀要件
(一)債務人的惡意。惡意有意思主義與觀念主義的界定分歧。按意思主義,債務人在行為時須有詐害的意思。按觀念主義,債務人須明知有損債權人的權利,以知其行為可能引起或增加其無資歷狀態為已足。
(二)受益人的惡意。受益人,《合同法》中稱為“受讓人”(第74條第1款后段),在《合同法解釋(一)》中稱為“受益人或者受讓人”(第24條),是指基于債務人的行為而取得利益的人。受益人的惡意是指受益人在取得一定財產或者取得一定財產利益時,已經知道債務人所為的行為有害于債權人的債權,也就是說已經認識到了該行為對債權損害的事實。至于受益人是否具有故意損害債權人的意圖,或者是否曾與債務人惡意串通,不再考慮之列。
(三)轉得人的惡意。在有些立法例上,定有轉得人。所謂轉得人,指由受益人取得權利的人。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當事人如果需要行駛撤銷權的,也應當自愿承受該行為的后果。如果當事人不主張撤銷的情況的。法院不能主動撤銷。必須按照當事人的意愿。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否認合同拒絕賠償實業公司該怎么辦
2021-01-22監察人員能否進入強制措施場所取證
2021-03-07判定為同一商號的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8欠款強制執行會抓人嗎
2021-02-04私立醫院產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2-27交通事故理賠有什么程序
2021-03-07購房合同不能忽視的協議,補充協議應該涉及的內容有
2020-11-11什么叫現房
2021-01-06公有住房轉讓手續有哪些
2020-11-30怎么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19勞動合同跟勞務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0-11-11事實勞動關系確認糾紛
2021-01-13企業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癲癇患者能夠辭退嗎
2020-12-24城鄉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新大洲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22兩歲小孩被撞輕傷住院四天保險公司一般陪多錢
2021-03-23本案被保險人身故保險公司應否賠付
2020-11-21什么是比例賠付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