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出工作職責勞動者可以解除合同嗎
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超出了勞動合同約定的范圍時,勞動者可以解除合同,但解除勞動合同不一定獲得經濟補償。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通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二、員工被迫辭職能否得到補償
關于這個問題,應當說是沒有什么爭議的。雖然勞動部《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規定: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此規定不能一概適用。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之規定:用人單位未按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金,并可支付賠償金。因此,如果系用人單位違約在先、導致勞動者被迫辭職的,用人單位不僅不可免除給付經濟補償金的義務,同時還負有相應賠償義務。
針對目前企業逼迫員工辭職現象日趨嚴重,有關人士建議:設立“推定解雇制度”,即為了防止企業為迫使員工離開企業,使出“調換崗位法”、“下放基層法”、“降低待遇法”、“長期出差法”、“明升暗降法”等手段,突然地、單方面地改變雇員的基本工作條件,如果雇員不愿意接受而辭職,他或她等于被雇主變相解雇,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雇主既沒有正當理由解雇,又沒有提前通知,雇主要對逼迫員工自動辭職的行為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如果在《勞動法》中增設此制度,基于法律的預測和指引功能,企業此類行為將會減少,員工的職業穩定性將會增加。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超出了勞動合同約定的范圍時,勞動者可以解除合同,但解除勞動合同不一定獲得經濟補償。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讀者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咨詢,律霸網有專業的律師為你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虛假訴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1-24自己租房合同掉了怎么辦
2020-12-23九一年的事實婚姻緣怎么解除
2021-01-01再婚老人遺產糾紛相關內容
2020-11-20軍婚起訴離婚的程序
2021-03-18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孫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25肇事逃逸最多判幾年
2021-03-11如何辦理執行案款提存手續
2021-01-11房改售房面積如何計算?
2020-12-10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勞動關系的概念
2020-12-29勞務派遣解聘后是否有補償
2021-01-30實習期上高速怎么處罰
2021-02-09勞務承攬與勞務外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1拖欠農民工工資被警察帶走怎么處理
2021-01-16投資理財保險的適用人群
2020-12-05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保險合同的變更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2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