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合同欺詐中的主觀故意:“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對合同欺詐研究的意義,“非法占有目的的形成時間”、“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范圍”、“非法占有目的產生的時間”。研究“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對合同詐騙罪與非罪、本罪與彼罪的認定都具有重要意義,而量刑的嚴厲性
(I)有利于“非法占有目的”的合理分類
根據合理的標準對非法占有目的進行分類是非法占有目的研究和應用的需要。所謂理性,是指它具有一定的法律意義。例如,一些學者認為,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階段包括事前意圖(在事實行為之前)、過程中意圖(在事實行為過程中)和事后意圖(在事實行為過程的后期)。[1] 一些學者還認為,“非法占有目的及其時間是確定合同是否具有欺詐性或合法性的標準”[2]上述關于非法占有目的時間的陳述足以證實,對非法占有目的的時間進行分類存在于不同的合同中分階段有利于深入探討合同詐騙罪非法占有目的,有助于全面發現和運用合同詐騙罪非法占有目的的特征(二)有助于澄清合同詐騙罪能否由間接故意構成的爭論“合同詐騙罪可以由間接故意構成”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在合同詐騙罪中,行為人不僅知道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后果,而且希望并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這符合直接認知因素和意志因素的兩個特點(三)有利于準確定罪首先,在區分合同詐騙罪和侵占罪時,研究非法占有目的的時間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侵占罪非法占有目的的時間特征的研究,有學者提出侵占罪非法占有目的不同于搶劫、盜竊、詐騙罪。[3] 一些司法人員認為,“非法占有欺詐和盜竊的目的發生在行為人非法占有他人財產之前;非法占有貪污的目的往往發生在合法占有行為之后”。[4] 對“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進行了大量研究的陳寶寶,相信“由于侵占罪是將他所持有的他人財產轉移給自己,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不能在持有他人財產之前發生;而詐騙罪和盜竊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只能在持有和控制他人財產之前發生”。[5] 二是區分犯罪與非犯罪。一般來說,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存在非法占有行為,應構成合同詐騙罪。但是,由于立法不完善等原因,有些行為無法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例如,在中國沒有“侵犯債權罪”的情況下,一些行為人只有在掌握和控制他人財產后,才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意圖,這只能根據一般的經濟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亊故賠償怎么走法律程序
2021-02-05土地使用權證過戶程序有哪些
2021-01-06車禍負主要責任能走工傷嗎
2021-02-17怎樣辦理交通事故傷殘評定
2021-02-06乙方沒有履行租房合同怎么辦
2021-02-23炒股開戶注意事項
2021-01-06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什么
2021-02-09合同訂立的形式有哪些,簽訂擔保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1-23變更公司名稱有什么程序
2021-01-17確認勞動關系規定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1意外事故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負責賠償
2020-11-10適用保險合同解釋原則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4交通事故被保險人無責,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0-12-18保險理賠的車輛報廢標準是什么
2021-03-01發生事故后如何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1-25繳納保險費有什么作用
2021-02-02職場新人宜買短期險
2020-11-14土地出讓算土地使用權嗎
2021-01-04土地流轉有哪些常見方式
2020-11-20浙江東陽市農村房子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