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詐騙對方財產的行為。1979年《刑法》和單獨的《刑法》都沒有對這一罪行作出規定。在以往的司法實踐中,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的,都是以詐騙罪定罪處罰的。由于該類犯罪較嚴重,與普通詐騙罪不同,1997年刑法中單獨規定了該類犯罪
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為:1。本罪的犯罪對象是經濟合同管理秩序和公私財產所有權。“合同”主要指經濟合同。即法人之間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合法達成的權利和義務的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合同的訂立和履行必須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和誠實信用的原則。但是,一些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為目的,與他人簽訂經濟合同,騙取他人財物,不僅侵犯了經濟合同的管理秩序,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而且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益,,嚴重危害社會,應當受到刑事處罰的
2。客觀上表現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的過程中,詐騙對方的財產,數額巨大。根據《刑法》第224條,合同欺詐包括以下五種行為:
(1)以虛構單位或他人名義簽訂合同。也就是說,未經授權或同意,以制造單位的名義或以另一人的名義簽署合同,使用偽造、變造或無效的票據或其他虛假產權證書作為擔保。合同擔保是簽訂合同的各方為確保合同履行而設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是降低合同風險和確保合同履行的常見做法。犯罪分子為了取得對方的信任,往往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為擔保,達到利用合同詐騙錢財的目的。“票據”是指匯票、本票和支票等金融工具。“假產權證”是指證明其對某些不享有權利的財產享有權利的證明文件,如假土地使用證、假土地使用證等,房地產權屬證明及其他虛假的動產、不動產權屬“證明文件”
(3)無實際履行能力,通過履行小型合同或先履行部分合同,誘使對方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這是引誘罪犯的常見伎倆。小型合同或部分履約合同的履行往往使對方相信其履約能力和誠意,然后與之簽訂目標金額較大的合同。犯罪分子在收到對方支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擔保財產后,很容易獲得對方的信任,達到詐騙目的。這種行為是典型的合同欺詐行為。行為人根本不想履行合同。只要合同簽訂,另一方支付貨物、貨款、預付款或擔保財產,其犯罪目的就已經實現,然后他就逃跑、躲藏和逃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2020-11-22公司股東變更需要股東到場嗎
2021-02-07衛生許可證過期罰款嗎
2020-12-18侵害人身權益的財產損失賠償額的確定方法怎么規定的
2021-03-01民事上保證的效力是如何的
2020-11-23賣方贈與的產品有瑕疵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如何劃分
2021-03-06法律對失信人員子女有何限制
2021-03-01異地執行拘留怎么進行
2020-11-12交通事故訴訟的有效時限
2020-11-23如何搜集家庭暴力的證據
2020-11-15銷售折扣合同中是否要約定折扣率
2020-12-29求職沒有工作經歷怎么寫
2021-03-21一房多賣構成犯罪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2工程勞務分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29什么樣的條件適合簽訂勞務合同
2021-03-22事實勞動關系確認及工傷賠償
2021-01-11勞務外包協議書
2020-12-20企業不執行勞動調解協議怎么辦
2021-03-21勞動糾紛一審終審怎么撤銷
2020-12-31哪些情況壽險保險人可以免責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