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欺詐者有欺騙的意圖。欺詐意圖是指知道自己的陳述是虛假的,會導致對方產生錯誤的理解,并希望或沉溺于這種結果的發生。欺詐故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陳述虛假事實的故意;第二種是意圖誘使他人錯誤理解(2)欺詐者實施了欺詐。欺詐行為是指欺詐者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理解的行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和故意隱瞞真相是欺詐的兩個方面。故意陳述錯誤事實的行為,如將假冒偽劣商品描述為優質低價。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將真實情況告知對方,而故意不告知對方。沉默是否構成欺詐?大多數國家的法律規定,當行為人有義務不加解釋地解釋真實情況并保持沉默時,即構成欺詐。中國法律關于沉默是否構成欺詐的規定與上述規定類似。如《產品質量法》第8條規定,銷售不具備產品應有使用性能的產品,應當事先向消費者或者用戶說明,否則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項規定表明,在有義務解釋時保持沉默構成欺詐。此外,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有義務解釋的人不能保持沉默。(3)欺詐者因欺詐而出錯。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缺乏了解等重要情況。要構成欺詐,欺詐者的錯誤理解和欺詐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換言之,如果欺詐方簽訂了合同,則欺詐方提供的虛假信息必須與合同內容密切相關,由于欺詐方提供的虛假信息,欺詐方對合同內容有錯誤的理解。(4)欺詐方因錯誤而表達其意圖。如果受騙人的意圖不是由于欺詐而表達的,則不構成欺詐。這表明,在下列情況下,被欺騙人的意思表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的有關規定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本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訂立本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集體或者第三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有權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機構修改或撤銷:
(1)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
(2)在訂立合同時,如果一方通過欺詐、脅迫或利用他人的危險,使對方當事人違背真實意思訂立合同的,受害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使婚后工資為個人財產
2020-12-30現實中哪些有獎銷售行為是違法的
2021-02-20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怎么處罰
2021-03-18關于子女探視權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先予執行要多久能下來
2021-01-09民事訴訟會被限制出境嗎
2021-01-27配偶被判刑,婚姻關系如何解除
2021-02-21遺產繼承公證能改嗎
2020-12-12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9疫情耽誤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1-01-24試評勞動教養制度
2021-01-08合同中怎樣的免責條款是無效的
2020-12-03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內容是什么
2021-03-22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
2020-11-15人身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2-02事故中汽車失火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2-19什么是保險欺詐
2020-12-07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有什么
2021-01-12保險受益權的適用范圍
2021-03-26保險代理人的職責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