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欺詐者有欺騙的意圖。欺詐意圖是指知道自己的陳述是虛假的,會導致對方產生錯誤的理解,并希望或沉溺于這種結果的發生。欺詐故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陳述虛假事實的故意;第二種是意圖誘使他人錯誤理解(2)欺詐者實施了欺詐。欺詐行為是指欺詐者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理解的行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和故意隱瞞真相是欺詐的兩個方面。故意陳述錯誤事實的行為,如將假冒偽劣商品描述為優質低價。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將真實情況告知對方,而故意不告知對方。沉默是否構成欺詐?大多數國家的法律規定,當行為人有義務不加解釋地解釋真實情況并保持沉默時,即構成欺詐。中國法律關于沉默是否構成欺詐的規定與上述規定類似。如《產品質量法》第8條規定,銷售不具備產品應有使用性能的產品,應當事先向消費者或者用戶說明,否則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項規定表明,在有義務解釋時保持沉默構成欺詐。此外,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有義務解釋的人不能保持沉默。(3)欺詐者因欺詐而出錯。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缺乏了解等重要情況。要構成欺詐,欺詐者的錯誤理解和欺詐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換言之,如果欺詐方簽訂了合同,則欺詐方提供的虛假信息必須與合同內容密切相關,由于欺詐方提供的虛假信息,欺詐方對合同內容有錯誤的理解。(4)欺詐方因錯誤而表達其意圖。如果受騙人的意圖不是由于欺詐而表達的,則不構成欺詐。這表明,在下列情況下,被欺騙人的意思表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的有關規定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本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訂立本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集體或者第三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有權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機構修改或撤銷:
(1)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
(2)在訂立合同時,如果一方通過欺詐、脅迫或利用他人的危險,使對方當事人違背真實意思訂立合同的,受害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證書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3-01離婚訴訟的二審程序
2021-03-05車禍出院后多久去理賠,怎么理賠
2020-12-02簽名只簽姓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6什么是承包關系
2021-02-10關于拖欠工資和調崗事宜征詢
2021-01-16購買壽險的理由有哪些,什么人需要購買壽險
2020-12-26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流程
2021-03-20汽車涉水后怎么處理什么情況下車子涉水可以理賠
2021-03-22允許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有哪些好處
2021-01-29免賠額的形式有幾種
2021-03-24保險對方全責如何理賠
2021-03-21交強險實施后車賠付要如何去計算呢
2020-12-17如何購買車險才劃算
2021-03-24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由哪些主體承包經營?
2021-02-28土地出讓金與出讓地價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5土地互換期限約定不明怎么處理
2021-03-25公司拆遷補償工資怎么算
2021-02-22政府不履行安置補償協議,怎么維權
2020-12-15征地拆遷中,航拍圖有時間截點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