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必須承擔法律責任,以調整崗位、降低工資的方式迫使勞動者離職我。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不得支付經濟補償金。因此,在司法實踐中,許多用人單位為了減少經濟補償金的支付,采取工作地點調整、減薪、派工、安排升學等手段,惡意強迫勞動者自愿辭職。工人被迫離開后能得到補償嗎?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能否被迫辭職,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
第二,用人單位雖然有自決權,但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特別是在調整勞動者的崗位和工資時,必須與勞動者達成共識,否則無效。在司法實踐中,雖然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經常規定“因生產經營需要調整勞動者職務的,勞動者應當無條件服從”或者“在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用人單位有權轉移或者變更勞動者職務”,該協議應無效,因為工作地點差價調整和減薪是對勞動合同的根本性變更,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5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的內容,而勞動合同的變更應當采取書面形式,“因此,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達成一致意見,調整崗位,降低工資,否則將是違法的,同時,勞動者能否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律師趙金濤認為,崗位和工資都屬于工作條件。用人單位以工作崗位調整、減薪、派工、安排進修等方式惡意迫使勞動者自愿辭職的,當然屬于擅自改變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條件,勞動者可以以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規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為由,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第三,建議用人單位強迫勞動者離開時,勞動者應當先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要求用人單位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崗位和原工資;勞動者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同時,勞動者必須保留用人單位強制辭職的相關證據,如錄音、電子郵件、公司蓋章文件等,以便在糾紛發生后能夠開脫如果您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咨詢我們律霸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公拿老婆名下的車子抵押,老婆有權拿回來嗎
2020-12-03非機動車與機動車相撞怎樣劃分責任
2020-12-07上級法院可交給下級法院審理的案件有哪些
2021-02-06曠工三天后能申請仲裁嗎
2021-01-21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差別有哪些
2021-02-11民間借貸的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2021-01-02外賣不讓進小區違法嗎
2020-12-14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2020-12-26轉換和回購的核算方法有哪些
2021-02-22房屋他項權證過了有效期的后果有什么
2020-12-23集體勞動合同備案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1-03-05用人單位社保欠繳可以勞動調解嗎
2020-12-0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重點突出調解作用
2021-03-13法律對產品責任保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人身保險理賠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1-16交通事故對方不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1-01-04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二手車車險不予理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8保險沒有定損怎么理賠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