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如何認定本案段某自動退出共同犯罪的性質問題?法院辦案人員在處理時產生兩種分歧意見:一種觀點認為段某的行為構成犯罪中止,理由是:一、段某主觀上具有中止犯罪的決意。即行為人在客觀上能夠繼續犯罪和實現犯罪結果的情況下,自動作出的不繼續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結果的選擇。二、段某在客觀上并末實施犯罪行為。段某雖然和同案犯一起去了作案現場,但并末動手。案件一死一傷的后果系同案犯所為,與段某無關。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段某的行為已構成犯罪既遂。段某攜刀與同案犯一起前往現場,作案意圖明顯。雖然一死一傷的損害結果不是段某親手所為,但在共同犯罪中僅有個人中止犯罪行為,而末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其他人的犯罪行為,致使損害后果發生的,仍屬于犯罪既遂。
[評析]筆者贊成第二種意見,段某的行為屬犯罪既遂。
我國刑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因此,構成犯罪中止應符合“三性”特征:即主動性、適時性和有效性。主動性是指行為人中止犯罪的行為是其主觀意志的體現,不是在外力的強迫下所為,即使客觀上存在可以繼續作案的情形也未實施;適時性是指中止行為發生在案件發生過程中,如果犯罪已經完成,犯罪結果已經發生,才停止犯罪行為的實施,就不能構成犯罪中止;有效性是指行為人僅消極地停止犯罪行為還不夠,還必須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才能構成犯罪中止,犯罪結果已經發生的也就不存在犯罪的中止問題。
在審判實踐中,單個犯罪行為的犯罪中止問題較容易認定,共同犯罪則較復雜,有別于單獨犯罪。因為共同犯罪各個行為人的行為之間相互聯系、密切結合,相互補充和利用,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與犯罪結果之間存在著整體上的因果關系,不能將其中各個行為人的行為割裂開于整個犯罪行為之外去分析,每個犯罪行為人由于其參與密謀犯罪的先前行為而導致其只有在采取措施阻止其他共犯繼續犯所密謀之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條件下方能成立犯罪中止。因此,各犯罪行為人不僅要對其本人的行為負責,還要對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為及整個其所參與密謀犯罪的后果負責。也就是說,在共同犯罪的場合,犯罪一經著手,單個的共同犯罪行為人僅是消極地自動放棄個人實行行為而沒有積極阻止其他共犯的行為和有效地防止整個共同犯罪結果的發生,對共同犯罪結果則并不斷絕因果關系,就不能構成犯罪中止。
就本案而言,段某在實施犯罪行為前,已事先和其他同案犯有共同的意思聯絡,達成意思一致,準備一起去實施犯罪行為,要對邱某進行報復,并同其他人一同攜刀前往作案現場,段某主觀上的共同犯罪故意明顯。之后在共同犯罪過程中,段某雖自動退出,未親手實施犯罪,但其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其他共犯的犯罪行為和防止損害后果的發生,整個共同犯罪最終得以完成,并導致邱某死亡的重大后果,整個共同犯罪已屬既遂,不存在共同犯罪的中止問題。因此,段某單個的退出不能影響整個共同犯罪既遂的定性。而且,由于整個共同犯罪已屬既遂,也就不存在個犯的犯罪中止問題,不能片面將段某的行為獨立于整個共同犯罪之外去分析。從因果關系方面來講,在整個共同犯罪過程中,段某是共同犯罪的成員之一,事先參與了對整個共同犯罪的謀劃,并一起帶刀前往作案現場,不能否定其與案發后果的因果關系,段某理應對其參與謀劃的整個共同犯罪及其后果負責。當然,在量刑時應考慮段某自動放棄砍人的情節酌情從輕對其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誤工費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1-03-06被執行的房產是否可以保全
2020-12-18人身受到侵權該怎么索賠
2020-11-25欠錢的違約了保證人要提前承擔責任嗎
2021-02-28車禍老人因其他病死亡還賠錢嗎
2020-12-19交通致死司法程序
2021-01-18對帳單可以當欠條嗎
2020-12-12保全財產損失是否會有損害賠償
2021-02-28坐公交車受傷誰承擔責任
2020-12-18遭受家庭暴力 應學會理性自救
2020-12-19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在法院判決后如何申請強制執行
2020-11-26合同關系可否以侵權責任訴訟
2021-02-21法律允許兒子與父母斷絕關系嗎
2020-12-21擔保期過了法院還受理嗎
2021-02-17合同保全的概念與意義有哪些
2021-02-06二次固定合同到期終止怎么賠償
2020-12-12非法營運怎么處罰
2020-11-19暫時失去意識致人損害是否應當賠償
2020-11-18勞動糾紛多久過期
2020-12-15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