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賠償金的領取,是不固定的。應該本著,誰侵犯,誰賠償的原則進行。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七條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托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三十四條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賠償金按照下列規定計算:
造成身體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護理費,以及賠償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減少的收入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五倍;
造成部分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支付醫療費、護理費、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康復費等因殘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繼續治療所必需的費用,以及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按照國家規定的傷殘等級確定,最高不超過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造成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對其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第一,從經濟補償金的給付、收受主體的恒定性及資金從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方向的流動等方面看,經濟補償金的給付具有單方性。
第二,經濟補償金的給付并不是依據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的約定,而是根據法律、法規及其他相關規范性文件的規定直接適用的。其在主體的適用上具有平等性和強制性,只要雙方確立了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的給付就存在潛在的可能性。
第三,經濟補償金給付是用人單位的法定附隨義務而非責任。有學者將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行為性質定位于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顯屬不當。法律義務是行為主體依照法律規則而必為或不為的帶有應當性的行為,法律責任則是行為主體因違反法律義務而必須承擔的帶有應當性的不利后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是對用人單位行使預告解除權時附加設定的一種法律義務,不存在承擔法律責任的問題。
對于你提出的“國家賠償金領取時限是多久”問題,國家賠償金的領取時限是沒有固定的,因為每一個侵犯的單位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單位有自己的賠償方式,所以領取的時限也是不一樣的,有的還可以直接網絡支付很快就到賬。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果沒有房照可以抵押嗎
2020-11-12同居期間購的房如何分割
2021-03-07被繼承人債務如何確定
2020-12-24告政府時提供假材料給法院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20家暴致流產怎么判
2021-01-24清算前規定債權債務由原股東承擔是否有效
2020-12-18公司分立資產變動是否交稅
2020-12-10以新貸歸還舊貸不是同一保證人是否繼續擔保
2021-02-26假釋與減刑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9被限制減刑的人能否假釋
2021-03-21審查監督程序時效
2021-02-07交通事故處理收費標準
2021-03-22撫恤金需要申請嗎
2020-11-16雇傭關系要承擔工傷嗎
2021-02-28盜取他人個人信息什么罪
2020-11-26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產品責任險能否強制執行
2020-11-16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1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是指什么,什么情況下沒有受益人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