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期間工傷有沒有工資。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職工因工作中發生意外傷害或者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間,原工資和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停留時間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的,經設區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受傷職工經評定傷殘等級后,停止支付原待遇,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五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工傷職工不能自理的,在停工留薪期間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相關知識:工傷期間,如果單位不發工資,該怎么辦。由于用人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福利可能存在差異,受傷職工的原工資福利可能與上月受傷職工的工資福利不符。但無論如何,在停工留薪期間,用人單位不得以各種理由停止或者部分停止支付工資、福利,否則,用人單位在工傷期間不支付勞動者工資、福利的,其行為是違法的,不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是違法行為。此時,勞動者應理性,應采取一定策略,要求用人單位仍按月支付工資。勞動者準備好為自己爭取工資時,首先要從不同渠道注意以下因素,如老板的個性、用人單位的規模、用工的規范性等;第二,注意回憶你受傷后第一時間老板或雇主采取的相應態度和措施。最后,你可以要求雇主支付“生活費”而不是“工資”。一般情況下,用人單位會在待遇期間主動支付生活費
經過上述了解和分析,如果覺得直接索要工資可能導致不良后果,那么勞動者會暫時“妥協”。首先要對工傷進行處理,在工傷處理后再與用人單位協商
協商不成的,勞動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1.依法,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工資的,勞動者可以隨時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并依法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同時,不影響勞動者獲得工傷賠償的權利
2.向勞動行政部門舉報或投訴。地方上一般稱之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此事的部門一般是該局下屬的勞動監察大隊。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你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但用人單位仍不支付工資和經濟補償金的,可以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處理,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者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支付金額的50%以上1倍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追加賠償。用人單位仍不執行勞動監察大隊行政決定的,勞動者可以委托律師及時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從而使用人單位為其違法行為付出經濟代價
由此可見,在職工工傷待遇期間,用人單位不僅要支付工資,還要扣除基本工資。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我們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情期間解除租房合同算違約嗎
2020-12-26岀資人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2020-12-04商標權域名權和著作權的保護期限是怎樣的
2021-01-09如何反家暴
2021-02-09沒有借條,能以聊天記錄為證據起訴要求償還債務嗎
2021-02-16離婚共同債務是否繳納訴訟費
2021-01-27家里失火國家有賠償嗎
2021-02-21合同已經達成怎么不成立
2021-02-13第二順位繼承人是什么
2021-03-08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如果公司倒閉怎么賠償
2020-11-23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如何區分
2021-02-19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2020-12-19平安意外險幾時生效
2021-02-12飛機延誤險賠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08保險公司監督檢查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2021-01-23進出口貨運保險投保的基本內容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