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職工因意外傷害或者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工傷期間原工資和福利不變
“工資和福利待遇”應為工資總額加福利。在試行中,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首先,關于工資的確定,員工受傷前在用人單位工作滿12個月的,原工資標準按月平均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獎金、,工傷前12個月支付的工資(津貼和加班工資);勞動者受傷前在用人單位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受傷前實際工作月數的月平均工資計算原工資標準;如果工作時間在受傷前不到一個月,即工資還未發放,原工資標準一般按合同約定的月薪計算
其次,福利不屬于工資范圍:例如,單位支付給職工個人的社會保險費、福利費、生活困難補助費、計劃生育補助費等? 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住房公積金、午餐補貼和社會保險待遇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一條,個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在發生事故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支付工資是指可以納入社會保險范圍的工資性收入。根據現行政策,支付工資是指按照國家統計部門的規定,當支付工資與實際工資不一致時,納入工資總額統計的工資,用人單位和受傷職工按照實際工資結算工傷待遇。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為職工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標準的乘積。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那么勞動者的繳費工資應當與實際工資相一致。但在實踐中,一些用人單位在繳納工傷保險費的過程中,沒有上報工資總額,而是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或本單位工資項目的基本工資部分繳納工傷保險費。因此,支付的工資與雇員的實際工資不同。因此,因支付工資與實際工資不一致造成的工傷待遇差異,由用人單位同時承擔,《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一條規定,“條例所稱工資總額,是指用人單位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體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可見,工資總額就是支付的勞動報酬總額由用人單位直接向本單位全體員工反映,以上就是相關答案。一般來說,我們在工傷后需要有一段時間的第一次治療。該期間屬于停工留薪期間。在停工留薪期間,待遇與我們以前的待遇相同。如果您有其他法律問題,可以咨詢律霸律師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
2021-02-20督促程序和簡易程序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4貴州煤礦7人遇難,公司應賠多少
2021-01-02非法分包工程給個人如何處罰
2021-03-08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企業重組職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公司解散孕婦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1-06北京市勞動合同書示范文本(2008版)北京公司法律顧問律師
2021-01-19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險的必要性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1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人身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
2021-01-22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
2020-12-23車上貨物責任險的理賠
2021-02-28保險公司賠償的時限是什么
2021-02-14保險公司的訴訟主體是什么
2021-03-17保險合同在何種情況下需要變更
2021-01-08國有企業土地怎么轉讓
2021-02-26深圳土地置換出新規,安置補償標準提高
2021-02-01“違建”面臨拆遷時真的沒有任何辦法嗎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