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觀點認為,知識產權損害賠償應堅持補償性賠償原則,即填表原則。持這種觀點的人堅持傳統民法理論,認為侵權責任的基本功能是彌補受害人因侵權而遭受的損失;賠償不能超過損失額,因為如果賠償額超過損失額,就會給受害人帶來不當得利。超額部分實際上是一種私刑,是對民事違法行為的一種懲罰措施,與私法的賠償性質不相符合。如果允許懲罰性賠償,公法與私法的界限就會混淆[6]。持這一觀點的人進一步提出,在確定被侵權人遭受的實際損失時,要實現全面賠償原則,就要實事求是、全面。實際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因此,目前知識產權損害賠償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引入懲罰性賠償,而應著重研究補償性賠償[7],即在確定賠償范圍時,不應忽視直接和間接損失,以達到“判給原告足夠的賠償”的效果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失”,從而真正達到填補被害人損失的目的。另一種觀點認為,除了補償性賠償原則外,對于故意侵犯知識產權、情節嚴重的侵權人,也應適用懲罰性賠償原則,即侵權人除應當支付賠償金外,還應當支付一定程度的懲罰性賠償金被侵權人的實際經濟損失。也就是說,侵權責任不僅限于彌補被害人的損失,而且在賠償被害人的實際損失之外,還要賠償被害人的一定費用。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根植于現代社會的現代民法突破了傳統民法的局限性,將社會評價的概念引入侵權行為中;為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侵權行為法的規范功能逐漸多元化[8]。現在的侵權法不僅具有賠償受害人損害的功能,而且應該起到抑制侵權行為發生的作用[9]。因此,侵權民事責任應具有賠償和懲罰的雙重功能[6],從而在多個領域確立懲罰性責任。懲罰性賠償應適用于知識產權領域。懲罰性賠償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彌補權利人的損失,而且是通過增加侵權人的責任,給予侵權人經濟處罰來制止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持上述兩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為了彌合爭議,我們需要進行一個令人信服的理論論證。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教唆她人賣婬怎么判
2020-12-07公司注銷前需補繳未實繳注冊資本嗎
2021-03-24房地產開發法律顧問合同
2021-02-02被取保候審了就表示結案了嗎,還會判刑嗎
2020-12-03勞務合同簽在第三方是什么意思
2021-01-29起訴狀事實勞動關系的申請確認范文
2021-01-12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2020年被隔離算工資嗎
2021-01-09家庭財產保險對哪些情況的財產損失承擔責任
2021-02-08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申請經營旅館業的備案手續
2020-11-30死亡保險中被保險人自殺會有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2-08農村土地承包法有些什么內容
2021-03-21農民該如何維護自己參與土地流轉的合理收益
2021-03-17產權交換式拆遷補償項目有哪些
2021-02-17拆遷安置房子份額如何算
2021-02-05拆遷補償方式是什么
2021-02-26公房拆遷承租人資格怎么確定,補償多少
2020-12-05城市房屋拆遷單位管理規定
2021-01-30大棚拆遷后沒有收入來源,有停產停業損失嗎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