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有沒有補償。
征地補償費:指征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苗木補償費之和。(《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首先,土地補償費是國家征用土地造成土地所有者投資和收益損失的補償。補償對象:土地補償費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補償標準:耕地補償為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其他被征用土地的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標準由省規定,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地補償安置補助標準執行。二是安置補助,是國家建設征用農民集體土地后,對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以土地為生活來源的農業人口給予的補助。
補償對象:被安置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安置補助,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使用;被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金支付給安置單位;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金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金應當支付給被安置人或者經被安置人同意用于支付被安置人的保險費用。補償標準:征用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最高不超過15倍。
征用耕地安置補助:按需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安置的農業人口,按照被征地耕地數量除以被征地單位人均在征地前占用耕地數量計算。第三,青苗補償費是指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蔬菜等農作物損失的一次性經濟補償費。
補償對象: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費屬于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所有者。
補償標準:見省、市、縣政府規定。四是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是指房屋、水井、道路、管道、水渠等各類地上建筑物、構筑物的拆除、恢復費,以及被征收土地上林木的補償或砍伐費。
補償對象:附件的所有者或用戶。
補償標準:考核或見省、市、縣政府規定。第五,其他補償費是指除土地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苗木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外的其他補償費,即因征地給土地單位和農民造成其他損失而支付的費用,如水利設施恢復費、誤工費、搬遷費、基礎設施恢復費等。
補償對象:所有者或使用者。
補償標準:見省、市、縣或考核規定。
以上知識是對《經濟學人》編輯提出的“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是否有補償”問題的回答律師網. 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律師網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的處理機構有哪些
2021-02-19掛名法人代表有什么后果
2021-01-06假冒注冊商標罪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19個人之間借款怎樣辦理房產抵押
2021-01-16征地土地補償協議
2021-02-12財產保全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2-20誰有權提出撤銷脅迫婚姻
2020-12-20民事調解到期不給錢如何處理
2020-11-26夫妻共同財產可以贈送給親人嗎
2021-03-22集體組織所有權有哪些
2021-01-11買方賣方仍應支付中介費嗎
2020-11-29失職失責造成危害該怎么處罰
2021-02-23公司結業不按照勞動法賠償怎么辦
2020-12-04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運輸途中瓷器毀損由誰承擔責任
2020-11-23數據倉庫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第三者責任險保自家人嗎
2020-11-09三者險理賠以修理為前提嗎
2021-01-11保險車輛出險后理賠的基本步驟是什么
2021-02-14對待不屬于保險責任的事情應該怎么辦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