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些公司要強行解除員工勞動合同的,員工最好的方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以此來得到自己的勞動補償金,那么勞動補償金要交稅嗎?律霸小編將在下文中為您詳細介紹。
一、勞動補償金要交稅嗎?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因此,依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獲得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最高只能為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那么依據稅務局的相關規定,勞動者獲得經濟補償金無須繳納稅費。
這其實是理解錯誤,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只要在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以內,計算是2.9倍也不受十二年的限制,也就是說勞動者可以拿超過12個月的經濟補償金,這超過的部分就有可能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上,這部分還是要納稅。
二、勞動補償金稅費怎么算
計算方法為:扣除三倍后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個人繳稅月工資。再以個人繳稅月工資為基數按照稅法相關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按照上述方法計算的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單位在支付時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但是個人按國家和地方規定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在計稅時應予以扣除。
以上所述的內容就是勞動補償是否要交稅的詳細介紹,具體的是否交稅還是要看當時的一些實際情況而定,或者咨詢365律師網站的律師或者是委托律霸網站的律師來處理相關的法律問題,一定要通過正當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切不可沖動做出違法的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協議離婚的具體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26婚外情可以離婚嗎
2021-01-12離婚訴訟費用由誰承擔?
2021-02-13離婚協議書離婚程序
2021-02-26第二次離婚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7離婚手續在哪里辦理
2021-02-04單方起訴離婚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10離婚了還住在一起怎么認定關系
2021-02-05打離婚官司要準備哪些證據?
2021-01-28出生證明委托書怎么寫
2020-12-23出生證明公證認證怎么辦理?
2021-02-27離婚后撫養權如何爭取?
2021-01-14離婚案件孩子撫養權怎么爭取
2021-01-04被扶養人生活費怎樣計算
2021-02-14做親子鑒定需要什么條件?
2020-11-17哪些情況下能夠做親子鑒定?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25婚后個人財產協議該怎么寫?
2020-11-27離婚房產分割糾紛該怎么處理?
2021-02-14婚前財產離婚怎么分
2021-01-03婚姻法中對離婚損害賠償有哪些規定?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