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欺詐,就是商者利用虛假或使人誤解的價格來誘導消費者消費的惡劣手段。近年來,商城超市價格欺詐時間頻頻發生。但有些商家還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于價格欺詐了。那么究竟哪些行為屬于價格欺詐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價格欺詐表現形式。
根據國家計委在各地在禁止價格欺詐市場檢查發現的價格欺詐行為,主要有以下10種表現形式:
1、虛假標價:
如某飯店餐飲部在商品標價簽上標明象鼻蚌價格每斤78元,但顧客結帳時卻按每斤200元結算,并且稱其標價簽標的是小象鼻蚌,以虛假標價誤導消費者。再如某家具城,在一款真皮沙發商品標價簽上標明產地是“意大利”,而實際產地是廣東省。
2、兩套價格:
如某酒店采用兩套標價簿欺詐消費者。在顧客點菜時提供價格低的標價簿,在結帳時按價格高的標價簿結算,某顧客點了12種炒菜,在結算時即發現其中10種菜肴的價格高于提供的標價簿所標的價格,最高的超出9元,最低的超出2元,共多收36元。
3、模糊標價:
如某商廈以“出廠價”搞促銷活動,銷售某品牌洗衣機誤導性文字明示“出廠價”950元,實際該型號洗衣機出廠價是920元。再如某酒店在門口迎賓處以“特價烤鴨每只38元”進行價格宣傳,實際卻按48元結算。當消費者質問何為“特價”時,該酒店謊稱每天前三位顧客才能享受“特價”。
4、虛夸標價:
如某家公司在其經營場所以“全市最低價”、“所有商品價格低于同行”等文字進行宣傳。而實際其家電商品價格多數高于其他商家,誤導消費者購買。再如某公司在其店面顯著位置標示“消費各類手機全市最低價”。而實際該店所稱“全市最低價”不僅無依據,而且也無從比較。
5、虛假折價:
如某商店以“全場2折”的文字進行價格宣傳,但消費者發現全場上百種商品中,只有2種商品按2折銷售。再如某服裝商店用公告牌向顧客推薦某品牌服裝全場8.5折,但消費者購買該品牌貂領大衣,原價為1998元,打8.5折銷售價應1698.3元,而實際標價為1798元。寬松毛大衣原價為1080元,折8.5折銷售價應918元,而實際標價1030元。
6、模糊贈售:
如某餐飲公司在經營場所打出“肥牛午市買一送一,晚市買二送一”的條幅,但未標明贈送商品的品名和數量。在顧客消費了一斤肥牛后,僅贈送價值較低的一碟羊肉。再如某糧店標示買五升某品牌食用調和油贈一,未標明贈品的品名和數量,實際給消費者的僅是一小袋花生米。
7、隱蔽價格附加條件:
如某百貨公司采取“購物返A、B券”的手段促銷,其中A券可當現金使用,而沒有事先告知消費者B券只能附等值人民幣現鈔才能使用,誤導消費者在店內循環消費。
8、虛構原價:
如某商場銷售皮夾子,使用降價標價簽標示原價158元,現價98元。不能提供原價的交易票據。再如某百貨商場降價銷售某品牌服裝,虛構原價3500元,現價190元,不能提供此次降價前一次在本交易場所成交的原價交易票據。
9、不履行價格承諾:
如某超市向消費者承諾在2009年1月12日至1月15日期間,凡購買某品牌清潔抹布實行買三送一,而實際消費者購買后并未獲得贈送。銷售某品牌酸奶,向消費者承諾:凡購買5杯125克裝酸奶,實行“特惠家庭裝優惠20%”。原價6.2元,優惠后價格應是4.96元,但顧客結算時仍以原價結算。
10、質量與價格、數量與價格不符:
如某機電產品商店將因有質量問題而返修的某品牌電冰箱按正品價格銷售,質量與價格不符。再如某商店銷售價格3元的袋裝白糖,標示每袋重量1000克,而實際每袋重量 僅有750克,數量與價格不符。
綜上所述,價格欺詐表現形式共有十種。商家的價格欺詐行為嚴重的影響了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度與忠誠度。所以如果經營者有存在價格欺詐的行為要積極承擔責任、糾正錯誤。同時,消費者在購物時對待價格也要更加謹慎。不要誤入商家圈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相關財產分割規定是什么
2021-01-01起訴離婚需要律師嗎
2021-03-05辦假離婚貸款的風險有哪些?
2021-02-03中止探視權的條件都有哪些?
2020-11-09夫妻離婚協議書要幾份
2021-01-03男方離婚起訴書范文及注意事項
2021-02-06怎么和軍人離婚,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0四川離婚率為什么那么高?
2020-12-11單方離婚起訴書如何寫?
2020-12-21離婚起訴狀應當具備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8登記離婚要什么證件,離婚登記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30子女撫養權變更手續有哪些
2020-12-20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可以放棄監護權嗎
2020-12-08未婚生子孩子由誰撫養?
2021-02-20怎么爭奪孩子的撫養權?
2020-12-27監護權變更協議書
2021-02-27離婚后女方不給撫養費怎么辦
2021-03-12監護人證明怎么開
2021-03-01斷絕父子關系證明要求范本?
2020-12-15如何進行婚后個人財產判定?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