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
行政判決書????(2006)一中行初字第504號
???? 原告王永春,男,漢族,1968年4月20日出生,住
四川省綿竹市劍南鎮大北街67號。
???? 委托代理人陳新,男,漢族,1967年11月21日出生,住四川省
成都市青羊區玉沙路98號附1號3棟2單元6號。
???? 被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東路8號。
???? 法定代表人侯林,主任。
???? 委托代理人王繼連,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干部。
???? 委托代理人崔迎琪,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干部。
???? 第三人
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鄉巴佬酒廠,住所地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
???? 負責人張方利,廠長。
???? 原告王永春不服被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簡稱商標評審委員會)于2006年2月15日針對第2021589 號“鄉巴佬”商標爭議作出的商評字(2006)第288號爭議裁定書(簡稱第288號裁定書),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2006年4月6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依法通知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簡稱茅臺鎮鄉巴佬酒廠)作為第三人參加了訴訟。本案于2006年6月13日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永春的委托代理人陳新,被告商標評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王繼連、崔迎琪,第三人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的負責人張方利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第三人茅臺鎮鄉巴佬酒廠作為申請人于2005年3月11日針對被申請人王永春的注冊在第33類商品上的第2021589 號“鄉巴佬”商標(簡稱爭議商標)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異議申請。商標評審委員會經審查認為,本案爭議焦點可歸納為兩個問題:一、爭議商標是否分別與引證商標一和引證商標二構成近似商標;二、爭議商標的注冊是否構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簡稱商標法)第三十一條所指的“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及“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的情形。對此,商標評審委員會認為,一、判定兩商標是否構成近似商標并可能在市場上造成混淆,要以兩商標指定使用商品及服務是否相同或類似為前提,并結合兩商標的音、形、義是否相同或近似等因素予以綜合考慮。本案中,爭議商標與引證商標一和引證商標二的文字組成、讀音、含義及整體外觀均有明顯區別,使用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一般不會引起消費者的混淆、誤認。因此,爭議商標與引證商標一和引證商標二未構成使用于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二、商標法第三十一條所指的“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應當是指損害了他人在先取得的除商標權以外的其他權利,包括字號權。本案中,茅臺鎮鄉巴佬酒廠于1999年7月成立,以“鄉巴佬”為其字號,在成立后就在其產品上使用“鄉巴佬”商標,使商標與字號建立一定的聯系。并且自1999年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的酒在貴州、
云南、
湖南、
廣西、
甘肅等地區有大量銷售及廣告宣傳,“鄉巴佬”酒在市場上形成較高知名度,“鄉巴佬”字號也因此在市場上獲得了一定的商譽,并在消費者中產生了一定影響,消費者易將“鄉巴佬”酒與茅臺鎮鄉巴佬酒廠聯系在一起。因此,爭議商標的申請注冊,易使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產生誤認,從而損害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的利益,構成了“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情形。同時商標法第三十一條所指的“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是指商標注冊申請人在明知或應知某商標標識是他人已經使用并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情況下,搶先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注冊該商標標識或與該商標標識相近似商標的行為。本案中,在爭議商標申請注冊前,“鄉巴佬”已成為“有一定影響的商標”。作為同行爭議商標原注冊人四川省綿竹市匯泓釀酒廠理應知曉“鄉巴佬”是他人在先使用在酒類商品上的商標,卻仍然注冊為己有,其行為明顯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及公認的商業道德,構成了商標法第三十一條所指的“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的情形。王永春雖然稱其1999年就設計了“鄉巴佬酒”系列包裝,并將該產品展示在當年的全國秋季糖酒會上,但因沒有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該事實,故對該事實不予認定。綜上,根據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第四十一條第二款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如下:王永春在第33類類酒精飲料(啤酒除外)等商品上注冊的第2021589號“鄉巴佬”商標予以
撤銷。
???? 王永春不服第288號裁定書,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認為:商標法第三十一規定的“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和“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兩種情形是并列關系,兩者必須同時滿足才能成為撤銷注冊商標的理由。針對“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情形中涉及的在先權利,雖然可以包括字號權,但是,該字號必須在相關公眾中具有一定知名度,否則不能致使其他在先權利人的利益受到損害。茅臺鎮鄉巴佬酒廠提供證據的真實性難以確認,在既沒有證據證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的字號在中國相關公眾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也沒有證據證明爭議商標的注冊屬于采取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的前提下,被告商標評審委員會撤銷爭議商標的注冊,屬于事實不清,證據不實,
適用法律錯誤,請求人民法院撤銷第288號裁定書。
???? 被告商標評審委員會辯稱:商標法第三十一規定的“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和“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兩種情形不是并列關系,只要其中一個條件滿足,就可能成為撤銷注冊商標的理由。其中“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情形中涉及的在先權利,包括字號權,并要求該字號在相關公眾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根據證據表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的企業字號“鄉巴佬”和“鄉巴佬”商標經過使用宣傳,已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爭議商標的注冊使用,必然導致商品來源的混同誤認;同時,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經過對“鄉巴佬”未注冊商標的宣傳和使用,使其成為具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因此,爭議商標的注冊符合商標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情形。所以,第288號裁定書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當予以維持。
???? 第三人茅臺鎮鄉巴佬酒廠述稱:第288號裁定書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當予以維持。
???? 本院經審理查明:
???? 本案爭議商標是由文字“鄉巴佬”組成,其核定使用商品的類別為33類酒精飲料(啤酒除外)、酒(飲料)。爭議商標于2000年4月17日由四川省綿竹市匯泓釀酒廠提出注冊申請,2003年10月被核準注冊。2004年6月,四川省綿竹市匯泓釀酒廠將該爭議商標轉讓給黃明貴,轉讓公告刊登于第941期《商標公告》。2004年7月,黃明貴又將爭議商標轉讓給王永春,轉讓公告刊登于第942期《商標公告》。
???? 茅臺鎮鄉巴佬酒廠成立于1999年7月,當時企業名稱為仁懷市茅臺鎮鄉巴佬酒廠,2001年更名為現在的企業名稱,即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鄉巴佬酒廠。
???? 以上事實,當事人無異議。
???? 2005年3月11日,茅臺鎮鄉巴佬酒廠作為申請人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撤銷爭議商標的申請,并針對其提出的爭議商標屬于商標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之理由,提供了二十一份證明材料,商標評審委員會對以下十二份證明材料的證明力予以確認:證據3《湖南省鄉巴佬酒總
經銷合同》(復印件),證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于1999年10月18日與
衡陽市城北南方糖酒副食批發部簽訂了經銷“鄉巴佬”酒的合同;證據4《鄉巴佬酒云南省總
代理合同書》(復印件),證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于1999年9月1日與
昆明市前衛大型食品城大龍酒行簽訂了“鄉巴佬”酒在云南省的總代理合同;證據6《貴州省企業產品執行標準登記表》(復印件),證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于1999年在白酒上使用“鄉巴佬”商標的情況;證據10
廣告合同、廣告費發票、廣告宣傳材料(復印件),證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在2000年至2003年期間為“鄉巴佬”商標所作的廣告宣傳情況;證據11《1999年10月19日的收款單》(復印件),證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于1999年曾委托金沙縣包裝裝潢廠生產“鄉巴佬”酒的包裝箱;證據12收款收據(復印件),證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于1999年、2000年分別在《酒類商情》、《酒類營銷》上作過廣告宣傳;證據13《
合同書》(兩份)、《
協議書》(復印件),證明1999年茅臺鎮鄉巴佬酒廠“鄉巴佬”酒在昆明、
重慶等地的銷售情況;證據14《云南省
其它服務統一發票》、《貴州省仁懷市酒類生產企業銷售專用發票》《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通用完稅證》共7張(復印件),證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的“鄉巴佬”酒于1999年在云南、衡陽、貴州等地的銷售情況;證據15貴州省固定工商業《外銷商品稅收管理證明單》共6張(復印件)、《貴州省增值稅專用發票》、《貴州省懷市國家稅務局通用發票》(復印件),證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的“鄉巴佬”酒于2000年在湖南衡陽、甘肅
金昌、廣西
柳州、云南昆明、
遼寧沈陽等地的銷售情況;證據16《銀行承兌匯票》2張(復印件),證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的“鄉巴佬”酒于2000年在湖南衡陽的銷售情況;證據17《云南省工商業銷售統一發票》、《云南省廣告專用發票》(復印件),證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的“鄉巴佬”酒于2000年在云南的宣傳情況以及證據7貴州省仁懷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自1999年9月至2003年9月出具的《檢驗報告》(編號J99420的復印件),用于證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的“鄉巴佬”酒自1999年到2003年期間的使用、受檢驗的情況。商標評審委員會根據以上證據確認如下事實:在爭議商標申請注冊前即2000年4月17日前,茅臺鎮鄉巴佬酒廠已經在白酒上使用“鄉巴佬”商標,其生產的“鄉巴佬”酒在貴州、云南昆明、湖南衡陽、甘肅金昌、廣西柳州等地大量銷售,并在云南及《酒類商情》、《酒類營銷》雜志上作廣告宣傳。在訴訟階段,商標評審委員會進一步予以明確,針對以上證據既能證明“鄉巴佬”未注冊商標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影響,也能證明“鄉巴佬”字號具有一定的影響。
???? 針對以上證據,本院查明:證據6《貴州省企業產品執行標準登記表》(復印件)的產品名稱一欄標注“濃香型白酒”,同時加蓋了標注“仁懷市茅臺鎮鄉巴佬酒廠”字樣和“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鄉巴佬酒廠”字樣的兩個印章;其他證據只加蓋了帶有“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鄉巴佬酒廠”字樣的一個印章。
???? 以上事實有第2021589 號“鄉巴佬”商標注冊證復印件、商標評審申請受理通知書復印件、商評字(2006)第288號裁定書、證據3《湖南省鄉巴佬酒總經銷合同》(復印件)、證據4《鄉巴佬酒云南省總代理合同書》(復印件)、證據6《貴州省企業產品執行標準登記表》(復印件)、證據10廣告合同、廣告費發票、廣告宣傳材料(復印件)、證據11《1999年10月19日的收款單》(復印件)、證據12收款收據(復印件)、證據13《合同書》(兩份)、《協議書》(復印件)、證據14《云南省其它服務統一發票》、《貴州省仁懷市酒類生產企業銷售專用發票》《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通用完稅證》(復印件)、證據15貴州省固定工商業《外銷商品稅收管理證明單》(復印件)、《貴州省增值稅專用發票》、《貴州省懷市國家稅務局通用發票》(復印件)、證據16《銀行承兌匯票》(復印件)、證據17《云南省工商業銷售統一發票》、《云南省廣告專用發票》(復印件)、證據7貴州省仁懷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的《檢驗報告》(編號J99420的復印件)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 本院認為,商標法第三十一條中規定的兩種情形,即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和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的,是導致注冊商標被撤銷的兩個不同的理由,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就能導致注冊商標被撤銷的結果。針對爭議商標是否損害了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問題,本院認為,企業字號是企業名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識別和區分的作用,在先權利中應當包括字號的權利,同時,只有當該字號具有一定影響的前提下,才可能因為爭議商標的注冊導致產品或服務來源的混淆,對字號的權利人造成損害,否則,僅僅因與他人的字號相同并不能當然地成為撤銷爭議商標的理由。針對爭議商標是否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問題,本院認為,請求撤銷爭議商標的利害關系人應當證明他人的商標已經使用,并且有一定影響,此外,還有證據證明爭議商標的注冊采取了不正當手段。
???? 本案中,爭議商標申請日是2000年4月17日,無論是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的確認,還是是否屬于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行為的判斷,都應當以該申請日的時間為界限。商標評審委員會認定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的字號“鄉巴佬”具有一定的影響和未注冊的“鄉巴佬”商標屬于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所依據的證明資料中,涉及1999年的證明資料均加蓋了帶有“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鄉巴佬酒廠”字樣的印章。可是,根據查明的事實,當時冠有該企業名稱的主體并不存在,而且,在證據6《貴州省企業產品執行標準登記表》(復印件)中,蓋有“仁懷市茅臺鎮鄉巴佬酒廠”字樣的印章,因此,本院有理由相信當時有該公章的存在,這樣,進一步可以說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提供的試圖證明1999年發生的事實的證明資料中,除證據6之外,真實性均存在問題。因此,原告王永春對茅臺鎮鄉巴佬酒廠提供的證明資料的真實性提出的異議成立,在證據的真實性無法確認的前提下,商標評審委員會確認的相關事實是不能成立的。此外,雖然證據6《貴州省企業產品執行標準登記表》(復印件)蓋有與其當時企業名稱仁懷市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相符合的公章,該證據的真實性能夠確認,但是,該證據產品名稱標注的是“濃香型白酒”,根據該證據既不能證明茅臺鎮鄉巴佬酒廠的字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影響,也不能證明“鄉巴佬”作為商標在先已經使用。
???? 綜上所述,商標評審委員會在第288號裁定書中,基于錯誤的事實認定,作出了錯誤的行政裁定。本院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1目之規定,本院判決如下:
???? 撤銷被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商評字(2006)第288號《關于第2021589 號“鄉巴佬”商標爭議裁定書》。
????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被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納)。
???? 如不服本判決,各方當事人于本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提交
上訴狀及其副本,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
????
????
????
????
????
???? 審 判 長 張曉霞
???? 代理審判員 姜庶偉
???? 代理審判員 芮松艷
????
????
???? 二 O O 六 年 八 月 十八 日
????
???? 書 記 員 瞿文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