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2006)高行終字第386號
?
上訴人(原審原告)(日本國)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住所地日本國東京都港區南青山2丁目1番1號。
法定代表人白石基厚,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汪惠民,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專利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陳楨,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專利代理人。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9號銀谷大廈10-12層。
法定代表人廖濤,副主任。
委托代理人魏屹,該委員會審查員。
委托代理人耿博,該委員會審查員。
原審第三人重慶宗申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住所地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二郎路25號。
法定代表人左宗申,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張利,重慶利君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徐國文,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
原審第三人力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沙坪壩區上橋張家灣60號。
法定代表人陳巧鳳,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張利,重慶利君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徐國文,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
原審第三人重慶摩托車行業協會,住所地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高新區科園四街金冠大廈六樓。
法定代表人戴禎龍,會長。
委托代理人張利,重慶利君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徐國文,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
上訴人(日本國)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簡稱本田株式會社)因專利無效行政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2006年6月20日作出的(2006)一中行初字第62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2006年9月4日受理本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6年10月1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本田株式會社的委托代理人汪惠民、陳楨,被上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魏屹、耿博,原審第三人宗申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簡稱宗申集團公司)、重慶力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力帆實業公司)、重慶摩托車行業協會(簡稱摩托車協會)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張利、徐國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田株式會社系第94113542.X號“車把蓋”發明專利(簡稱本專利)的專利權人。2004年2月12日、16日,宗申集團公司、摩托車協會、力帆實業公司分別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其理由是本專利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簡稱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第四款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簡稱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第一款、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2004年9月28日,摩托車協會再次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理由是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2005年8月16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7458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7458號決定),宣告本專利權無效。本田株式會社不服第7458號決定,在法定期限內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摩托車協會于2004年9月28日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書中已經明確了將證據3-1作為認定本專利不具創造性的證據,故本田株式會社關于摩托車協會未對證據3-1做出相關說明而不應受理的主張不能成立。專利復審委員會根據《審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三章3.5節的規定決定對三次無效宣告請求進行合案審理并無不妥。由于第二次口頭審理僅有本田株式會社和摩托車協會參加,第一、第二請求人沒有參加,而且沒有給其補充新證據的機會,故本田株式會社關于合案審理相當于允許第一、第二請求人補充新的證據的主張沒有事實依據。
將本專利與證據3-1相比,存在以下區別技術特征:
⑴在夾在這些左右開口中間的寬度很大的中央部分內面的上述開口邊緣附近,一體地形成安裝凸臺,方向指示器的安裝部分中至少一部分安裝在這個安裝凸臺上;
⑵在中央部分的外表面上安裝著另外的裝飾件,而且這個裝飾件的端部面臨著開口的邊緣。
由于證據3-1公開了在左右開口部A之間的開口部B和在開口部A邊緣附近形成有兩個具有安裝孔的隔片19b。從證據3-1公開的內容可以看出,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中央部分”在證據3-1中也有相應的結構。區別在于本專利的“中央部分”用于在其內面設置安裝凸臺,而在證據3-1中,開口B是用于嵌入透鏡26。但是,本田株式會社將“中央部分”與凸臺、方向指示器的安裝位置等特征分割開來,單獨作為一個區別特征考慮缺乏事實依據,不予支持。
在證據3-1公開的技術方案基礎上,首先,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為了解決左右方向指示器安裝強度不夠及調整燈具與燈具用孔之間的間隙時修改模具費時費力的問題,根據所掌握的公知常識,容易想到通過增加方向指示器安裝基座的尺寸、數量等技術手段加以解決,而在采用上述技術手段與前照燈的安裝產生一定程度的沖突時,減少前照燈的尺寸或者將前照燈移走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解決方案。而將前照燈從車把罩移到前罩上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不存在技術上的困難。本田株式會社關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不容易想到將轉向指示燈的至少一部分安裝在中央部分的安裝凸臺上,不可能將前照燈移走”以及專利復審委員會對公知常識的認定系主觀臆斷的主張說服力不足,不予支持。其次,移走前照燈后,為了遮蔽中央部分上的凹陷或縫隙,在其表面設置裝飾罩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而且證據3-1中也給出了相關技術啟示,故用裝飾罩覆蓋中央部分以美化其外觀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綜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證據3-1給出的技術啟示并結合公知常識得到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并不需要花費創造性勞動。本專利與證據3-1相比不具有發明專利應當具有的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故專利復審委員會認定本專利權利要求1不具備創造性是正確的。
綜上,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維持第7458號決定。
本田株式會社不服一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及第7458號決定。其上訴的主要理由為:一、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第7458號決定的程序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摩托車協會除在請求書列表中說明以證據3-1評述本專利的新穎性、創造性以外,在請求書主文中沒有對證據3-1作任何說明,一審判決對本田株式會社提出的不應采用證據3-1的主張不予支持是錯誤的。其次,一審判決對本田株式會社主張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將第三次無效宣告請求與前兩次無效宣告請求合案審理,相當于允許第一、第二請求人補充新的證據不予支持是錯誤的。二、一審判決對本專利是否具有創造性的判斷有誤。1、一審判決認定本田株式會社將“中央部分”等單獨作為一個區別技術特征考慮缺乏事實依據的觀點有誤。2、一審判決雖然認同本專利與證據3-1相比存在兩個區別技術特征,但對它們的差別的實質問題理解有誤,具體講就是對“中央部分”的結構理解有誤。3、一審判決認定現有技術給出的技術啟示的觀點有誤。三、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有誤。專利復審委員、宗申集團公司、摩托車協會、力帆實業公司服從一審判決。
經審理查明:
本案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00年2月2日授權公告、專利號為94113542.X、名稱為“車把蓋”的發明專利(即本專利),其申請日是1994年12月30日,優先權日是1993年12月30日,專利權人為本田株式會社。本專利授權公告的權利要求書如下:
“1、一種車把蓋,它由塑料制成,并安裝在支承前輪的前叉上端的、向左右伸出的棒形車把上,其特征在于:在其前面的左右形成具有一定間隔的與方向指示器的鏡片表面相向的開口,在夾在這些左右開口中間的寬度很大的中央部分內面的上述開口邊緣附近,一體地形成安裝凸臺,方向指示器的安裝部分中至少一部分安裝在這個安裝凸臺上;與此同時,在中央部分的外表面上安裝著另外的裝飾件,而且這個裝飾件的端部面臨著開口的邊緣。”
本專利說明書載明,現有技術中,安裝燈具的圓柱形安裝部位的寬度很窄,因此很難確保足夠的安裝部位強度。在車把蓋加工成形時,要調整燈具與燈具用孔之間的間隙時,由于車把蓋成形的模具較大,因此修改模具的工作費時費事。
針對本專利,宗申集團公司于2004年2月12日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了無效宣告請求,理由是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第四款,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第一款,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
針對本專利,摩托車協會和力帆實業公司于2004年2月16日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了無效宣告請求,理由是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第四款,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第一款,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
2004年9月22日,專利復審委員會進行了口頭審理。
針對本專利,摩托車協會于2004年9月28日再次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了無效宣告請求,理由是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并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將本次無效宣告請求同前次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合案審理。在無效宣告請求書中,摩托車協會明確了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證據為日本專利昭63-39476和昭58-118089的主張。其中:
日本專利昭63-39476,即證據3-1的公開日為1988年8月5日,其公開了一種機動二輪車等具有車把的車輛所用前照燈具類裝置。實施例為踏板式車型,車體1前部下方,有支撐在前撐腳2上的前輪3,中間有低踏板4,前部有前罩9,把手管13向左右方向延伸,兩端部13b、13b裝有車把套管14。車把前罩19橫向長度與把手管13大致等長,用合成樹脂等材料成型。車把前罩19呈橫向長的框體形狀,有貫通前后的橫向長開口部19a,中間部左右,有上下方向裝設的隔片19b,19b的上下兩端連接上下框體19c和19d,該前罩19的隔片19b和19b外側開口部A和A預先組裝上方向指示燈裝置20和20。方向指示燈裝置20由嵌入開口部A和A的左右對稱形狀基座部件21和表面著色的透鏡22組成。透鏡22為盆狀向前突出,連接于基座部件21,基座部件21的后面上下突出設有安裝片21a和21b,將該裝置20和20從開口部A和A的里側插入,并使透鏡22從開口部露出至前面,安裝片21a和21b 頂住隔片19b和19b各自外側方向的上下框體19c和19d的后端面,由設于安裝片上的安裝孔21c用螺絲固定,使裝置20和20連接前罩19左右開口部A和A形成一體化。24為頭燈組件,該組件24由底座部件25盒設置為如同覆蓋其前面的透鏡26組成。組件中透鏡26有嵌入中央開口部B的外形,底座25的左右兩端中間部位突出有安裝片25a和25a,將其同把手管13的支架內側安裝孔15a和15a從正面重合,安裝片25a上設有安裝孔25b,將其對準安裝孔15a,用螺絲組件的左右分別與左右支架連接固定。組件20和20的罩19至于把手管13的前方,使頭燈組件24嵌入于中間開口部,使其正面露出,左右隔片19b的安裝孔19h對準支架15的安裝孔15c,用螺絲29和螺母30同支架15連接,這樣,罩19有兩處固定支撐在把手管13的前方。罩19固定在前罩9的上方,且在把手管13的前方,罩19的框體所圍住的中間頭燈組件24和左右方向指示燈組件20和20之間露出隔片19b和19b。在其間隔處還裝有剛好覆蓋該間隔的裝飾罩蓋31和31。罩蓋31與隔片19b的縱向尺寸大致相同,上端有頂端帶固定爪31b的固定片31a,下方有安裝孔31c;罩31和31插在組件20、24、20之間,固定爪31b插入隔片19b上方固定孔19j內,這樣,罩引上部與隔片19b連接,另外,從安裝孔31c穿過螺絲至隔片19b的安裝孔19i,并進行固定,且裝飾罩31和31隔片通過19b被安裝于罩19上。
專利復審委員會于2004年11月26日受理了上述無效宣告請求后,決定將此無效宣告請求與前述兩次無效宣告請求案合案審理。
2005年1月10日,本田株式會社針對摩托車協會提出的上述無效宣告請求書及證據做出答復,認為,證據3-1的內容,屬于本專利說明書背景技術部分中闡述過的技術內容,不能夠否定本專利的新穎性和創造性。
2005年4月30日,專利復審委員會向摩托車協會和本田株式會社發出口頭審理通知書。2005年6月7日,專利復審委員會再次舉行口頭審理。在口頭審理中,摩托車協會明確放棄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無效理由,雙方當事人當庭就本專利權利要求1相對于證據3-1是否具有創造性陳述了意見。
2005年8月16日,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第7458號決定。該決定認定:公開號為昭63-39476的日本專利(簡稱證據3-1)與本專利相比,區別在于本專利的“方向指示器的安裝部分中至少一部分安裝在這個安裝凸臺上”,而證據3-1中的左右指示燈裝置組件20沒有安裝在隔片19b上的部分;本專利中“在中央部分的外表面上安裝著另外的裝飾件,而且這個裝飾件的端部面臨開口的邊緣”,而證據3-1中中央部分的外表面上安裝著前照燈組件24和兩個裝飾罩31,而且兩個裝飾罩31的端部分別面臨著開口的邊緣。分析上述區別,首先,從問題的發現看,本領域技術人員發現已有技術的左右方向指示燈裝置存在安裝強度不夠的問題并不困難;其次,從解決方案看,機械領域技術人員都知道解決強度不夠的技術問題最直接最簡便的技術手段就是增大尺寸。本領域技術人員在現有技術基礎上,為了解決其存在的缺陷,容易想到通過增大隔片19b的尺寸來實現增加安裝部位的強度的目的,以便將左右方向指示燈裝置組件20的安裝部分中的一部分安裝到隔片19b上,使該組件均勻地支撐在前罩19的框體上。而增大尺寸直接帶來的問題就是空間問題,自然會想到把前照燈移走,同時,將前照燈組件24和兩個裝飾罩31改裝成一個裝飾件以覆蓋和遮蔽內側的部件及制造缺陷也是順理成章的事,這樣有利于避免在左右方向指示燈裝置組件20和裝飾件之間出現縫隙,并減少安裝部件以降低修改模具的工作量,進而得出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證據3-1給出的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增大尺寸的方式來增加該部件的機械強度在機械領域也是司空見慣的,本領域技術人員無需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實現,因此,本專利的權利要求1相對于證據3-1不具有創造性。據此,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第7458號決定,宣告本專利權無效。
以上事實有本專利授權公告文本、第7458號決定、證據3-1、口頭審理記錄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四條規定,依照專利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請求宣告專利權無效或者部分無效的,應當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交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書和必要的證據一式兩份。無效宣告請求書應當結合提交的所有證據,具體說明無效宣告請求的理由,并指明每項理由所依據的證據。
具體到本案而言,根據本案查明的事實,摩托車協會在2004年9月28日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書中明確了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證據為日本專利昭63-39476(即證據3-1)和昭58-118089的主張,該作法符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而且本田株式會社亦針對證據3-1陳述了意見,在專利復審委員會舉行的第二次口頭審理中,雙方當事人當庭還就本專利權利要求1相對于證據3-1是否具有創造性陳述了意見。故本田株式會社關于一審法院及專利復審委員會對證據3-1予以采信是錯誤的上訴主張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7458號決定的時間是2005年8月16日前,當時有效的《審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三章3.5節規定:“對一項專利權提出了多個無效宣告請求的,應當盡可能合案審查,其中所有的請求人均為當事人。”專利復審委員會根據上述規定,在前兩次無效宣告請求尚未審結的情況下,依據請求人的申請,對第三次無效宣告請求進行合案審理并無不妥。第二次口頭審理,僅有本田株式會社和摩托車協會參加,專利復審委員會并沒有給第一、第二請求人補充新證據的機會,故本田株式會社關于合案審理相當于允許第一、第二請求人補充新的證據的主張沒有事實依據,一審法院不予支持正確,本田株式會社此項上訴主張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本田株式會社認可將本專利與證據3-1相比,本專利存在以下兩點區別技術特征:
1、在夾在這些左右開口中間的寬度很大的中央部分內面的上述開口邊緣附近,一體地形成安裝凸臺,方向指示器的安裝部分中至少一部分安裝在這個安裝凸臺上;
2、在中央部分的外表面上安裝著另外的裝飾件,而且這個裝飾件的端部面臨著開口的邊緣。
在此基礎上,本田株式會社進一步主張將“中央部分”與凸臺、方向指示器的安裝位置等特征分割開來,單獨作為一個區別技術特征。對此本院認為,根據證據3-1公開的“在左右開口部A之間的中央開口部B和在開口部A邊緣附近形成有兩個具有安裝孔的隔片19b”內容可以看出,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寬度很大的中央部分”在證據3-1中具有相應的結構即中央開口部B,其區別僅在于證據3-1中的中央開口部B用于嵌入透鏡26,而本專利的“寬度很大的中央部分”一體地形成“安裝凸臺”,因此,所謂“中央部分”并不構成本專利與證據3-1的區別技術特征。一審判決對此認定是正確的,本田株式會社關于將“中央部分”作為獨立的區別技術特征的上訴主張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在證據3-1公開的技術方案基礎上,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為了解決左右方向指示器安裝強度不夠及調整燈具與燈具用孔之間的間隙時修改模具費時費力的問題,根據所掌握的公知常識,容易想到通過增加方向指示器安裝基座的尺寸、數量等技術手段加以解決,在采用上述技術手段與前照燈的安裝產生一定程度的沖突時,減少前照燈的尺寸或者將前照燈移走,這些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解決方案。將前照燈從車把罩移到前罩上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不存在技術上的困難。而在移走前照燈后,為了遮蔽中央部分上的凹陷或縫隙,在其表面設置裝飾罩亦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綜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證據3-1給出的技術啟示的基礎上并結合公知常識得到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并不需要花費創造性勞動。本專利與證據3-1相比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一審判決對此認定正確。
綜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本田株式會社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對其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一審、二審案件受理費各1000元,均由(日本國)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負擔(均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
?
審 判 長 張 冰
代理審判員 李燕蓉
代理審判員 焦 彥
?
?
?
二ОО七 年 五 月 十八 日
?
書 記 員 張見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民事調解書(人民法院根據調解前置程序主持調解的,民事簡易程序訴訟文書樣式(試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二審改判用,樣式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死刑案件綜合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法庭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釋放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管制用)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案卷封面
2020-10-14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通知書
2020-10-14查詢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審查刑事賠償申請通知書
2020-10-14支持刑事抗訴意見書
2020-10-14×××公安局對保證人罰款/沒收保證金復核決定書
2020-10-14取保候審保證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訊證
2020-10-14偵查實驗筆錄
2020-10-14×××看守所收監執行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決定書
2020-10-14不起訴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解除扣押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