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蚌行終字第38號
上訴人張希才,男,1954年11月3日出生,漢族,初中文化,原懷遠縣城關鎮乳泉辦事處健康路居民。
委托代理人葉斌田,懷遠縣12348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懷遠縣建設局。
法定代表人趙漢華,局長。
委托代理人宋丹,安徽卞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王斌,該局拆遷辦公室主任。
被上訴人懷遠縣實驗中學。
法定代表人宋佑民,校長。
委托代理人劉鐸,蚌埠市148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委托代理人于志保,該中學辦公室主任。
上訴人張希才因訴懷遠縣建設局拆遷行政裁決一案,不服懷遠縣人民法院(2004)懷行初字第13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公開開庭審理。上訴人張希才及其委托代理人葉斌田,被上訴人懷遠縣建設局的委托代理人宋丹,被上訴人懷遠縣實驗中學的委托代理人劉鐸、于志保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根據被告的舉證并經庭審質證認定,原告張希才于1981年在現居住地建有三間磚木結構房屋,建筑面積89.22平方米,1989年7月10日領取產權證。張希才因房屋破舊于1995年4月在多次向懷遠縣建設局申請翻建房屋未獲批準的情況下將原房屋翻建成樓房,上下兩層各四間,建筑面積218.48平方米。懷遠縣實驗中學經批準對東至擴建規劃紅線,南至酸腿崗,西至進山路,北至健康路區域的舊房進行拆遷。張希才的房屋恰在該區域內。因張希才要求就地還原并產權調換或異地還原,而懷遠縣實驗中學以不建還原房為由不能滿足張夕才的要求。雙方產生糾紛,未能達成拆遷安置協議。懷遠縣實驗中學向懷遠縣建設局申請裁決。2004年3月30日,懷遠縣建設局作出懷裁字(2004)第3號拆遷安置裁決。張希才對該裁決不服,向懷遠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原審法院認為,懷遠縣實驗中學對學校擴建拆遷手續完備、合法。其在擴建范圍內不建還原房。原告建房時未領取建筑許可證,也未辦理房屋產權證和土地使用證,所建房屋屬違章建筑。但考慮到原告擴建前的原房具有合法產權和現在的實際困難,依據公平合理和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原則,被告對原告被拆除的房屋予以照顧安置并采取貨幣補償的方式是可行的。懷遠縣建設局作出的裁決事實清楚,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維持被告懷遠縣建設局作出的懷裁字(2004)第03號拆遷安置裁決。
上訴人張希才訴稱,1995年本人翻建房屋沒有批準手續是因為建設局不對我的申請予以答復,即默認行為,責任在建設局。這點已被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2003)蚌行終字第45號行政判決所確認。原審判決認定我被強拆的218.48平方米房屋系違章建筑的理由不能成立。上訴人產權調換的要求符合國務院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及《安徽省實施細則》有關規定的。此外,原審判決稱上訴人建房不符合城市規劃也不能成立。上訴人的違章建筑部分早已被拆除,剩下部分就是合法建筑。為此,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重新作出公正判決。
上訴人張希才提供的主要證據與一審相同。
被上訴人懷遠縣建設局和懷遠縣實驗中學答辯稱,上訴人被拆的房屋系違章建筑早已被(1996)懷行初字第15號行政判決和(1997)蚌行終字第6號行政判決所認定。而且在經建設局催促補辦準建手續的情況下,其仍然不辦,責任在他自己。因實驗中學不建還原房,建設局裁決貨幣補償并不違法。上訴人稱違章建筑已被拆除是不屬實的,因為始終是上下兩層8間房。裁決在補償的基礎上又增加了6萬元,正是體現了對他的照顧。請求二審法院維持原審判決和懷裁字(2004)第03號拆遷安置裁決。
被上訴人懷遠縣建設局在答辯中提舉的主要證據及證明目的與一審相同。
被上訴人懷遠縣實驗中學未向法庭提供證據。
案經庭審質證,上訴人張希才對被上訴人懷遠縣建設局提舉證據提出的質異以及懷遠縣建設局對該質異所作的辯駁,被上訴人懷遠縣建設局和懷遠縣實驗中學對上訴人提供證據所持異議以及上訴人對該異議所作的辯駁均與一審相同。合議庭認為,1、上訴人提供的證據1-4、11、23、27、28真實可信、與本案有直接關聯性,依法應予以采信;證據5-10、12-22、24-26所證明的事實屬另一法律關系,與本案無關聯性,依法不予采信。2、被上訴人懷遠縣建設局提舉的全部證據系作出懷裁字(2004)第03號拆遷安置裁決的根據,真實可信,依法應予以采信。
本院根據采信的證據,確認以下案件事實:張希才于1981年在懷遠縣城關鎮健康路建造三間建筑面積為89.22平方米的磚木結構房屋并于1989年7月領取《房屋所有權證》。1995年4月,張希才在未取得任何批準手續的情況下將原房屋翻建成上、下兩層各四間、建筑面積218.48平方米的樓房。2001年12月,懷遠縣實驗中學擴建項目得到批準。張希才翻建的樓房恰在該項目拆遷范圍內,因其拒絕搬遷,樓房于2002年4月被強制拆除。由于張希才與懷遠縣實驗中學不能達成拆遷安置協議,經懷遠縣實驗中學申請,懷遠縣建設局于2004年3月30日作出懷裁字(2004)第03號《拆遷安置裁決》。張希才不服該《拆遷安置裁決》,遂提起行政訴訟。
庭審辯論中,本案當事人圍繞本案爭議的焦點,即218.48平方米的樓房是否違章建筑,《拆遷安置裁決》是否應當滿足產權人選擇產權置換補償方式的要求,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原審裁判的合法性進行了辯論。上訴人張希才認為建房沒有取得合法批準的責任在建設局,因此218.48平方米的樓房是合法建筑,應當全部得到補償。而且上訴人要求按照產權置換補償方式予以補償是有法律根據的。原審判決錯誤。被上訴人懷遠縣建設局和懷遠縣實驗中學認為兩級法院的判決已經對218.48平方米樓房的性質認定為違章建筑,即便是合法建筑,其補償方式也是依法有權決定的,從學校擴建不建還原房的實際情況出發給予貨幣補償并無不可。原審判決是正確的。
本院認為,懷遠縣實驗中學經批準有權對包括張希才翻建房屋在內范圍的房屋實施拆遷并依法予以補償。張希才被拆遷的218.48平方米樓房是在89.22平方米具有《房屋所有權證》平房的基礎上翻建的。其中129.26平方米房屋因沒有任何合法的產權證明,不符合全部補償的條件。至于造成這種現狀的責任該由誰承擔則屬于另一法律關系,與本案無關。根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安徽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細則》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拆遷人根據學校擴建項目的實際情況經批準有權決定給產權人以貨幣補償。懷遠縣建設局作出的懷裁字(2004)第03號《拆遷安置裁決》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對張希才作出的補償并無不當。原審判決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依法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一百元,由張希才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劉蘭
審判員 趙曉兵
審判員 匡偉
二○○四年十二月六日
書記員 李若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二審發回重審用,樣式一)
2020-10-14民事反訴狀(民事被告或刑事自訴案件被告人提起反訴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單位犯罪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二審改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減刑用)
2020-10-14延長審限案件呈批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報送上(抗)訴案件函(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公訴意見書
2020-10-14刑事拘留通知書
2020-10-14未受刑事處分公證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看守所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監督考察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請復核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直接受理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調取證據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聘請律師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委托鑒定書
2020-10-14保證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撤回抗訴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糾正審理違法意見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