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遼寧清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清河公司),住所地遼寧省鐵嶺市清河區虹光路31號。
法定代表人王京韜,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孫相武,該公司法規處處長。
委托代理人苗興東,遼寧長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遼寧省水利廳(以下簡稱水利廳),住所地沈陽市和平區十四緯路5號。
法定代表人仲剛,廳長。
委托代理人何占斌,該廳水利監察局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張曉梅,遼寧清河水庫管理局總會計師。
上訴人清河公司因水利行政征收一案,不服沈陽市和平區人民法院(2004)和行初字第19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公開審理。上訴人清河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孫相武、苗興東,被上訴人水利廳的委托代理人何占斌、張曉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根據水利廳的舉證并經庭審質證認定,水利廳以清河公司于1999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按其交納的清河水庫水利工程水費的5%,應向水利廳交納移民生產扶助金546.97萬元,但多年來一直拒絕交納為由,于2003年8月18日作出限期交納移民生產扶助金通知,限該公司自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水利廳一次性交納移民生產扶助金546.97萬元。清河公司不服,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申請復議。2003年11月27日,水利部作出水復議決字2003第1號行政復議決定,維持水利廳作出的要求清河公司限期交納移民生產扶助金的具體行政行為。清河公司不服,訴訟至原審法院。原審法院認為,根據財政部“關于遼寧省地方教育費等政府性基金有關問題的復函”(財綜函[2003]2號)第三條第(三)項的規定,水利廳作為庫區移民生產扶助金的管理部門,有權予以征收,水利廳作出限期交納移民生產扶助金通知的具體行政行為具有法定職權。其提供的證據能夠證明上訴人在1999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繳納水利工程水費10939萬元,未交納庫區移民生產扶助金的事實。根據《水利工程水費核訂、計收和管理辦法》(國發(1985)94號)第十四條、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水利電力部“關于抓緊處理水庫移民問題報告”的通知(國辦發[1986]56號)第三條第(二)項、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水利工程水費標準的通知”(遼政發[1990]5號)、財綜函[2003]2號文件第三條第(二)項的規定,水利廳按5%限上訴人交納546.97萬元移民生產扶助金符合上述規定,且作出書面通知書并向上訴人送達、告知其救濟權利和途徑符合法律規定。綜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程序合法,應予維持。上訴人的訴訟請求因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一)項的規定,判決維持水利廳2003年8月18日對上訴人作出的限期交納移民生產扶助金通知的具體行政行為。案件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負擔。
上訴人清河公司上訴稱,原審法院在判決中存在諸多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方面的重大錯誤:1、原審法院沒有查明水利廳向上訴人收取的移民生產扶助金屬于何種性質的基金,由此導致在判斷水利廳的行政行為應當依據何種法律規范的問題上出現了重大錯誤。2、原審法院以“國辦文件未規定未備案即無效”為由,認為遼寧省人民政府的規定即使未經備案也仍然有效,是一種混淆民事法律行為與行政法律行為適用法律原則的重大錯誤。3、原審法院在財政部明文規定了立法程序及時效的情況下,仍然認定水利廳的行政行為合法,存在嚴重的適用法律錯誤。4、水利廳沒有就其向上訴人實施征收移民扶助金的行政行為提供充分的事實證據,原審法院認定其行政行為合法的主要依據不足。請求本院撤銷原判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由水利廳承擔訴訟費。
被上訴人水利廳向本院遞交書面答辯,并在庭審中辯稱:水利廳無論從實體意義還是程序意義上,都具有完整合法性,原判維護了國家法律的尊嚴,保障了水利廳依法行使職權,維護了移民的合法利益。請求本院維持原判,判令上訴人依法履行交納扶助金義務。
被上訴人水利廳向原審法院提交1999年1月-2002年12月的水費票據,用以證明上訴人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交納水費數額為10939萬元。水利廳還提供了《水利工程水費核訂、計收和管理辦法》(國發[1985]94號)第十四條、“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水利電力部關于抓緊處理水庫移民問題報告的通知”(國辦發[86]56號)第三項、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水利工程水費標準的通知”(遼政發[1990]5號)、財政部“關于遼寧省地方教育費等政府性基金有關問題的復函”(財綜函[2003]2號)、遼寧省財政廳“關于明確移民生產扶助金性質和征收主體的復函”(遼財綜函[2003]145號)等法律依據,分別證明水利廳具有職權依據、適用法律正確。
上述證據及依據材料均已隨案移送本院。
上訴人清河公司向本院遞交了2000年1月至3月交納水費的專用收款收據,用以證明被訴具體行政行為認定其交納的消耗水費數額未經其確認。
經審查,本院認定,原審法院認證正確。上訴人向本院提供的證據,由于上訴人用水沒有水表計量,根據慣例由上訴人與清河水庫管理局協商對估出的用水量予以確認后交納水費,而水利廳雖未提供雙方認同的2000年1月至3月的水費結算通知單有瑕疵,但上訴人已實際繳納上述水費,且水利廳也提供了2000年1月至3月水費發票,證明上訴人交納的消耗水費數額,故主要證據充分。
本院根據本案有效證據認定的事實,與原審法院認定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根據財政部財綜函[2003]2號《關于遼寧省地方教育費等政府性基金有關問題的復函》的規定,水利廳具有作出被訴繳費通知的職權。水利廳向原審提供的證據能夠證明上訴人未交納庫區移民生產扶助金的事實,根據國發(1985)94號《水利工程水費核訂、計收和管理辦法》第十四條、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1986]56號《轉發水利電力部“關于抓緊處理水庫移民問題報告”的通知》第三條、遼寧省人民政府遼政發(1990)5號《關于調整水利工程水費標準的通知》以及財綜函[2003]2號文件第三條的規定,水利廳按5%限上訴人交納546.97萬元移民生產扶助金,主要證據確鑿,依據充分,符合法定程序,原審判決予以維持并無不當。上訴人在二審期間提供的《關于遼寧清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繳納庫區移民生產扶助金有關問題的復函》財政部辦公廳財辦綜[2004]174號,其效力低于上述相關規定,不予適用。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上訴費100元,由上訴人遼寧清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張 檸
審 判 員 劉 永 江
代理審判員 唱 英 梅
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書 記 員 董 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當事人對案件事實爭議較大的,民事簡易程序訴訟文書樣式(試行))
2020-10-14辯護律師查閱、摘抄、復制案件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登記表
2020-10-14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筆錄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死刑命令(核準死刑用)
2020-10-14×××高級人民法院報送罪犯×××死刑案件備案材料的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書—涉及國家秘密案件用(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解除強制措施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拘留人大代表報告書
2020-10-14扣押物品清單
2020-10-14搜查筆錄
2020-10-14×××公安局復議決定書
2020-10-14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應當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聘請律師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拘留人大代表報告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委托訴訟代理人告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撤銷不起訴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