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惠中法行終字第3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惠州市華銀大廈物業公司(下稱華銀公司)。住所地:惠州市黃塘一路11號。
法定代表人蔡亞寧,經理。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惠州市房產管理局。住所地:惠州市花邊嶺路48號。
法定代表人李桂生,局長。
訴訟代理人羅樹平、肖文輝,均系廣東萬里通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惠州市華惠大廈物業有限公司(下稱華惠有限公司)。住所地:惠州市下埔大道18號華惠大廈4樓。
法定代表人羅灼有,經理。
訴訟代理人羅卓偉,廣東百德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惠州市華銀大廈物業公司因變更房屋所有權證一案,不服惠城區人民法院(2002)惠城法行初字第6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
案經原審判決認為,原惠州市華惠物業公司是經惠州市輕工業總公司批準成立的,屬集體所有制企業,實行經濟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資金自籌,職工入股,具有法人主體資格,法定代表人為羅灼有。“華惠大廈”為職工集資和自籌資金建起來的,分別于1993年11月和1994年1月領取了《國有土地使用證》和粵房字第3884527號《房屋所有權證》,該大廈一直由該公司營業使用。2000年5月,由于原告將惠州市華惠物業公司變更為惠州市華銀大廈物業公司,停發股東分紅,引起股東不滿,由張文波等8名股東代表全體股東將惠州市華銀大廈物業公司訴至法院,案經惠城區法院一審和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理查明判決:1、華惠物業公司與股東簽訂的《集資參股協議》有效;2、房屋產權歸全體出資者按照股份比例占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七條“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依照本法行使職權”。第三十九條“股東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規定以外,由公司章程規定、股東會對公司增加或減少注冊資本、分立、合并、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作出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原惠州市華惠物業公司的股東根據公司法,通過股東大會表決,決議另成立“惠州市華惠物業有限公司”來行使 權力和管理“華惠大廈”。第三人惠州市華惠物業有限公司成立后,根據法院的有效判決和公司章程、股東大會決議,向被告惠州市房產管理局申請變更“華惠大廈”房屋所有權證,這是合法的。被告在辦理變更“華惠大廈”房屋所有權證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第57令《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第十八條第一款第(四)項“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第二款“申請變更登記,權利人應當提交房屋權屬證書以及相關的證明文件”規定,依據惠城區法院和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二審生效的民事判決書,公司章程以及股東大會的決議等,為第三人辦理了將“華惠大廈”原粵房字第3884527號《房屋所有權證》。變更為粵房地證字第C0584340號,手續是完備的,變更的行政行為程序合法,符合《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是合法的行政行為,本院予以支持。原告所訴請求撤銷被告為第三人辦理的房屋所有權證變更行為,由于在審理期間沒有向本院提交在變更公司時的股東大會決議,也沒有提交股東人數及集資的份額,同時法院的一、二審生效的民事判決書已明確判決“華惠大廈”屬于原華惠物業公司全體股東出資者按股份比例占有。為此,原告所訴請求理由不充分,證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六條第(四)項的規定,判決:駁回原告惠州市華銀大廈物業公司的訴訟請求。
上訴人惠州市華銀大廈物業公司向本院上訴稱, 一、上訴人認為一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被上訴人在變更房產證時依據不足。“華惠大廈”的房產證所有權人為惠州市華惠大廈物業公司(即現為惠州市華銀大廈物業公司)。2002年2月9日,被上訴人在沒有審查清第三人提交的申請變更登記資料的情況下,將上訴人所擁有的“華惠大廈”的產權證,變更到第三人名下。其理由為第三人向被上訴人提交的(1)惠城區人民法院(2001)惠城法房地初字第27至34號民事判決書和惠州市中級法院(2001)惠中法民二終字第54至61號民事判決書,這些一、二審判決只確認了羅灼有、李勤勤等8人對“華惠大廈”享有部分所有權,并未對“華惠大廈”的股東作出界定,也未排除其他人對“華惠大廈”享有所有權。(2)提交的《集資參股協議書》,這些是羅灼有等27人與上訴人簽訂的,除了法院判決8人簽訂的有效外,另外19人的協議書是否有效,仍未確定。(3)提交的第三人營業執照,第三人的營業執照是羅灼有等8人與另外14人組成的一家私營公司,與上訴人的前身惠州市華惠大廈物業公司是不同的兩家公司。總之,第三人提交給被上訴人申請變更“華惠大廈”房產證的資料,并不能說明“華惠大廈”就是第三人所有。假如第三人對“華惠大廈”享有全部所有權,其可以向法院申請執行,法院也會裁定將“華惠大廈”歸第三人。二、原審判決中認定,“華銀大廈物業公司在規定期限內未能提交股東的人數及投資額的證據,依法應視為無證據”:“原告所訴‘華惠大廈’是小部分人所有,但未能提供證據”。上訴人認為,該案是行政案而不是民事案件,根據《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被告應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承擔舉證責任。 三、一審法院在審理本案時作為民事案件來審理,上訴人并未起訴第三人申請變更“華惠大廈”產權行為違法,而原審判決卻長篇論述了第三人申請變更“華惠大廈”房屋所有權證的合法性,而不是論述被上訴人行為的合法性。綜上,原審判決錯誤,請二審依法予以改判。
被上訴人惠州市房產管理局答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二審法院依法維持。上訴人認為給第三人辦理變更產權登記的行為依據不足,主要觀點是相關法院的民事判決僅確定羅灼有等8位股東擁有“華惠大廈”產權,對其他股東并未明確判定,答辯人認為,這是上訴人片面的看法。法律從未規定房產局的行政行為都必須有相關民事判決的依據,而相反卻授權房產局作為行政機關有審查資料并作出行為的權力,上訴人的觀點顯然是將房產局的職權作了非法局限。在本案房產局給第三人辦理的產權變更是因為:1、兩級法院的民事判決已認定,華惠大廈是由原華惠物業公司職工股東集資60%、浙江輕紡公司出資40%共同集資興建的,而浙江公司的投資款已由其收回并退出了股份,故華惠欠廈實際上由全體個人股東出資興建的,對已參與民事訴訟的股東,法院已認定一、《集資參股協議書》有效;二、 股東按出資比例享有大廈產權。從民事權利的角度,華惠大廈的產權應屬于全體已出資的個人股東。2、上述判決所確定的原則,對其他出資建設華惠大廈的股東當然有參考的意義。所有個人股東都簽署了《集資參股協議書》,只不過出資款不同,基于民事判決的原則,都可以推出其他已出資的個人股東同樣按出資比例擁有大樓產權,94年大樓申請產權登記時系以惠州市華惠大廈物業公司的名義領取,因該公司是由全體已出資的個人股東設立的,故全權股東是本質上的所有權人,公司只是股東具體行使房屋產權的一個形式。上訴人認為《集資參股協議書》只有8份是有效的,其他股東的協議書尚未確認,這是沒有完整理解法院的民事判決。《集體參股協議書》是逐個簽的,但另一方卻全部是以公司的名義,即該協議至少是公司的真實意思,只要有一份協議經法院認定有效,公司就可憑協議書中關于大樓產權為全體出資者所有的規定,認可所有已出資并有與公司簽署協議的個人股東擁有產權。民事判決生效后,公司已完全認可了所有集資參股協議的有效性,認可了所有已出資股東按比例擁有產權的事實。同時,《集資參股協議書》是有范圍的,非出資者不屬該協議書的調整范圍,上訴人無證據證明已出資,當然不享有該大樓的相關民事權利。3、《集資參股協議書》同時規定大樓的經營者按股份制定管理方式設董事會和股東代表大會,決定重大事項。也就是說,公司股東可以通過股東大會來行使大廈的所有權,包括轉讓,抵押、變更。一審已查明,華惠大廈物業公司召開了股東大會來成立另一個完全也是由全體股東出資的“惠州市華惠大廈物業有限公司”,并于2002年1月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兩個公司的股東是一樣的,將原華惠大廈物業公司的產權變更為華惠大廈物業有限公司沒有發生本質的所有權變化,仍屬原全體出資股東所有,這是法律所允許的,只是全體產權人行使所有權的一種方式。據此,房產局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報告,根據相關股東大會決議和相關判決書,經審查及收納有關稅費后,依法辦了變更登記。除此之外,房產局依法辦理了變更手續后,個人股東亦到惠城區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并得到惠城區法院(2002)惠城法協執字第232號《協助執行通知書》,要求將華惠大廈原房產證辦到第三人名下,由此可見,房產局的行為實際已得到法院的執行確認,是完全合法有效的。綜上,上訴人的上訴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請二審法院依法駁回。
原審第三人惠州市華惠大廈物業有限公司述稱,被答辯人上訴請求依法根本不能成立,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二審法院依法駁回被答辯人的上訴,維持一審的正確判決,理由如下:一、生效判決已確認“華惠大廈”是集資入股股東們按份共有的財產,被答辯人只是股東們當年用以行使房屋所有權的形式,而并非所有權的主體,被答辯人對其所訴事實無法舉證,應承擔敗訴責任。惠城區法院及惠州市中級法院的判決書已確認:答辯人8位股東分別與惠州市華惠大廈物業公司簽訂的《集資參股協議書》有效,“華惠大廈”屬股東們按股份比例共有之財產。而《集資參股協議書》約定,大樓的產權歸全體出資者所有,股權按個人出資的比例占有。根據惠州市東江會計師事務所東會字(1999)第180號專項《審計報告》結論,華惠大廈物業公司的400萬注冊資金60%來自職工集資入股,另40%來自浙江省輕紡工業供銷公司投資,在浙江公司已辦退股手續的情況下,華惠大廈的產權已成為全部由職工持股所有。被答辯人只是股東們當時用以行使所有權而成立的集體企業,其本身并不是出資者,股東們在經營過程中亦未設立過“集體股”,因此被答辯人本身并不是“華惠大廈”的所有權主體,其真正的所有權主體是集資股東個人。被答辯人于2000年5月非法搶奪答辯人股東們經營的“惠州市華惠大廈物業公司”公章及執照后,未經股東們同意,把法定代表人曾石來非法變更為非股東人員蔡亞寧,把公司名稱非法變更為“華銀大廈物業公司”,在被答辯人的企業里根本沒有一個合法的股東存在。因此,原審認定被答辯人“在規定期限內未能提交股東的人數及投資額的證據,依法應視為無證據”。“原告所訴‘華惠大廈’是小部分人所有,但未能提供證據”,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6、7條規定。二、房產局在本案中的行政行為合法有效。鑒于對華惠大廈的產權糾紛已經惠州市中級法院終審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判決了股東們與公司簽訂的《集資參股協議書》合法有效,根據該《協議書》第一條、第二條的規定,股東代表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有權行使對華惠大廈的所有權。由于在終審判決后,被答辯人拒不移交經營權給股東,使股東們不能行使對華惠大廈的所有權。故股東們依據法院的生效判決以及合法有效的《集資參股協議書》上述條款,在2001年12月30日和2002年1月6日分別召開了股東大會,作出由原全體股東重新注冊成立華惠大廈物業有限公司來行使對華惠大廈的所有權等決議。新公司成立后,原公司(即被答辯人)已沒有任何合法的股東,“華惠大廈”的所有權人仍為原班股東,因此股東們向房產局申請把產權證變更到新公司名下。答辯人股東這種合法行為,已得到惠城區人民法院(2001)惠城法房地初字第60號民事裁定書的支持,雖然被答辯人提出了上訴,但其上訴已被惠州中院駁回,一審的正確裁定已被依法維持。房產局依據法院的生效判決、股東大會決議及新公司《章程》等資料,依法辦理了房產變更手續。且惠城區人民法院執行庭根據答辯人股東的執行申請,也依據惠州市中級法院的8份生效判決等,向房產局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要求把華惠大廈原房產證變更到答辯人名下,由此可見,該案已執行完畢,故房產局的行政行為是完全合法有效的。綜上,答辯人請求二審法院依法駁回被答辯人之上訴,維持一審的正確判決。
經審理查明,位于惠州市下埔大道18號的“華惠大廈”大樓,原征地、報建名為華惠實業總公司。大樓興建期間,由于當時華惠實業總公司的聯營方無資金投入,為搞好大廈建設,華惠實業總公司同意惠州市輕工業總公司成立“惠州市華惠大廈物業公司”(下稱華惠物業公司)。1993年9月7日,華惠物業公司領取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為羅灼有,經濟性質為集體所有制。根據華惠物業公司《集資入股方案》,大樓產權歸全體出資者所有,股權按個人出資的比例占有,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并享有繼承權;大樓的經營管理按股份制管理方式,設董事長和股東代表大會,重大事項由董事會提交股東大會通過。為此,華惠物業公司員工集資240萬元全部投入“華惠大廈”建設。根據原先與華惠實業總公司的約定,華惠物業公司于1993年11月和1994年1月分別領取了“華惠大廈”《國有土地使用證》(惠府國用(93)第13020500122號)和《房屋所有權證》(粵房字第3884527號)。“華惠大廈”竣工后,按照《集資參股協議書》的規定,選舉產生了董事會,并由該董事會行使大廈的管理權。
惠州市輕工業總公司于2000年5月25日將華惠物業公司變更為惠州市華銀大廈物業公司,法定代表人將羅灼有變更為蔡亞寧。為“華惠大廈”的產權,華惠物業公司的原集資股東(職工)于2001年3月23日起訴惠州市華銀大廈物業公司。已生效的惠城區人民法院(2001)惠城法房地初字第27至34號民事判決和本院(2001)惠中法民二終字第54至61號民事判決,認定原華惠物業公司與羅灼有、李勤勤等股東簽訂的《集資參股協議書》合法有效,確認“華惠大廈”是華惠物業公司的原集資股東(職工)按集資參股比例占有的共同財產,并確認羅灼有、李勤勤等原集資股東(職工)對“華惠大廈”享有按股金比例的所有權。
2002年1月6日,原華惠物業公司全體集資股東召開股東大會,通過了成立華惠有限公司行使“華惠大廈”的所有權、成立以羅灼有為新公司法定代表人等內容的股東大會決議。2002年1月21日,華惠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羅灼有。2002年1月22日,華惠有限公司董事會作出決定,取消羅映春、李為德的股東資格,其兩人的股份額由公司股東認購;施康生、駱漢珍、陳玉節的股份由羅灼有認購。至此,“華惠大廈”的集資股東已由27人變為22人。
2002年2月28日,惠州市房產局根據華惠有限公司的申請報告、相關股東大會決議、工商登記、已生效的惠城區人民法院(2001)惠城法房地初字第27至34號民事判決和本院(2001)惠中法民二終字第54至61號民事判決書、《集資參股協議書》、經審查及收納有關稅費后,將華惠大廈原產權人惠州市華惠大廈物業公司變更為華惠有限公司。2002年3月15日,惠城區人民法院作出(2002)惠城法協執字第232號《協助執行通知書》,要求將華惠大廈原房產證辦到第三人華惠有限公司名下。
本院認為,根據已生效的惠城區人民法院(2001)惠城法房地初字第27至34號民事判決和本院(2001)惠中法民二終字第54至61號民事判決書,可以認定“華惠大廈”是華惠物業公司的原集資股東(職工)按集資參股比例占有的共同財產,原集資股東(職工)對“華惠大廈”享有按股金比例的所有權。華惠物業公司雖于2000年5月25日經工商部門核準變更為惠州市華銀大廈物業公司,但“華惠大廈”的全體集資股東及“華惠大廈”并未加入惠州市華銀大廈物業公司。“華惠大廈”的權屬,并未因公司的變更改變。
第三人華惠有限公司是由“華惠大廈”原集資股東27人(后變為22人)組成的公司,根據“華惠大廈”所有22名股東2002年1月6日通過的股東大會的決議,“華惠大廈”的所有權由新成立的第三人華惠有限公司行使。據此,華惠有限公司有權向被上訴人提出變更“華惠大廈”權屬的申請。
被上訴人依據第三人提交的房地產權登記申請書、《集資參股協議書》、已生效的惠城區人民法院(2001)惠城法房地初字第27至34號民事判決和(2001)惠中法民二終字第54至61號民事判決以及第三人的工商登記等資料,將“華惠大廈”的權屬人由原華惠物業公司變更為第三人華惠有限公司。其變更行為根據《廣東省城鎮房地產權登記條例》第八條第(五)項、第九條的規定是合法的。上訴人認為民事判決未排除其他人對“華惠大廈”享有所有權的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被上訴人及第三人答辯有理,應予采納。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上訴訴訟費100元,由上訴人惠州市華銀大廈物業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池志勇
審 判 員 劉 燁
代理審判員 鄧耀輝
二00二年十月十日
書 記 員 鄭麗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裁定書(核準類推案件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上級法院決定提審用)
2020-10-14取保候審決定書
2020-10-14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函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拘留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解除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回執
2020-10-14拘留決定書回執
2020-10-14××縣人民檢察院糾正違法通知書
2020-10-14報送(移送)案件意見書
2020-10-14查詢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撤銷不(予)批準逮捕決定通知書
2020-10-14撤銷強制措施決定書
2020-10-14刑事賠償決定書
2020-10-14刑事確認復查決定書
2020-10-14提請許可采取強制措施報告書
2020-10-14撤銷強制措施通知書
2020-10-14扣押物品清單
2020-10-14×××公安局準予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
2020-10-14刑事偵查卷宗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