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東民三終字第52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莊愛民(又名莊艷民),男,1973年4月9日生,初中文化,利津縣北宋鎮南樓村村民。
委托代理人馬新亭,男,1954年12月5日生,大專文化,利津縣北宋鎮殷家村村民。
委托代理人常桂花,女,1972年3月24日生,漢族,利津縣北宋鎮南樓村村民,系被告莊愛民之妻。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利津縣東利油料加工有限責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常恩楨,董事長.
上訴人莊愛民因運輸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山東省利津縣人民法院(2002)利民初字第110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馬新亭、常桂花到庭參加了訴訟,被上訴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缺席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查明,2000年3月23日下午,被告莊愛民為原告方從煙臺往利津運送大豆28噸,當運輸車輛行至平度境內時,發生交通事故,引起火災,致使車上所裝大豆受損。同年3月26日,雙方就賠償問題達成協議并簽訂了書面合同。主要內容為:莊愛民所運輸的大豆28噸,按每噸2300元計價,折算價值為64400元,由莊愛民全部承擔。其中未受損的 74袋大豆由莊愛民運回公司,余款在莊愛民處理殘豆和保險公司理賠后一次性付清。隨后,莊愛民將未受損的74袋大豆交給了原告方,每袋80公斤,按 2300元/噸折價,可折款13616元。對于其余的折價貨款50784元,雙方各執一詞,原告方主張其另收到被告散豆3.918噸,計款9011.4 元,被告尚有41770元未付。原告方要求被告立即支付41770元及其利息。被告主張他除交回74袋大豆外,另交付散豆5.7噸,按2300元/噸計價,折款13110元,余款37674元已用現金付清。
應原告方的申請,原審法院從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利津縣支公司(以下簡稱保險公司)調取了車損理賠情況證明,主要內容為,保險公司于2000年12月12日對莊愛民所應承擔的財產損失予以賠付,賠償金額為88141.66元。
經質證,雙方對此均無異議。
被告莊愛民就其主張提供以下證據:
證據一,證人常寶寅、常思澤、常思成出具證言各一份且出庭作證均證明,原告方不僅收到被告整袋大豆74袋,還收到散豆約5. 7噸。
證據二,證人高新海、高會國出具證言各一份,其中高會國出庭作證,均證明2000年4月10日左右,原告方曾付給被告運費。
經質證,原告方對兩項證據均不認可,認為證人作證不實。
庭審中,原告方主張由被告支付自2000年12月12日至2002年12月13日按月利5‰計算的利息。
原審法院認為,2000年3月23日,被告莊愛民承接了原告方的運輸大豆任務,應按約將貨物運達約定地點。因途中發生交通事故,致使大豆受損并于同年3月26日雙方就賠償問題簽訂了賠償合同書,雙方約定將損失大豆按2300元/噸折價64400元,由被告全部承擔。被告莊愛民應按約按時履行義務。庭審中,雙方均認可交付的74袋大豆,可折款13616 元。被告主張另交付散豆5.7噸,由證人常寶寅、常恩成、常恩澤出庭作證證明屬實,原告方雖有異議但未提供反證予以證明,對其證明力予以確認。認定被告另交付散豆5.7噸事實成立。按2300元/噸計價,可折款13110元。被告在庭審中提供的證據二,雖證明原告方曾付給被告運費,但不能否定原、被告間存在其他債權債務關系。被告莊愛民主張余款37674元已用現金付清,原告方不予認可,且未提供有效證據證明,故確認被告尚欠37674元沒有支付。按照雙方簽訂的賠償合同,被告應在保險公司理賠后全部付清。保險公司于2000年12月12日賠付,但被告至今未將欠款付清,應繼續履行并承擔違約責任。原告方于2002年11月20日起訴,其訴訟請求也未超過訴訟時效,應予支持。被告沒有按約定履行義務,給原告方造成一定損失,原告方主張按月利率5‰計算的利息可作為對其經濟損失的補償。被告未交付的數額為37674元,自2000年12月12日至2002年12月13日,其利息數額為4520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7條、第122條、第311條、第312條之規定,判決如下:被告莊愛民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給原告利津縣東利油料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大豆折價賠償款37674元,其它損失4520元,合計42194元。案件受理費 1697元,由被告莊愛民承擔。
宣判后,莊愛民向本院提出上訴稱,欠被上訴人的款項已經付清,請求二審法院查清事實、依法改判。
經審理查明,原審認定事實基本清楚,證據充分。二審期間上訴人申請證人郭洪濤出庭作證,該證人欲證實:上訴人欠被上訴人的37000多元豆子款已付清。
本院認為,上訴人莊愛民與被上訴人東利油料加工有限責任公司之間的運輸合同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合同嚴格履行。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后,雙方達成的賠償協議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雙方亦應嚴格履行。對于上訴人向被上訴人交付的大豆,一審的認定,證據充分,應予支持。本案二審期間的爭議焦點是:上訴人欠被上訴人的37674元是否已經付清。本院認為,應當認定上訴人尚未付清該欠款。理由如下:一、雙方之間達成的賠償協議清楚、明白,與欠條無異,上訴人沒有足夠的證據予以反駁;二、協議中載明付款期限是保險公司理賠后,上訴人主張在保險公司理賠前已付款,這與上訴人作為一個個體運輸戶在出現交通事故后更加需要資金的事實于理不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上訴人僅提供了證人證言欲證實款已付清,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七條第(四)項:“直接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于傳來證據”的規定,涉案賠償協議系直接證據,而上訴人提交的證人證言系間接證據,其效力低于被上訴人提交的賠償協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并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因本案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經合議庭再三、慎重地合議,認定上訴人尚未支付被上訴人賠償款。對上訴人關于款已付清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上訴人所欠款項及利息損失應予支付。綜上所述,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十八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697元,由上訴人莊愛民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來慶云
審 判 員 李福玉
代理審判員 侯政德
二OO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書 記 員 任艷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士XX等與濟南市XX區人民政府行政違法一審行政判決書
2020-05-08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發回重審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函(向偵查機關提交,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共同賠償決定書(供人民檢察院辦理共同賠償案件用)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案卷封面
2020-10-14移送扣押、凍結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通緝通知書
2020-10-14詢問通知書
2020-10-14補充偵查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指令出庭通知書(送達再審該案的人民法院)
2020-10-14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隨案移交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公安局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
2020-10-14暫予監外執行審批表
2020-10-14提請減刑/假釋建議書
2020-10-14不起訴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通緝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