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6)滬高民三(知)終字第11號
上 訴人(原審原告)伊萊利利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住所地美利堅合眾國印第安那州46285,印第安那波利斯莉莉公司中心(Lilly Corporate Center Indianapolis, Indiana 46285 USA)。
授權代表韋勞倫(Lawrence T. Welch),助理首席專利律師。
委托代理人艾宏,北京市正見永申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林柏楠,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法定代表人鄭道中,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王惠香,上海市一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岑均達,男,漢族,1964年6月18日出生,住上海市虹口區涼城路465弄25號501室。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住所地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北京西路1320號。
法定代表人朱寶泉,院長。
上訴人伊萊利利公司因專利侵權糾紛一案,不服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2)滬二中民五 (知)初字第13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6年9月7日不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伊萊利利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艾宏、 林柏楠,被上訴人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豪森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惠香、岑均達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以下簡稱醫工院) 經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進行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
1991年4月24日,利利工業公司向國家專利局申請了名稱為“制備一種噻吩并苯并二氮雜?化合物的方法”發 明專利,1995年2月19日被授予專利權,專利號為ZL91103346.7(該專利以下簡稱91專利)。1998年3月17日,利利工業公司將該專利 權轉讓給伊萊利利有限公司。2002年4月28日,伊萊利利有限公司又將該專利權轉讓給原告。
91專利權利要求書的內容為:一種制備2-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4H-噻吩并[2,3-b][1,5]苯并二氮雜?,或其酸加成鹽的方法,<以下簡稱式(Ⅰ)化合物>
所述方法包括:
(a)使N-甲基哌嗪與下式的化合物反應,
???????? <以下簡稱式(Ⅱ)化合物>
??? 式中Q是一個可以脫落的基團,或
??? (b)使下式的化合物進行閉環反應
???????? <以下簡稱式(Ⅲ)化合物>
1996年3月22日,原告和利利工業公司共同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名稱為“2-甲基-噻吩并苯并二氮雜?的結晶形式及制備方法”發明專利,2001年 1月13日被授予專利權,專利號為ZL96192775.5(該專利以下簡稱96專利)。2002年7月10日,原告和利利工業公司將該專利的專利權人變 更為原告。
2001年12月1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授予豪森公司和醫工院奧氮平及奧氮平片新藥證書和生產批件,奧氮 平的類別為四類、劑型為原料藥、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X20010798;奧氮平片(商品名:歐蘭寧)的類別為四類、劑型為片劑、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 X20010799。
2002年2月18日,原告向被告豪森公司發出警告信,告知其從事制備、臨床試用奧氮平以及申報新藥證書的行 為侵犯原告的兩項發明專利權,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同年5月15日,原告以兩被告已完成侵犯原告兩項發明專利權的準備工作,并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新 藥奧氮平生產和銷售許可為由,向法院申請訴前禁令,并提供2萬美元擔保。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告的申請符合法律規定,遂作出(2002) 滬二中民(保)字第5號民事裁定,責令兩被告停止生產和銷售奧氮平原料藥和片劑。2002年6月26日,原告以兩被告構成專利侵權為由提起本案訴訟。
2003年8月29日,法院委托科學技術部知識產權事務中心(以下簡稱知產事務中心)就本案涉及的技術問題進 行技術鑒定。知產事務中心接受委托后,確定五位專家組成專家鑒定組。期間,法院通過知產事務中心委托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析測 試中心對被告豪森公司的奧氮平原料藥和片劑進行X-射線衍射檢測,檢測項目為晶面間距和相對強度測試。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出具了檢驗報告。中國科學院 化學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出具了衍射圖和衍射數據。
2004年10月21日,知產事務中心出具了國科知鑒字[2004]37號《技術鑒定報告書》,鑒定結論為: 1.被告豪森公司的奧氮平原料藥的生產方法未覆蓋91專利權利要求1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2.被告豪森公司的奧氮平原料藥結晶形式覆蓋了96專利權利要求 1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3.僅根據現有鑒定材料和現有檢測結果,尚難以判斷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片劑是否覆蓋96專利權利要求7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4.被 告豪森公司的奧氮平原料藥結晶的制備方法未覆蓋96專利權利要求9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
對于上述鑒定結論,原告和兩被告的質證意見如下:
1.原告的質證意見。對于第一點鑒定結論,原告表示有兩點異議,認為:(1)被告豪森公司將甲基化物質甲醛、 甲酸加哌嗪替代原告的N-甲基哌嗪構成等同替換,雖然原告使用“一步法”反應,被告豪森公司使用“二步法”反應,但是兩者反應的手段、功能和效果完全相 同;(2)被告豪森公司第一步反應得到的中間體與甲醛、甲酸反應屬于1905年就公開記載在教科書上的“E-C”反應,屬于公知技術。對于第二點鑒定結 論,原告沒有異議,同意鑒定專家的意見。對于第三點鑒定結論,原告認為應由被告豪森公司進一步舉證,提供奧氮平原料藥和片劑的樣品,否則將承擔舉證不能的 法律后果。對于第四點鑒定結論,原告有異議,認為被告豪森公司應當提供證據證明其實際使用奧氮平原料藥重結晶的工藝方法。
原告對鑒定程序亦存有異議,主要認為:(1)鑒定報告錯誤引用US4115574專利文件(以下簡稱574專 利),該份專利文件系被告豪森公司單方提交給鑒定機構的文件,不屬于經法院確認的向鑒定機關移交的證據,未經各方當事人質證,法院不應予以采信;(2)鑒 定機構在兩次庭審中僅指派三位專家出庭接受質詢,其他兩位專家未出庭接受質詢,鑒定程序不合法。
2.被告豪森公司、醫工院的質證意見。對于第一點鑒定結論,兩被告無異議。對于第二點鑒定結論,兩被告有異 議,認為:(1)被告豪森公司原料藥部分衍射峰的缺失不能證明其結晶形式純度高于96專利權利要求1X-射線粉末衍射圖所反映的結晶形式純度;(2)被告 豪森公司用乙醇精制所得奧氮平樣品的X-射線粉末衍射圖與其按照1992年美國US5229382專利方法用乙腈精制所得的奧氮平樣品的X-射線粉末衍射 圖基本一致,說明被告豪森公司的結晶形式與公知技術的結晶形式是一致的;(3)原告96專利獨立權利要求1所列的31個晶面間距為必要技術特征,被告豪森 公司和按照美國US5229382專利方法得到的奧氮平晶面間距都只有23個,缺失8個晶面間距,說明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結晶形式是使用公知技術的方法得 到的結晶形式。對于第三點鑒定結論,兩被告有異議,認為該鑒定結論不明確,鑒定報告未明確難以作出鑒定結論的理由。對于第四點鑒定結論,兩被告沒有異議。
針對原告對于第一點鑒定結論提出的兩點異議,知產事務中心于2005年5月23日出具一份國科知函字 [2005]14號
補充鑒定意見,該意見認為:1.被告豪森公司使用的“二步法”與原告91專利的“一步法”不構成等同替換。首先,兩者反應原料不同,原 告91專利使用式(Ⅱ)化合物和N-甲基哌嗪,被告豪森公司使用式(Ⅱ)化合物、哌嗪、甲醛、甲酸。被告豪森公司制備方法缺少原告專利方法的必要原材料N -甲基哌嗪,在其“二步法”反應過程中均未出現過N-甲基哌嗪;其次,兩者反應步驟不同,原告91專利使用的是一步反應法,被告豪森公司使用的是二步反應 法;最后,由于反應原料、反應步驟不同,導致兩者反應效率和技術效果不同。原告91專利文件也沒有給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一步法”拆分為“二步法”的技 術提示;2.幾乎所有化合物的合成路線都是由已知的化學反應組成,不能由此認為所形成的合成路線不是新的。在合成路線設計中,如何利用已知反應,設計出合 理、有效的合成路線是需要付出創造性
勞動的。
2004年11月24日,被告豪森公司針對96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認為權 利要求1-8和10不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請求宣告96專利部分無效。2005年4月28日,原告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交了復審意見書,對 96專利的權利要求書進行了修改,刪除了權利要求1-8和10,僅保留權利要求9,經修改后的96專利權利要求書內容
變更為:“一種制備形態Ⅱ的奧氮平同 質多形物的方法,包括將工業級奧氮平于無水條件下在乙酸乙酯中制漿,從所形成的溶液中結晶出奧氮平?!?005年5月2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 會出具第7155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決定在專利權人于2005年4月28日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的基礎上維持第96192775.5號發明專利權 有效。原、被告在收到決定書后均未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經轉讓取得91專利和96專利,是該兩項專利的專利權人。
根據我國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發明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書中明確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征所確定的范圍為準,也包括與該必要技術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確定的范圍。
判斷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先根據獨立權利要求確定該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征,再對被 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的主要技術特征進行技術分析,然后對兩者的對應技術特征是否屬于相同或等同逐一進行比較分析。如果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覆蓋了專利的全部 必要技術特征,則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如果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缺少專利的某一個或幾個必要技術特征,或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某一個或幾 個技術特征與專利對應必要技術特征既不相同也不等同,則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的技術特征未覆蓋專利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不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原告91專利的保護范圍為兩個并列的制備方法:1.方法(a),使式(Ⅱ)化合物與N-甲基哌嗪進行反應;2.方法(b),使式(Ⅲ)化合物進行閉環反應。
被告豪森公司制備奧氮平原料藥的生產方法的技術特征為:1.使式(A)化合物與哌嗪進行反應得到式(B)化合物;2.再將式(B)化合物與甲醛和甲酸進行甲基化反應得到式(I)化合物,如下圖所示:
將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原料藥生產方法的技術特征與91專利的保護范圍對比分析如下:
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原料藥生產方法的技術特征與91專利方法(a)的技術特征相比較,兩者具有三點不相同: (1)兩者反應原料不相同。原告91專利使用式(Ⅱ)化合物與N-甲基哌嗪,被告豪森公司使用式(Ⅱ)化合物、哌嗪、甲醛、甲酸。被告豪森公司的制備方法 缺少原告專利方法的必要原材料N-甲基哌嗪,且在其“二步法”反應過程中均未出現過N-甲基哌嗪;(2)兩者反應步驟不相同。原告91專利使用的是“一步 法”,即由N-甲基哌嗪與式(Ⅱ)化合物進行反應,直接得到式(I)化合物奧氮平。被告豪森公司使用的是“二步法”,即由式(A)化合物和哌嗪反應制備先 得到式(B)化合物中間體,再將式(B)化合物中間體與甲醛和甲酸進行甲基化反應得到式(I)的化合物。(3)由于反應原料、反應步驟不相同,導致兩者反 應效率和技術效果各不相同。因此,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原料藥生產方法的技術特征與91專利方法(a)的技術特征不相同。
原告認為,被告豪森公司將甲基化物質甲醛、甲酸加哌嗪替代原告的N-甲基哌嗪構成等同替換。對此,原審法院認 為,根據我國專利法
司法解釋的規定,等同特征是指與記載的技術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 無需經過創造性勞動就能夠聯想到的特征。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原料藥生產方法的技術特征與原告91專利方法的技術特征在反應原料、反應步驟和反應效果上具有 明顯的差異,故兩者制備方法的手段、功能和效果均不相同,且原告91專利文件也沒有給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一步法”拆分為“二步法”的必要技術提示,普 通技術人員仍須通過創造性勞動才能想到“二步法”。因此,被告豪森公司將甲基化物質甲醛、甲酸加哌嗪替代原告的N-甲基哌嗪不構成等同替換,故對于原告上 述辯稱意見不予采信。
對原告關于“E-C”反應屬于公知技術的辯稱意見,原審法院認為,雖然“E—C”反應屬于教科書上已經公開的 技術,但是幾乎所有化合物的合成路線都是由已知的化學反應組成的,如何利用已知反應,設計出合理、有效的合成路線是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的。被告豪森公司制 備奧氮平原料藥的合成路線,也是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才能聯想到的。因此,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原料藥的制備方法不屬于公知技術,故對于原告上述辯稱意見不予 采信。
原告認為,鑒定報告中引用的574專利系被告豪森公司單方提交給鑒定機構的文件,未經當事人質證,不能作為鑒 定依據。對此,原審法院認為,574專利未經原、被告質證,不屬于鑒定的證據材料。鑒定機構引用該份專利文件僅是為了進一步闡明理由,該份專利文件是否被 采信,并不影響最終的鑒定結論。
將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原料藥生產方法的技術特征與91專利方法(b)的技術特征相比較,91專利方法(b)為 式(Ⅲ)化合物進行閉環反應,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原料藥的生產方法為式(A)化合物和哌嗪反應制備先得到式(B)化合物中間體,再將式(B)化合物中間體 與甲醛和甲酸進行甲基化反應得到式(I)的化合物。兩者技術特征明顯不相同。
綜上,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原料藥的制備方法與原告91專利的技術特征既不相同也不等同,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原料藥的生產方法未覆蓋原告91專利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
被告豪森公司的奧氮平原料藥結晶的制備方法為:將奧氮平粗品通過乙醇重結晶,得奧氮平黃色結晶。將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原料藥結晶的制備方法與修改后的原告96專利保護范圍對比分析如下:
被告豪森公司的奧氮平原料藥使用乙醇重結晶的制備方法,而原告96專利使用乙酸乙酯結晶,兩者技術特征不相 同。由于兩者選用了不同的溶劑系統,不屬于基本相同的技術手段,故兩者技術特征也不等同。因此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原料藥結晶的制備方法未覆蓋原告96專利 全部必要技術特征。
鑒于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原料藥的制備方法未落入原告91專利的保護范圍,被告豪森公司奧氮平原料藥結晶的制備 方法未落入原告96專利的保護范圍,故原告起訴被告豪森公司、醫工院侵犯其兩項專利權,要求兩被告共同賠償經濟損失的訴訟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該訴訟 請求不應支持。
對原告關于鑒定專家未全部出庭,程序不
合法的意見,原審法院認為,知產事務中心接受法院委托就本案涉及的技術 問題進行技術鑒定,知產事務中心出具了技術鑒定報告和補充
鑒定意見,并加蓋公章,同時指派三位專家出庭接受質詢,其他兩位專家因正當理由無法到庭,因此鑒 定程序合法。原告提出的五位專家應全部出庭接受質詢的要求,無法律依據。關于被告豪森公司要求原告賠償因訴前禁令造成巨額損失的請求,不屬于本案審理范 圍,被告豪森公司可另行起訴。
綜上,被告豪森公司、醫工院共同研制的奧氮平原料藥的制備方法未落入原告91專利的保護范圍,奧氮平原料藥結 晶的制備方法未落入原告96專利的保護范圍,故兩被告未侵犯原告的兩項發明專利權。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審理
專利糾紛案件
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判決:對原告伊萊利利公司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本案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 18,010元和技術鑒定費人民幣52,740元,共計人民幣70,750元,由原告伊萊利利公司負擔。
伊萊利利公司不服
一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
撤銷一審判決;確認兩被上訴人侵犯其91專利和96專利; 判決禁止兩被上訴人生產、銷售使用上述兩項專利獲得的產品;判決兩被上訴人賠償上訴人損失人民幣100萬元以及上訴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判 決兩被上訴人在全國發行的媒體上向上訴人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上訴的主要理由是:第一,原審法院未準確分析本案證據。被上訴人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 交的申報文件“奧氮平生產工藝的研究資料及文獻資料”顯示,被上訴人報批的奧氮平生產原料中沒有甲醛和甲酸這兩種起始原料,因此,被上訴人不可能使用其聲 稱的方法制備奧氮平,故被上訴人未能證明其制備奧氮平的完整方法,未完成其不侵犯涉案專利的舉證責任;第二,原審法院采信沒有事實依據的錯誤鑒定結論。因 為豪森公司將未經上訴人質證的一項美國專利提供給鑒定機構作為鑒定依據,因此,鑒定機構明顯受到被上訴人程序外活動的不良影響,致使原審法院不能正確認定 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第三,原審法院拒絕上訴人質證每一位鑒定專家的正當要求;第四,原審法院沒有正確適用等同原則,沒有將被控侵權方法與專利方法進行對 比,沒有界定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沒有對案件的關鍵事實進行司法審查。
二審程序中,上訴人伊萊利利公司還以原判決所依據的鑒定報告的鑒定程序不合法、鑒定方法不科學等為由,向本院 申請
重新鑒定。此外,上訴人在二審開庭審理程序中確認,由于96專利經修改后,在原專利權利要求的基礎上僅保留了一項方法專利,故放棄對兩被上訴人侵犯其 96專利的指控。
被上訴人豪森公司辯稱,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法應予維持;原判決所依據的鑒定報告是通過合法程序做出的,二審沒有必要重新鑒定。
被上訴人醫工院未提供答辯意見。
上訴人伊萊利利公司在二審程序中向本院提供了以下兩份新的證據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2006)高行終字第140號
行政判決書復印件,以證明:(一)原判決所依據的鑒定報告對上訴人91專利與公知技術(上訴人1977年美國專利)類似的 推定沒有事實依據;(二)原判決所依據的鑒定報告對被控侵權方法與公知技術(上訴人1977年美國專利)類似的推定沒有事實依據;(三)原判決所依據的鑒 定報告將上訴人1977年美國專利作為公知技術,并以此推定上訴人91專利沒有新穎性和創造性的推定沒有事實依據;(四)原判決不審查上訴人提交的專利復 審委員會做出的7313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不制止鑒定機構越權取證、越權判定證據效力、越權推定事實的行為,導致原審判決結果嚴重不公。二、上訴人 提供的一份專家意見書,以證明被上訴人制備奧氮平的方法與上訴人的91專利方法等同。
對上訴人伊萊利利公司提供的以上兩份新的證據材料,被上訴人豪森公司提出以下質證意見:第一,對上訴人提供的 第一份證據材料的真實性沒有異議;雖然該證據材料產生的時間晚于原判決作出的時間,但該證據材料所涉及的內容不是新的內容,與上訴人于2005年7月8日 向原審法院遞交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第7313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的結論一致,且原判決是基于91專利有效而作出的,故該證據材料不 是二審程序中的新證據;該份證據材料并不能證明上訴人主張的事實,只能證明上訴人91專利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第二,上訴人提供的第二份證據材料也不屬于 二審程序中的新證據,該意見書的陳述人未出庭作證,且該意見偏離了91專利的內容,對該意見書不予認可。
被上訴人醫工院對上訴人伊萊利利公司提供的以上兩份新的證據材料未提出質證意見。
對上訴人伊萊利利公司提供的上述第一份新的證據材料,本院認為:第一,原判決所依據的鑒定報告并未否定上訴人 91專利的新穎性和創造性。第二、該證據材料并不能證明原審法院委托的鑒定機構在鑒定程序上違法、在鑒定方法上不科學。因此,該份證據材料與本案沒有關聯 性,不能證明上訴人主張的事實,故本院不予采信。
對上訴人伊萊利利公司提供的上述第二份新的證據材料,本院認為:該份證據材料系上訴人單方委托的專家陳述的意見,該份證據材料的真實性、關聯性、
合法性均未得到證實,故本院不予采信。
被上訴人豪森公司、醫工院在二審程序中均未向本院提供新的證據材料。
經審理查明,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
本院認為,上訴人是91專利的專利權人,其對91專利享有的權利依法受到法律保護。原審法院根據伊萊利利公司 91專利的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依法合理界定了該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在此基礎上,原審法院依據國科知鑒字[2004]37號《技術鑒定報告書》的鑒定結論 及國科知函字[2005]14號補充鑒定意見,依法認定豪森公司、醫工院研制的奧氮平原料藥的制備方法未落入伊萊利利公司91專利的保護范圍,豪森公司、 醫工院不構成對伊萊利利公司91專利權的侵犯。原審法院的這一認定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上訴人在二審程序中提出的證據和理由不足以推翻原審法院的這一認 定。此外,上訴人在二審程序中放棄對兩被上訴人侵犯其96專利的指控,這是上訴人依法處分其訴訟權利,本院予以準許。
上訴人訴稱,原審法院未準確分析本案證據。被上訴人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的申報文件“奧氮平生產工藝的研 究資料及文獻資料”顯示,被上訴人報批的奧氮平生產原料中沒有甲醛和甲酸這兩種起始原料,因此,被上訴人不可能使用其聲稱的方法制備奧氮平,故被上訴人未 能證明其制備奧氮平的完整方法,未完成其不侵犯涉案專利的舉證責任。對此,本院認為,在被上訴人的申報文件“奧氮平生產工藝的研究資料及文獻資料”中的詳 細操作步驟部分,明確記載有甲醛和甲酸這兩種起始原料。兩被上訴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的證據以及原審法院調取的證據記載了兩被上訴人制備奧氮平的完整方法。 同時,兩被上訴人在一審程序中說明了其制備奧氮平的方法與上訴人91專利的區別,并得到國科知鑒字[2004]37號《技術鑒定報告書》及國科知函字 [2005]14號補充鑒定意見的印證,原審判決書第17頁至第19頁也詳細論證了豪森公司制備奧氮平原料藥生產方法的技術特征未覆蓋91專利方法的必要 技術特征。此外,被上訴人對其不侵犯專利權并不承擔舉證責任,而是對其制備奧氮平的方法不同于上訴人91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故上訴人的這一上訴理由不 能成立。
上訴人訴稱,原審法院采信沒有事實依據的錯誤鑒定結論。因為豪森公司將未經上訴人質證的一項美國專利提供給鑒 定機構作為鑒定依據,因此,鑒定機構明顯受到被上訴人程序外活動的不良影響,致使原審法院不能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對此,本院認為,雖然國科知鑒 字[2004]37號《技術鑒定報告書》談到了經法庭確認的鑒定依據以外的材料,即574專利,但該份材料并非作出鑒定結論的依據或前提。該鑒定報告書在 第9頁第2自然段明確認定,91專利的技術特征A(即:使N-甲基哌嗪與式(Ⅱ)化合物進行反應;或使式(Ⅲ)化合物進行閉環反應。)與豪森公司制備奧氮 平原料藥的方法的對應技術特征A′(即:使式(A)化合物與哌嗪進行反應得到式(B)化合物;再將式(B)化合物與甲醛和甲酸進行甲基化反應得到式(I) 的奧氮平化合物。)不相同;該鑒定報告書在同頁第3自然段明確認定,這兩個技術特征也不等同。在得出以上鑒定結論后,為進一步說明相關問題,該鑒定報告書 才在同頁第4自然段引述了574專利文件??梢?,國科知鑒字[2004]37號《技術鑒定報告書》并未將574專利作為鑒定依據,該鑒定報告書有關574 專利的表述并不影響鑒定程序的合法性和鑒定結論的公正性,也不能影響鑒定報告書的效力。故上訴人的這一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此外,上訴人還以原判決所依據的 鑒定報告的鑒定程序不合法、鑒定方法不科學等為由,向本院申請重新鑒定。對此,本院認為,由于上訴人沒有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鑒定機構的鑒定程序、鑒定方法 違法或不科學,從而影響了鑒定結論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因此,上訴人要求重新鑒定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對上訴人要求重新鑒定的申請不予準許。
上訴人訴稱,原審法院拒絕上訴人質證每一位鑒定專家的正當要求。對此,本院認為,我國法律并未規定當鑒定人為 兩人或兩人以上時,全體鑒定人均應當出庭接受當事人的質詢。本案中,已有三名鑒定人根據法院的通知出庭接受當事人的質詢,伊萊利利公司質詢鑒定人以及對本 案鑒定報告進行質證的訴訟權利得到了充分保障,并已正當行使。上訴人要求所有鑒定專家均出庭接受質證的上訴理由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上訴人訴稱,原審法院沒有正確適用等同原則,沒有將被控侵權方法與專利方法進行對比,沒有界定涉案專利的保護 范圍,沒有對案件的關鍵事實進行司法審查。對此,本院認為,原審法院根據91專利的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在原審判決書第16頁明確界定了91專利的保護范 圍;原審法院根據國科知鑒字[2004]37號《技術鑒定報告書》和國科知函字[2005]14號補充鑒定意見,在原審判決書第17頁至第19頁將被控侵 權方法的技術特征與涉案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征進行了對比,同時對二者對應的不同技術特征是否構成等同特征進行了分析。因此,上訴人的這一上訴理由缺乏事實依 據,本院不予支持。
此外,本案一審案件受理費為人民幣16,010元,申請訴前責令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的案件受理費為人民幣1,000元,原審法院計算的案件受理費有誤,對此本院予以糾正。
綜上所述,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應予維持;上訴人的上訴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應予駁回。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十七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一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6,010元、申請訴前責令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的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0元、技術鑒定費人民幣52,74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6,010元,均由伊萊利利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
審 判 長 朱丹
代理審判員 李瀾
代理審判員 馬劍峰
?
?
?
二○○六年十月三十日
書 記 員 董爾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