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2003)滬二中民三(商)終字第460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依必安派特風機(上海)有限公司(原名依必安電動機和風機(上海)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華京路418(B)號。
法定代表人印明,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王宏良,上海市金茂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原名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南路700號。
負責人孫玉祥,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王羅杰,上海市中天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依必安派特風機(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依必安公司)、上訴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以下簡稱人保上海分公司)因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2003)黃民二(商)初字第39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查明:2001年1月,依必安公司向人保上海分公司投保公司財產,支付保險費人民幣42,600元;其中倉儲物品一項保險金額為人民幣 3,000萬元;保險期間為2001年1月16日至2002年l月15日;保險財產地址為希雅路33號D樓三層、五層、六層。保險單規定了人保上海分公司除外責任的條款,其中有:盤點時發生的短缺與雇員的偷竊,人保上海分公司不負責賠償。另又規定:發生事故時,被保險人應立即通知人保上海分公司,并在七天內提供書面報告;每次事故免賠額人民幣1萬元。2001年7月25日,依必安公司向公安機關報案,稱倉庫失竊漆包線,價值約人民幣7萬元,并通知人保上海分公司出險。2002年4月,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決,認定劉斌、董晟良、張惠華、周建兵自2001年5月至7月,盜竊依必安公司漆包線,其中從底樓倉庫盜竊價值人民幣24,281.25元,從五樓倉庫盜竊價值人民幣54,589.50元,從公司內盜竊價值人民幣21,999.60元。當月3日,依必安公司書面通知人保上海分公司出險,損失金額為人民幣724,465.41元。同年 8月,人保上海分公司書面通知依必安公司,拒絕理賠,理由是公司雇員偷竊不屬保險責任范圍。2002年10月30日,張惠華坦白余罪:約2001年5、6 月,與董晟良、周建兵從依必安公司盜竊鋁質風葉約6,000片(一箱)、漆包線約100公斤。2002年11月1日,周建兵坦白余罪:約2001年5月,與張惠華、董晟良從依必安公司盜竊一箱鋁質風葉。劉斌、張惠華是依必安公司的員工,董晟良曾經是依必安公司的員工。刑事判決未確認盜竊犯的主從作用。
雙方存在爭議的事實為:1、依必安公司是否于8月21日通知人保上海分公司出險;2、公司倉庫失竊,自行平帳,是否代表公司的行為;3、底樓財產是否屬于保險范圍;4、公司雇員與非雇員共同參與實施偷竊所導致的損失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原審法院審理后認為:依必安公司在財產投保后,其雇員發現財產失竊,不及時按規定處理,而自行平帳掩蓋,雇員的行為應視為公司的行為;而后發現財產又遭偷竊,報失金額約人民幣7萬元,不過一月,竟又盤點出失竊財產近70萬元,數額變化如此懸殊,如無充分證據證明,難以令人信服。依必安公司雖提供了成建忠的筆記等證據,但均不足以證明依必安公司訴稱之財產失竊損失。故除公安機關偵破與法院判決確認的盜竊金額外,其余部分本案不予認定。保險合同約定雇員偷竊免予人保上海分公司理賠,依必安公司的雇員參與了公司財產的偷竊,但盜竊犯中有公司雇員外的成員,且難以區分其主從作用,人保上海分公司應否免于理賠?顯然,單純由雇員實施的偷竊,與由雇員參與的偷竊有所區別。比較而言,二者實施偷竊的主體不同,單純由雇員實施的偷竊,偷竊主體限于雇員;而由雇員參與的偷竊,偷竊主體可能大于雇員的范圍,本案的偷竊主體即大于雇員的范圍。公司內外成員共同實施的偷竊,其規模與行為方式亦可能不同于單純由雇員實施的偷竊。對此保險條款未予分明,由此產生條款解釋的爭議,應當依照有關法律作出解釋。按照我國保險法的規定,保險合同的條款有爭議時,應當作有利于被保險人的解釋,按照我國合同法的規定,該條款屬于格式條款,當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同時,該條款屬于免責條款,不宜對免責事項作擴張解釋。據此,人保上海分公司以雇員偷竊為由拒絕理賠,理由不足。人保上海分公司應以刑事判決書確定的失竊金額,賠償依必安公司的損失。但刑事判決書確認的財產盜竊,包含了依必安公司底樓的部分,底樓不屬財產保險的范圍,應予扣除;對依必安公司已經獲賠與人保上海分公司免賠的部分亦應一并予以扣除。據此判決:人保上海分公司應賠償依必安公司財產損失人民幣46,589.10元。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1,605.10元,由依必安公司負擔人民幣9,731.54元,人保上海分公司負擔人民幣1,873.56元。
判決后,依必安公司及人保上海分公司均不服,向本院上訴。
依必安公司上訴稱:1、依必安公司已就其財產損失向法院提供了充分的證據,盡到了舉證義務。若人保上海分公司認為依必安公司主張的事實不存在,則應由人保上海分公司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2、由于依必安公司進口的零部件及原材料品種多、數量大、存放場地面積大,一旦發生失竊,必須經全面核查后才能知曉確切的損失金額,故報失金額有差異是合理現象,且人保上海分公司出具的拒賠通知書亦未對金額提出異議。3、根據現已查明的事實看,雇員偷竊金額為人民幣10萬余元,尚有人民幣57萬余元的損失未被證明是雇員偷竊所致,故人保上海分公司理應對非雇員偷竊造成的損失進行理賠。綜上請求撤銷原審判決,支持依必安公司的訴訟請求。
人保上海分公司上訴稱:所謂雇員犯罪,應是指雇員實施(包括參與)并由雇員承擔刑事責任的犯罪。本案系爭盜竊犯罪系由依必安公司雇員參與實施,區分其中的參與或實施,并無法律意義。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應在對合同條款有不同理解的情況下才能適用,且該不同理解必須是符合常理,有合法依據的。而系爭保險合同中對雇員偷竊的除外責任條款并不存在不同的理解,故不應適用該解釋原則。按照系爭保險合同除外責任條款的約定,人保上海分公司對于依必安公司雇員偷竊行為造成的損失,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綜上,請求撤銷原審判決,駁回依必安公司的訴訟請求。
針對人保上海分公司的上訴理由,依必安公司答辯稱:本案是公司雇員與公司外人員共同偷竊,并非單純的公司雇員偷竊。保險公司在簽訂保險合同時未向依必安公司解釋該除外責任條款,故該條款應為無效。原審法院就此所作認定是正確的。
針對依必安公司的上訴理由,人保上海分公司答辯稱:依必安公司在本案中所投的是一切險,保險人承擔的保險責任是依必安公司由于突發性事件造成的損失,故依必安公司負有對此舉證的義務。現依必安公司除有證據證明因犯罪分子偷竊造成的損失人民幣10萬余元外,對于其余主張的金額并未提供相應證據。此外,拒賠通知書載明的是拒賠理由,僅憑該通知,不代表人保上海分公司對損失金額的確認。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另查明:1、依必安公司原名依必安電動機和風機(上海)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22日更名。
該節事實,有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管理委員會滬外管委經貿管[2003]255號批復及依必安公司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佐證。
2、人保上海分公司原名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于2003年6月30日更名。
該節事實,有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監復[2003]117號批復及人保上海分公司營業執照佐證。
本院認為:本案雙方當事人的爭議焦點是:(1)系爭除外責任條款的解釋問題;(2)除刑事判決認定的損失,依必安公司主張的其余損失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問題;
1、關于爭議焦點(1),格式條款是指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由于格式條款提供方相對于接受方處于優勢地位,故在保護接受方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對格式條款的解釋應當遵循嚴格解釋原則。系爭保險合同中有關保險人對于被保險人雇員的偷竊應免除賠償責任的約定,符合格式條款的特征,屬于格式條款。本案中已被刑事判決認定的盜竊行為系由包括依必安公司雇員在內的犯罪分子實施。由此,雙方當事人對于系爭除外責任條款中“雇員” 的范疇理解產生爭議。對于該條款,從文義看,應理解為單純由雇員實施的犯罪,而寬泛的理解則還包括雇員與非雇員共同參與實施的犯罪等其他情形。按照嚴格解釋原則,顯然應采用文義解釋。由此可見,由雇員與非雇員共同參與實施的盜竊,其主體范圍已擴大,故不能適用系爭除外責任條款的約定,人保上海分公司依據該條款要求免責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采信。原審法院就此所作認定并無不當,應予維持。
2、關于爭議焦點(2),依必安公司認為除已被刑事判決認定的盜竊損失外,尚有人民幣57萬余元的損失未被證明是雇員偷竊,故應由人保上海分公司對該部分損失予以賠償。原審法院審理中,依必安公司主要提供了審計報告及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財產損失稅前扣除申請/審批表,用以證明這些損失也是偷竊所致。審計報告載明,有關被盜原材料的價格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及合法性由依必安公司負責,而審計部門僅對被盜原材料的價值量資料發表審計意見。由此可見,審計部門是根據依必安公司提供的資料得出審計結論。此外,從審計報告所附依必安公司出具的關于公司被盜一事簡述看,依必安公司提供的資料是其經過多次盤點而匯總的損失。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財產損失稅前扣除申請/審批表內容顯示,稅務機關也是在審查依必安公司提供的有關書面資料基礎上作出同意公司財產損失金額意見的。鑒于此,上述證據均是相關部門經書面審查后制作的,雖能證明依必安公司存在損失,但并不能排除這些損失中存在企業正常損耗及其他損失的可能,更不能直接證明依必安公司所主張的損失與不法分子偷竊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系被偷竊所致。鑒于依必安公司亦未能提供其他證據證明其損失屬于系爭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責任范圍,故對于依必安公司該節上訴理由,本院不予采信。原審法院對此的認定并無不當,應予維持。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元11,605.10元,由上海依必安派特風機(上海)有限公司負擔人民幣9,731.54元,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負擔人民幣1,873.56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楊 鈞
代理審判員 倪知良
代理審判員 周 菁
二○○四年四月十六日
書 記 員 葉 銘
書 記 員 羅 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反訴狀(民事被告或刑事自訴案件被告人提起反訴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死緩期間故意犯罪核準執行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終止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死刑的情況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取保候審申請書(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抗訴書
2020-10-14詢問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不立案決定書
2020-10-14詢問筆錄
2020-10-14____________執行回執
2020-10-14×××公安局延長拘留期限通知書
2020-10-14取保候審保證書
2020-10-14×××公安局發還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看守所收監執行通知書
2020-10-14刑事偵查卷宗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提請批準直接受理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答復舉報人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調取證據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