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方權生等訴三亞港務局等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上訴一案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0-14 · 176人看過

海 南 省 高 級 人 民 法 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1)瓊民終字第10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三亞海港大酒店(以下簡稱海港大酒店),住所地三亞市解放二路。

  法定代表人方權生,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陳耀中,海南乾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三亞港務局(以下簡稱港務局),住所地三亞市建設路。

  法定代表人周敬民,局長。

  委托代理人姜彬,港務局副局長。

  委托代理人李毛毛,新東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原告方權生,男,51歲,海港大酒店承包經營人,現住海港大酒店6樓。

  上訴人海港大酒店因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0)三亞民初字第2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海港大酒店的法定代表人方權生、委托代理人陳耀中,被上訴人港務局的法定代表人周敬民、委托代理人李毛毛,原審原告方權生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定:港務局與三亞市科技咨詢服務公司(以下簡稱科技公司)簽訂綜合大樓租賃合同,約定:港務局將綜合大樓出租給科技公司經營,租賃期從1990年6月1日起至2000年5月31日止。科技公司投資200萬元對大樓進行裝修、配套。租賃期滿后,港務局移交科技公司財產清單所列設備、設施和科技公司投資200萬元裝修、配套工程完工清單中所列全部設備、設施以及一切與大樓結構和周圍環境連體的設施系統歸港務局所有;科技公司因經營需要后續添置的設備動產歸其所有。1990年4月16日,科技公司向市人民政府申請開辦海港大酒店。同年5月5日,三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批復同意開辦該酒店。同年9月28日,科技公司與方權生簽訂《關于企業經濟包干責任制合同書》,任命方權生為"海港大酒店"總經理,法定代表人,負責經營管理該酒店,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至此,海港大酒店承接科技公司的權利義務。1996年7月24日,港務局與海港大酒店簽訂協議書,約定海港大酒店讓出舊舞臺用地274平方米給港務局,港務局一次性補償給海港大酒店10萬元。原審認為:港務局與科技公司簽訂的綜合大樓租賃合同為有效合同。海港大酒店已承接該合同約定的承租方的權利和義務。方權生與海港大酒店之間的經濟責任包干經營關系,不屬本案審理范圍。港務局與海港大酒店之間屬于房屋租賃關系,港務局在租賃期滿后要求海港大酒店依約交還租賃物,不存在無形資產歸屬問題。港務局沒有接收海港大酒店動產的義務。海港大酒店主張港務局未按合同約定提供原定數量電視機,與事實不符。有補充協議書證明,讓出租賃房屋范圍的部分場地,經雙方協商同意,不屬港務局違約。海港大酒店提出用港務局已收取的酒店裝修尚未開業期間的租金35萬元及利息沖抵部分租金的請求,違反合同規定。海港大酒店請求判令被告承擔其應出資而未出資的款項131.8萬元的利息,并賠償其從2000年6月6日下午強行讓酒店停業造成的實際損失3.5萬元(計至起訴之日),因未能提供足夠的證據,不予支持。1999年9月以后的租金,可以根據三亞市酒店經營實際適當調整,按原定租金的80%收取。港務局反訴請求判令海港大酒店立即停止營業,依照租賃合同的規定完整地交出大樓及相關設備、設施等財產,按合同約定進行財產分割,符合法律規定,應予支持。據此,作出判決:"一、原告(反訴被告)三亞海港大酒店應于本判決書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向被告(反訴原告)三亞港務局交付大樓及大樓租賃時移交清單所列財產(含抽水泵4臺)和雙方約定投資200萬元裝修、配套工程所列全部設備、設施以及一切與大樓結構和周圍環境連體的設施系統(含電梯、中央空調系統、電視接收系統);除此之外,因經營需要后續添置設備動產部分歸原告(反訴被告)三亞海港大酒店所有。 二、原告(反訴被告)三亞海港大酒店應于本判決書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付給被告(反訴原告)三亞港務局所欠租全(從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計至二OOO年五月三十一日,按每年70萬元的80%折計);逾期付款,則應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三、駁回原告(反訴被告)三亞海港大酒店和被告(反訴原告)三亞港務局的其他訴訟請求。四、駁回原告方權生的訴訟請求。"

  海港大酒店不服原判,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原審判決;改判港務局承接酒店財產,向上訴人支付有形資產價款435萬元(庭審時變更為637.382萬元)、無形資產價款1000萬元(庭審時變更為404.6萬元);改判港務局承擔應由其出資而未出資的款額131.8萬元(包括安裝電話線、大樓一二層裝修及改善消防排污供水系統的投資)十年利息共計134.4萬元并賠償上訴人經濟損失300萬元;改判將港務局已收取上訴人尚未開業期間的租金35萬元及利息用于沖抵所欠租金;改判1999年9月以后的租金按港務局出租海盛大酒店的降租比例計付;改判港務局賠償從2000年6月6日下午強行酒店停業造成的實際損失3.5萬元(暫計算至起訴之日)。主要理由是:科技公司與港務局簽訂綜合大樓租賃合同書并非單純的租賃合同。該合同約定上訴人的義務遠遠超過了被上訴人的投資義務,實際上使上訴人成為投資合作者。因此,上訴人有權對酒店財產進行評估、折價和分割;被上訴人對酒店無形資產應予以補償。上訴人為順利完成酒店移交,合理合法分割酒店財產,在分割前已委托有資格的評估單位對酒店的投入資產進行評估鑒定。該鑒定應作為雙方分割和確認財產的依據。原審混淆了動產和不動產的界限,將本該屬于海港大酒店的中央空調、電梯、衛星電視接收系統等財產錯判給被上訴人。屬于港務局所有的裝修、設施和設備僅限于合同約定投資200萬元以內,超過部分應屬于上訴人。租賃合同第七條規定的"后續添置設備動產",系指合同附件第1條規定的興建游泳池、露天花園及停車場等項目。企業的無形資產,與企業同時存在、同時消亡。企業在分割有形資產時,應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分割。原審判決故意偏袒港務局,對其在履行合同期間首先違約的責任、不合理約定裝修期間繳交租金、非法以暴力強行酒店停止營業的行為,一概不提。被上訴人未按合同約定提供75臺電視機,致使上訴人客房標準價格降低,造成損失50萬元。1996年7月24日,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補充協議,約定讓出土地的補償時間是從1996年7月至2000年5月31日,而1993年7月至1996年6月的經濟損失未賠償。因被上訴人私自轉賣酒店用地,造成上訴人收入損失250萬元,并造成上訴人建員工簡易宿舍投入51萬元。租賃合同規定裝修包括籌備工作時間不夠3個月,而按照裝修工程預算的正常施工時間應是1年,至少10個月。被上訴人收取上訴人因裝修而未開業期間的租金35萬元,不合理、不公平。該款應予退還并支付利息。被上訴人于2000年6月6日強行酒店停止營業,造成酒店名譽和經濟損失,原判認定上訴人沒提供相應損失依據是錯誤的。被上訴人不按合同規定提供外線電話線路,使致上訴人增加投資1萬元安裝電話線。酒店一樓鋪面裝修不合格造成倒塌,被上訴人本應重新裝修完善,但未裝修。被上訴人沒有履行二樓的裝修義務。一、二樓兩項裝修工程,致使上訴人增加投資80萬元。消防、供水、排污系統不合格,有關部門責令整改,致使上訴人增加投入50.8萬元。一審認定我方未按補充合同規定預付款項,致使附樓未能建造,與實際不符。實際上是港務局不履行該補充合同。港務局答辯稱:港務局與海港大酒店所簽訂的合同,是一份合法有效、典型的房屋租賃合同,而不是其它性質或內容的合同。租賃期限屆滿時,港務局沒有義務接受屬于海港大酒店的財產和所謂的無形資產,并支付這些財產的價款。海港大酒店要求支付應由港務局出資而未出資的款項的利息,毫無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港務局已列舉大量事實,提供了充分證據,證實港務局不存在違約事實。海港大酒店已在大樓移交清單上簽字蓋章并特別簽署"上列房屋及設施均完好優美"。這證實海港大酒店在幾次訴訟中反復提出的一樓裝修不合格,消防、排污、供水系統等不合格,都是無中生有。港務局已提供100臺電視機的進貨發票,證明港務局有足夠的電視機供給海港大酒店。港務局提供雙方簽訂的協議書,證實舊舞臺用地274平方米土地是海港大酒店自愿轉讓的,而且轉讓價款10萬元已在租金中扣除。從1990年3月31日交付大樓到1990年6月1日開始計算租金,這三個月免收租金,實際上是港務局對海港大酒店的支持和照顧。合同并沒有規定必須等到海港大酒店將大樓裝修完畢開始營業才交租金。港務局在海港大酒店開業前收取第一筆租金,完全符合合同規定,合理合法。一審判決1999年10月以后的租金按80%計算,盡管降低租金對港務局不利,但是港務局并不上訴。在雙方就酒店大樓交還進行交涉期間,港務局為防止無關人員趁機搗亂,安排內部幾位保安人員在酒店外維持秩序,并非動用警力干預酒店正常經營。合同期滿后,海港大酒店對大樓已失去承租使用權,其繼續占據大樓強行營業,是對港務局財產權的侵犯。海港大酒店要求賠償經營損失3.5萬元,是非法要求。

  原審原告方權生與海港大酒店共同提起上訴,但其在庭審時已明確表示撤回其個人的上訴。

  經審理查明:港務局(甲方)與科技公司(乙方)于1990年3月5日簽訂《三亞港務局綜合大樓租賃合同書》。該合同書約定:甲方將位于解放二路的新建綜合大樓出租給乙方經營。租賃期為10年,從1990年6月1日起至2000年5月31日止。租金按年度計算,前5年每年60萬元,后5年每年70萬元;租金每年分四次平均支付,每季度支付一次,支付時間為前一季度末十天前,每逾期一天按應付租金的百分之一支付滯納金。乙方將綜合大樓重新命名為"海港大酒店",并投資200萬元對其進行裝修、配套,逐步將其建成一家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檔賓館(裝修、配套標準主要包括:客房配有空調、電視、電話,墻面貼墻紙或噴涂,天花吊頂,安裝電梯等)。大樓全部裝修配套工程于1990年5月底完工,電梯最遲要在9月底安裝完畢。全部工程完工后,編制裝修配套工程清單,由雙方代表簽字后作為合同附件。租賃期滿后,大樓內甲方移交乙方財產清單所列設備、設施和乙方投資200萬元裝修、配套工程完工清單中所列全部設備、設施以及一切與大樓結構和周圍環境連體的設施系統歸甲方所有;乙方因經營需要后續添置的設備動產部分為乙方所有。甲方提供大樓供水系統、排污系統、消防系統要完備,并按照線路設計圖紙提供材料(不包括燈具)給乙方施工,為大樓安裝一條外線電話線路。甲方為乙方提供75臺20寸威牌電視機,總計人民幣22萬元;乙方應在臨開業前5天提貨并支付三分之一款。乙方要愛護大樓及周圍的一切設施并做好維修保養工作,保證租賃期滿后保質保量歸還甲方。該合同附件規定:1.甲方同意乙方另增加投資興建游泳池、露天花園、停車場等建筑物;2.附乙方投資200萬元裝修及購置設備的預計清單(據雙方當事人陳述,該清單實際上并未制作)。港務局按合同約定于同年3月31日將綜合大樓交付給海港大酒店,同時移交《三亞港務局綜合大樓及配套設施移交清單》。該移交清單上列明抽水泵及設備(包括抽水機4臺),消防、排污、供水系統,供電照明線路材料等14項移交項目,并注明"上列房屋及設施均完好優美"。海港大酒店已在該清單上簽字并加蓋公章。同年4月16日,科技公司向三亞市人民政府申請開辦海港大酒店。同年5月5日,市政府辦公室批復同意開辦海港大酒店,并且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同年9月28日,科技公司與方權生簽訂《關于企業經濟包干責任制合同書》,約定科技公司將該酒店發包給方權生經營管理,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每年上繳一萬元管理費,同時約定公司任命方權生為海港大酒店總經理、法定代表人。港務局對海港大酒店承接科技公司權利義務,予以認可。海港大酒店經裝修、配套后,于同年12月19日開業。按合同約定,港務局向海港大酒店提供電視機的價格為每臺2933.33元。海港大酒店后來只按每臺2250元單價向港務局提取30臺電視機。港務局不再向海港大酒店交付電視機,海港大酒店也沒有支付余款。海港大酒店于1990年12月23日又去函港務局,提出擬向港務局訂購威牌20寸電視機36臺,請求港務局同意賒銷。1994年9月20日,港務局(甲方)與海港大酒店(乙方)簽訂《三亞港務局綜合大樓租賃補充合同》,約定:乙方使用的危房(簡易竹樓用地274平方米)提前退回甲方;甲方在綜合大樓后院建設一幢八層附樓給乙方職工住宿;該樓的所有權屬于甲方;乙方為取得該樓的使用權,按總造價的37.5%投入資金共同建造;附樓建成后乙方使用到2000年5月31日,然后按主合同規定辦法歸還甲方;甲方同意乙方在主樓后院西側圍墻內建筑一幢二層簡易職工食堂,使用期滿后按主合同(即大樓租賃合同)第七條規定移交給甲方。該補充合同訂立后未實際履行。1996年7月24日,港務局與海港大酒店簽訂《協議書》,約定海港大酒店讓出舊舞臺用地274平方米給港務局,港務局一次性補償10萬元給海港大酒店,作為海港大酒店合同期間的經營補償。因港務局未給海港大酒店安裝外線電話線路,海港大酒店自行安裝電話線,支出費用6572元。經本院主持雙方當事人對酒店財產進行清點,查明"與酒店大樓結構和周圍環境連體的設施"有:衛星電視接收系統、閉路電視系統、發電機組、抽水機組、消防系統、洗衣機組、配電系統、中央空調及其管道安裝系統、變壓器、電梯、通信交換機。海港大酒店未按合同約定制作投資200萬元裝修配套工程完工清單,交雙方簽字,作為合同附件。在二審訴訟中,海港大酒店單方列出投資200萬元裝修配套清單,其中包括購置如下設備:電視機78臺、熱水器75個、電話機105臺、辦公桌20張、鐵文件柜14套、五件套沙發7套、前臺大堂辦公桌1張。港務局對上列設備屬于合同約定投資200萬元裝修配套部分,沒有異議。租賃期限屆滿后,海港大酒店繼續占用該綜合大樓進行經營,直到三亞市公安河西分局于2001年5月30日以違反消防法為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限其停業。在雙方發生糾紛期間,港務局曾于2000年6月派人到酒店張貼有關酒店因交接而停業的告示。三亞市公安局河西分局從1992年7月17日至1999年12月1日先后7次向海港大酒店發出火險隱患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并對整改、改正情況進行復查驗收。復查結果均不合格。三亞市環境資源局分別于1993年11月、1994年4月、1996年11月向海港大酒店發出限期治理污水的通知、召開逾期不治理污水單位會議的通知和要求重報污染治理方案的通知。因海港大酒店拖欠租金,港務局于1993年提起訴訟。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對該案作出的(1995)瓊法經終字第40號民事判決中提到,港務局交付大樓基礎設施和消防排污系統確有缺陷,對酒店經營有一定影響,對此港務局應承擔一定責任,其費用待承包期滿一并清算。上訴人主張其為改造完善消防、排污、供水系統共投入50.8萬元。其中,有正式發票證實與消防、排污、供水系統有關的費用為338449.94元。港務局對有正式發票的投入費用承認其真實性,但認為不能證明港務局交付大樓的消防系、排污、供水系統存在缺陷以及有關投入費用是由于存在缺陷造成的。

  本院認為:原審認定港務局與科技公司簽訂的《三亞港務局綜合大樓租賃合同書》為有效房屋租賃合同,并據此認為應按合同約定確定酒店財產歸屬,港務局沒有接收海港大酒店動產的義務,港務局在租賃期滿后要求海港大酒店依約交還租賃物,不是接收企業,因此不存在無形資產歸屬問題。原審的這一判決理由,是正確的。海港大酒店以合同約定其投入資金進行裝修配套,其承擔的義務已遠遠超過被上訴人的投資義務為由,主張其實際上成為投資合作者,因此雙方簽訂綜合大樓租賃合同書并非單純的租賃合同。海港大酒店這一主張缺乏法律依據。大樓租賃合同書規定承租方應當投資200萬元對酒店進行裝修配套,這其實是承租方取得租賃財產使用權所應付出的代價的一部分,不能因此而改變合同的性質。租賃合同第七條對租賃期滿后財產分割問題已作明確約定,即:租賃期滿后,甲方移交乙方財產清單所列設備、設施和乙方投資200萬元裝修、配套工程完工清單中所列全部設備、設施以及一切與大樓結構和周圍環境連體的設施系統歸甲方所有;乙方因經營需要后續添置的設備動產部分歸乙方所有。也就是說,一切不動產,包括與大樓結構和周圍環境連體的設施都屬于港務局所有;除了原港務局移交給海港大酒店使用的動產和按合同約定投資200萬元購置的動產以外,乙方因經營需要后續添置的設備動產部分歸其所有。雙方后來簽訂的《三亞港務局綜合大樓租賃補充合同》中關于海港大酒店在主樓后院合資興建的附樓和獨資興建的簡易職工食堂,使用期滿后均按主合同(即租賃合同)規定歸港務局所有的規定,進一步印證了租賃合同第七條的真實意思表示。海港大酒店認為,其投入酒店的財產,除約定投資200萬元裝修配套的財產以外,其余部分都屬其所有。這一主張,顯然與租賃合同第七條規定不符,而且導致該條款前后約定矛盾。海港大酒店將該條款中關于"乙方因經營需要后續添置的設備動產部分歸乙方所有"規定解釋為,是針對合同附件第1條作出的規定。而合同附件第1條作出所規定的恰恰是投資興建游泳池、露天花園、停車場等建筑物,并不涉及設備動產。可見,海港大酒店的上述解釋,不能自圓其說。由于港務局沒有接受酒店動產的義務并且已明確表示不愿意接受按合同約定應歸海港大酒店所有財產,因此對酒店財產應進行實物分割。海港大酒店請求判令港務局支付隨酒店轉移的有形資產價款637.382萬元,缺乏法律依據。海港大酒店提供北京北方亞事無形資產評估事務所的評估報告,不能作為其請求港務局支付無形資產價款404.6萬元的依據。因為,該評估報告已經明確指出"企業商譽無形資產價值的評估,都是以企業持續經營為假設前提,才能帶來未來收益"。從該報告的內容看,"三亞海港大酒店企業商譽無形資產價值1416萬元"的評估結果,實際上是通過預測海港大酒店永續年限的未來收益得出的。租賃期滿后,海港大酒店已經無權使用港務局的綜合大樓持續經營,其對該大樓也就沒有無形資產可言。海港大酒店在承租綜合大樓期間的商譽好壞,與港務局無關。海港大酒店請求港務局向其支付無形資產價款404.6萬元,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租賃合同簽訂后,海港大酒店按每臺2250元單價(并非合同約定單價)向港務局提取30臺電視機,港務局后來不再向海港大酒店交付電視機,海港大酒店也沒有支付余款,而且海港大酒店曾于1990年12月23日去函港務局,提出擬向港務局訂購威牌20寸電視機36臺,請求港務局同意賒銷。可見,事實上雙方當事人已對租賃合同第十二條約定的價格和數量作了變更。海港大酒店請求港務局承擔不按合同約定向其提供足夠數量電視機造成的經濟損失50萬元,理由不成立,依法不予支持。海港大酒店要求港務局承擔擅自將屬于租賃房屋范圍的300多平方米(實際面積274平方米)場地轉賣他人的違約責任,賠償經濟損失300萬元,沒有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書》證明,提前退回274平方米租賃場地,經雙方協商同意,并且已經給予海港大酒店10萬元補償,并非港務局擅自處分該場地。海港大酒店認為10萬元只補償1996年7月至2000年5月31日的經濟損失,不包括1993年7月至1996年6月的經濟損失,這種主張不合情理。考慮到大樓要進行裝修才能正常經營,港務局已經給予海港大酒店近三月免收租金的時間。合同明確約定大樓全部裝修配套工程于1990年5月底完工,電梯最遲要在9月底安裝完畢。海港大酒店完全可以通過擴大施工隊伍加快工程進度,縮短裝修時間。其提出用港務局已收取的酒店裝修尚未開業期間的租金35萬元及利息沖抵部分租金的請求,顯然沒有道理,也不符合合同約定。一審已經根據三亞市酒店經營的實際情況,對1999年9月以后的租金適當調整,按原定租金的80%收取。海港大酒店請求進一步降低租金,缺乏依據。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另案作出的(1995)瓊法經終字第40號民事判決已確認,港務局交付大樓基礎設施和消防排污系統確有缺陷,對酒店經營有一定影響。對于海港大酒店付出的與改造、完善消防、排污、供水系統有關的費用338449.94元,應由港務局承擔。此外,海港大酒店自行安裝外線電話線路支出的費用6572元,應由港務局承擔。以上兩項費用計付利息時間從1990年6月1日起計算。租賃期限屆滿后,海港大酒店繼續占用港務局的綜合大樓進行經營,應向港務局支付租金。租金按每年70萬元的80%計算。港務局于2000年6月派人到酒店張貼酒店停止營業的告示,對酒店經營造成一定影響。因海港大酒店未能提供造成實際損失的具體證據,可以采取免收一個月租金的辦法,補償其損失。海港大酒店的部分上訴理由成立,應予支持。一審以租賃合同為依據判決分割酒店財產是正確的,但由于忽略了當事人并未按合同約定制作投資200萬元裝修配套工程完工清單,對投資200萬元裝修配套的設備動產未清點確認,導致判決不確定,無法執行,因此,應予改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0)三亞民初字第23號民事判決第三、四項。

  二、變更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0)三亞民初字第23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為:海港大酒店應于本判決書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向港務局交付綜合大樓、《三亞港務局綜合大樓及配套設施移交清單》所列財產(詳見清單)、租賃合同約定由承租方投資200萬元裝修配套的設備動產(包括:電視機78臺、熱水器75個、電話機105臺、辦公桌20張、鐵文件柜14套、五件套沙發7套、前臺大堂辦公桌1張)以及一切與大樓結構和周圍環境連體的設施系統(包括:衛星電視接收系統、閉路電視系統、發電機組、抽水機組、消防系統、洗衣機組、配電系統、中央空調及其管道安裝系統、變壓器、電梯、通信交換機)。上述財產以外,海港大酒店因經營需要后續添置的設備動產(不包括與大樓結構和周圍環境連體的裝修財產)歸海港大酒店所有。海港大酒店應于本判決書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將屬其所有的財產全部搬離綜合大樓。

  三、變更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0)三亞民初字第23號民事判決第二項為:海港大酒店于本判決書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付給港務局所欠從1999年10月1日計至2001年5月30日的租金及利息(2000年6月份的租金免交)。租金按每年56萬元計算,利息從應付款之日起按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

  四、港務局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付給海港大酒店改造、完善消防、排污、供水系統費用338449.94元和安裝外接電話線費用6572元及其利息(利息從1990年6月1日起按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以上費用及其利息可直接從海港大酒店所欠港務局的租金中折抵。

  二審訴訟費人民幣103655元,由上訴人海港大酒店負擔80%(即82924元,已預交3萬元,尚欠52924元),被上訴人港務局負擔20%(即20731元)。限雙方當事人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繳清訴訟費。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簡萬成

  審  判  員  王志勇

  代理審判員  李梅華

  二OO一年八月三日

  書  記  員  裴再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法律文書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车致| 秦安县| 丰原市| 茶陵县| 文成县| 云浮市| 海兴县| 田东县| 礼泉县| 滨海县| 马鞍山市| 洪江市| 都江堰市| 永寿县| 思南县| 牟定县| 亚东县| 江达县| 密山市| 湘潭县| 罗平县| 岑巩县| 渝北区| 会同县| 漠河县| 博乐市| 丽江市| 自治县| 平塘县| 治县。| 凤山县| 巨野县| 盱眙县| 安远县| 武川县| 阜新| 当雄县| 屏山县| 电白县| 沂源县|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