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刑事上訴狀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0-14 · 301人看過

刑事上訴狀

上訴人(一審被告):陳華章,男,1978年12月21日出生,湖南澧縣人,漢族,原湘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01級碩士研究生,住湘潭大學研究生樓4棟301室。

上訴人因犯故意殺人罪不服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7月20日作出的(2012)潭中刑初字第27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現提起上訴。

上訴請求:

一、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犯故意殺人罪事實不清,證據采信偏向且量刑過重,依法應當撤銷一審判決,予以改判。

二、本案因真兇疑罪從無,所涉重要事實及致死情節過程存疑,應當采取全案從疑,判決上訴人犯故意殺人罪的定性及量刑缺乏法律依據。

三、上訴人被羈押達12年之久,再次被判無期實質是加重了對上訴人的懲罰,請求采取人文關懷予以糾正并迅即結案。

事實與理由:

第一,綜合全案的一審判決,仍然疑點重重無法查清,主觀推斷判決上訴人犯故意殺人罪與事實不符,定性不當。

例如(1)本案即然無“亡者歸來”又無“真兇再現”,那么誰是兇手應當有個正確公正的結論。(2)認定上訴人的作案動機與曾愛云比較誰的動機更加符合殺人的主觀心態。(3)上訴人為何十二年一直堅持指證兇手為曾愛云,而非他人?難道真是嫁禍和轉移視線嗎?(4)曾愛云四次有罪供述的細節雖然一審判決不予采信,難道還有其他人告知或公安機關有意指供?(5)為何一審判決采信的“抓獲曾愛云的經過”中將當問及要找的人的特征時,男青年當即喝了聲并隨之倒地而變成突然蹲地抱頭,表情痛苦,是否有改變證明之嫌?(6)死者旅游鞋雖然位置有偏差,但究竟何人所為何人丟棄?(7)物證鑒定為何棕繩纖維要在曾愛云的外褲右口袋尋找而非他人,是否具有針對性?(8)為什么公訴書以及湘潭市法院三次判決對上訴人均以“嫉妒”而本次判決改為“積怨”,上訴人與死者到底有何矛盾?有何證據?為什么死者當天還由上訴人陪伴,喝上訴人放安定的白水以及在308室共同聽歌呢?(9)本案即是疑案為何上訴人的殺人事實就清楚,證據充分呢?那么殺人的過程,作案工具的來源,運尸的情節為何判決中均無體現予以回避。(10)一審判決采信的現場勘查痕跡和筆錄反映由0.72米寬拖痕到0.3米寬,在走廊處消失,為什么一審判決不寫明還有室內4.5米長,室外有15.5米長的拖痕,拖痕在走廊靠近西側樓梯間處消失。是否回避或排除了有共同抬尸和拋尸的行為呢?(11)死者周玉衡1.75米的身高,體重150多斤,而上訴人只1.56米,100斤體重,上訴人能否單獨實施殺害周玉衡呢?尸體又能否一個人拋尸呢?如果是背的死者這拖痕有說明什么?(12)作案棕繩在殺人過程與上訴人有何聯系?有何證據反映上訴人使用了棕繩勒死周玉衡?(13)一審判決為何省略了上訴人將安定過濾兌水的情節,水杯中安定的含量多少,是否上訴人全部投放?周玉衡當晚頭暈乏力的程度如何?(14)一審判決對上訴人認定與被害人死亡后果有必然聯系的依據所在,到底是必然還是偶然?到底是關聯性還是必然性?(15)起訴書指控上訴人事前有通謀,殺人過程放任結果發生,事后包庇屬間接性共同犯罪,而本次判決上訴人連參與人的資格都不符合,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又何來故意殺人罪呢?(16)上訴人在案發次日28日上午八時所作是詢問筆錄,而曾愛云第一次有罪供述在28日晚11時,上訴人是否具有坦白和立功情節,為何一審判決書中沒予表述和說明。

綜上只是全案的點滴,就足以說明本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能客觀認定上訴人構成故意殺人罪,在沒有新的證據前提下,為什么本次判決與原判決出現顛覆性的改變,再次判決無期的依據何在?其根源與真相值得深思……。

第二,一審判決在控方指控的證據采信中有嚴重的傾向性,對比在兩被告的認定上明顯不利于上訴人,有悖司法的客觀公正。由于本案定罪證據存疑不能形成瑣鏈,故對曾愛云的有罪供述及證人指證及鑒定意見均予以排除和不予采信,整個行文避重就輕。然而對上訴人的指控則予以擅自夸張擴大并對其從輕情節不予闡述,明顯屬偏袒而不客觀、不公正。

首先,從一審判決書中對上訴人與曾愛云的認定上對比,完全看出:曾愛云的有罪供述,陳華章指證,李霞、趙又紅的證言以及指紋鞋印的位置等證據真實性均有疑問不能采信;而口袋內的棕繩不符合提取程序不能作為定案依據;關于作案動機是否合謀,作案工具來源等情節無法確認,故所有關于曾愛云涉案有罪的情節均不予確認或予以排除。反觀對于上訴人部分:對被害人心存嫉妒懷有積怨具有殺人動機,之前購買安定此后一直跟隨直至遇害,之后實施隱匿罪證,清理現場發送短信掩蓋真相等行為,與被害人周玉衡的死之后果有必然聯系。

結合本次一審判決書逐條對公訴機關指控的認證部分,從中矛盾眾多,疑點重重判決書也不能自圓其說。從判決書P6頁開始第一項:28日凌晨保衛人員排查現場時,當被問及要找的人衣著特征時,男子突然蹲地抱頭表現痛苦,于是覺得可疑將其控制,該證據本院予以采信,即然采信了就說明嫌疑人在排查時有心虛膽怯行為,是喝聲倒地而非抱頭蹲地表情痛苦。為何要改變證明,真是曾愛云擔心周玉衡做傻事嗎?

第二項:尸檢報告認定死者系被他人用繩索勒頸致機械性窒息死亡,本院予以采信。說明安定并非致死周玉衡的原因,上訴人不承擔致死責任。

第三項:308室室內周玉衡的電腦桌與木轉椅之間地面有0.72米寬拖痕延伸至房門,三樓走廊上有一條由東向西起始于308室房內的寬0.3米拖痕,拖痕在走廊靠近西側樓梯間處逐漸消失,結合死者右腳穿旅游鞋,左腳穿襪子,襪底無灰塵等現場勘查筆錄,一審判決認定具有合法性,本院予以采信。從中又說明了拖痕由0.72米至0.3米在靠近走廊處逐漸消失,但該判決書只寫寬度不寫長度,表述不完整,顯然回避了存在有共同搬尸抬尸的行為又不可排除。

第四項:現場提取的鞋印、指紋的遺留時間無法推斷,指印存留的時間長短也無法鑒定,因此無法確定。上訴人也認為證據應具有排他性,反而說明不能確認也不能否定曾愛云到過案發現場。

第五項:曾愛云供述丟棄鞋子的位置與公安機關機場勘查的位置不符。鞋子的丟棄是曾愛云自己供述的情節,如果公安機關指供為何會出現位置偏差呢?但該項與上訴人無關。

第六項:棕繩的來源雖然來源不清且未檢出人基因型,不能確定該棕繩系作案工具。但這一認定同樣應適用于上訴人,上訴人更無任何棕繩的來源和致死被害人的供述。

第七項:11月4日在曾愛云的外褲口袋內經顯微鏡放大觀察發現棕黑色可疑纖維與現場提取的棕繩纖維形態成分一致,一審法院認為提取程序不合法作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但上訴人認為如果不是曾愛云的有罪供述稱放在外褲右口袋,為何不在其書包或上衣尋找,也不找上訴人尋找呢?曾愛云數次庭審辯稱一是“曬衣所用”,后來是“空氣飄泘而來”,顯然不符邏輯經不起推敲,公安機關是有針對性的提起進行鑒定的。

其次,對于上訴人與曾愛云殺人動機、作案時間等情節的比對,可以看出誰的嫌疑更大,誰才是故意殺人的真兇,上訴人與曾愛云是朋友為什么堅持12年地進行指證而非他人所為?

(1)如果曾愛云沒有親歷現場實施殺人行為,其有罪供述中不可能供述得這么詳細,雖然案發后供述部分有疑點,但交待的細節不可能由公安機關來指證或他人供述而來;其有罪供述在一審判決也沒有寫明予以排除。

(2)關于殺人動機:曾愛云是插足三者戀愛,而死者生前告知李霞曾愛云有嫖娼行為且在當晚19時30分在“中國同學錄”網站上予以發布,其也多次交待。而一審判決以曾愛云沒有看到為由就認為其殺人動機是證據不足。那么其當天兩次電話是否從他人口中得知呢?李霞又是否告知呢?。反觀對上訴人在日記中多處反映對死者是心懷嫉妒、怨恨且言詞偏激,可以認定有殺害周玉衡的動機,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對此上訴人還認為,如果與周玉衡有積怨為何周玉衡和同學們均不知情,還經常一起生活學習交流,倆人還在當晚308室聽歌,本案中有何證據可說明與周玉衡之間存在嚴重的矛盾或不能化解的糾紛,因此起訴書使用“嫉妒”就有偏差而一審判決書添加變更為“積怨”更是錯誤,顯然是有意擴大上訴人的主觀動機,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其實,上訴人日記中流露并不是嫉妒而是羨慕,上訴人一直追求進步,大二入黨畢業時為省優秀畢業生,處處以先進為榜樣激勵自己,就算有嫉妒也是剛入校,后時過境遷更不能成為謀殺的理由,因為現實中成績好的,職務高的,有錢的比比皆是,難道嫉妒都要去殺人嗎?況且譚援強導師帶數十名研究生,上訴人殺了周玉衡能得到什么利益,是否導師只帶上訴人一名學生呢?因此對比兩人的殺人動機,如橫刀奪愛,對誹謗者有強烈的憤恨和報復不能成為殺人動機的話,那上訴人這點日記算什么,又有什么理由和證據認定有積怨具有殺人動機呢?愛情與學習誰具專一性、排他性世人皆知。

(3)一審判決書認為上訴人事前準備安定片此后一直緊跟直至遇害,但省略了上訴人如何實施殺人的過程及情節,如死亡過程、殺人情節、拋尸過程、繩子來源、鞋子丟棄并均無證據說明,另外對上訴人為何要將安定過濾等有利情節均不予體現和闡述,結合之后實施了隱匿罪證、清理現場、發送短信掩蓋真相等行為,認定上訴人與被害人死亡后果有必然聯系。這是簡單的將數次行為數天行為進行歸納推定,錯誤武斷地認為有殺人的必然聯系,是典型的牽強附會的主觀歸罪。

另外上訴人對一審判決的事實認定存在的嚴重錯誤必須指出:

對懷有積怨和必然聯系的論述強然不滿,不但用詞不當,而有意歪曲事實,違背司法裁判公平公正的原則,上訴人認為與死亡有關聯但不必然。

由此,一審判決針對倆被告采取不同的評判和認定標準,一方面極力地回避和排除,避重就輕;一方面有意擴大和制造因果關系。該判決有何公正而言!同樣為中級法院作出的判決,為何會出現對事實認定的重大改變。

第三、對指控證據存疑,應當全案審查一并存疑,不能在適用證據裁決原則上而進行主觀歸罪,將存疑的法律問題演變為是上訴人殺人的事實問題,這將導致使疑案變成錯案。

一審判決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95條第三項對曾愛云判決無罪,是適用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然而針對上訴人難道判決故意殺人罪就證據充分嗎?從判決書和湘潭中院對媒體公布的新聞稿中對上訴人的事實認定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心存嫉妒懷有積怨有殺人動機。第二階段從購藥放藥至周玉衡遇害,上訴人一直跟隨。第三階段有隱匿罪證掩蓋真相行為,認定上訴人與死者死亡有必然聯系,構成故意殺人罪。本案中即然殺人事實,殺人過程等事實查不清,將曾愛云從疑無罪,那么上訴人同樣也不構成故意殺人罪,本案證據存疑法律問題同樣適用于上訴人。一審法院不能采取非此即彼錯誤地歸責于上訴人;或將本案從疑的法律問題演變成上訴人殺人的事實問題。

第四、上訴人被無辜羈押12年之久,本次又被一審判決無期徒刑,屬定性不當,量刑偏重,應當予以撤銷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改判。

(1)彰顯司法公正,推進法制建設,果斷采用疑罪從無。上訴人不持異議也積極擁護,但不能因為同一案件的被告疑罪就變成上訴人的有罪或罪重,將本是包庇行為演變成殺人行為,而成為唯一的殺人真兇,成為眾矢之的和輿論焦點。

(2)本案歷經多次判決,最終因曾愛云的死刑復核而發回重審,按理上訴人本已發生法律效力,憑表現也達到符合減刑和提前釋放的條件,但本案一而再地審理長達12年之久,造成上訴人被無辜長期羈押。本次再判決無期徒刑,如果不能折抵刑期實質上是加重了對上訴人的處罰,違背了刑訴法的規定,由此特請求二審法院考慮現實情況,結合本案事實對上訴人予以改判減輕處罰。

(3)原一審期間上訴人已賠償2萬元,本次判決未予體現;其次對承擔全額賠償上訴人不服。

第五、最后上訴人幾點懇求,請求二審法院予以采納:

(1)本案社會影響大,媒體關注度高,由于真兇不能確定,可能導致本案將不斷被關注和討論,建議二審法院本著客觀公正的原則,慎重審理本案,避免造成錯案。公正對待上訴人的上訴請求,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依法改判。(2)上訴人認罪態度好,無犯罪前科且原已積極賠償等情節,對上訴人酌情從輕處罰。(3)目前上訴人父親因疾患癌癥生命垂危正在湘雅醫院治療,由于家庭困難,各級黨委政府紛紛給予關心幫助,上訴人即痛心疾首又不能盡孝,深恐本案又遙遙無期,特再次請求二審法院予人文關懷,迅速結案。

綜上所述,常說人民法院的產品就是制作一份合格、公正的判決書,習總書記強調:盡力讓每一個公民在案件審理中,享受到司法的公平正義。然而上訴人多年以來總感覺不到公正,12年來數次聲辯總得不到改變,但我內心真誠的也渴望公正能降臨在我的生命當中。對于本次判決書的宣讀,我只能大聲地喊……“怨”!。最后再次懇請二審人民法院依法查明事實,支持上訴人請求,依法逕行改判,維護上訴人的合法權益。

此致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陳華章

2015年7月23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柳濤

柳濤

執業證號:

15001201410898763

重慶中雷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柳濤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文書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林市| 襄城县| 文安县| 绥宁县| 龙岩市| 彰化市| 阿巴嘎旗| 眉山市| 信阳市| 广河县| 济南市| 永寿县| 清水河县| 宁远县| 金坛市| 广东省| 庆城县| 木里| 长泰县| 平远县| 台江县| 三江| 锡林郭勒盟| 乌鲁木齐县| 宁南县| 敦煌市| 昭苏县| 麻江县| 蕲春县| 西华县| 东台市| 伊金霍洛旗| 九寨沟县| 长宁县| 兴安县| 冷水江市| 高要市| 涟源市| 开原市| 永年县| 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