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員會)根據申請人××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被申請人)簽訂的Y號和Y-01號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和申請人1999年9月6日提交的仲裁申請書受理了上述合同項下的鋼材購銷合同爭議仲裁案。
仲裁委員會秘書局以特快專遞方式向被申請人送達了仲裁通知及其他仲裁文件(仲裁申請書及其附件、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及仲裁員名冊)。被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指定仲裁員和提交答辯。
仲裁委員會主任根據申請人的委托指定×××擔任本案仲裁員。由于被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指定仲裁員,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了×××擔任本案仲裁員。仲裁委員會主任根據仲裁規則的規定指定×××為首席仲裁員。上述三位仲裁員于1999年11月15日共同組成仲裁庭,審理本案。
仲裁委員會秘書局以特快專遞的方式向被申請人發送了組庭通知。
仲裁庭于2000年2月6日在北京對本案進行了開庭審理。申請人委托了代理人出席庭審。被申請人未派人出席。仲裁庭根據仲裁規則第42條的規定進行了缺席審理。申請人陳述了案情,回答了仲裁庭的詢問。
庭后,仲裁庭于2000年1月7日收到了被申請人提交的答辯書及其附件。被申請人還通知仲裁委員會其公司地址已變更,因此,未收到開庭通知。仲裁庭向被申請人通報了本案已缺席審理的情況,并指出被申請人未收到開庭通知是由于其未及時將新地址通知仲裁庭造成的,但是仲裁庭允許被申請人如要求再次開庭的話可以書面提出申請。被申請人沒有要求本案再次開庭審理。申請人和被申請人通過書面的方式進行了多次答辯和反駁。
現本案已審理完畢,仲裁庭根據雙方當事人提交的書面材料和開庭審理情況,經合議,作出本裁決。
本案案情、仲裁庭意見和裁決如下:
一、案情
申請人根據Y和Y-01號兩份合同申請仲裁。Y合同的訂立時間為1994年2月16日,主要內容如下:申請人(賣方)向被申請人(買方)出售3660公噸鋼材,在申請人工廠交貨,目的口岸為武漢或上海,付款方式為:(1)賣方在收到買方境外支付美元每月交貨數量的1/3貨款后安排生產計劃。(2)買方在接到發貨日期后付余下貨款后進行交貨。(3)買方接到工廠通知交貨日期后半月內款不到,原1/3預付款作為賠償工廠損失費用。合同規定具體交貨數量和交貨時間見附件。
Y-01號合同也簽訂于1994年2月16日,規定由申請人向被申請人出售1320公噸鋼材。裝運口岸、目的口岸、付款條件均與Y號合同相同。
1994年4月15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簽訂了補充協議,協議主要內容為:
“……本著友好合作,互惠互利原則對原合同作如下補充:
一、原合同總量3660噸不變(其中碳結構改為合結構或軸承鋼)。
二、結算、代辦運輸條款不變。
三、買方要求合結鋼不退火,冷加工交貨,賣方同意在原合同價格降價14美元/噸;如買方要求合結鋼、軸承鋼不退火,熱加工交貨,賣方同意在原合同價格下浮7美元/噸。
四、買方必須在上月20日前提供下月供貨規格、數量及到站的具體計劃。”
申請人稱:
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于1994年2月16日簽訂兩份售貨合同,按照合同規定,申請人按照被申請人的指定將所供鋼材及時發運給EZ生產資料公司,由被申請人對申請人結算。經申請人多次電話和傳真向被申請人催要欠款,被申請人至今仍拖欠申請人人民幣1863379.61元。因此,申請人根據雙方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提請仲裁。申請人的仲裁請求如下:
1.被申請人立即支付所拖欠的貨款人民幣1863379.61元,并賠償逾期付款期間的債務利息。
2.被申請人賠償由于其欠款給申請人造成的損失。
3.被申請人承擔本次仲裁的所有費用。
被申請人答辯稱:
1.申請人在與被申請人簽訂本案合同之后,又與EZ生產資料服務總公司(以下簡稱EZ公司)簽署了購銷合同,將該批鋼材直接銷售給EZ公司,并嚴格按照該購銷合同條款履約,將貨物直接發到EZ公司指定的地點。EZ公司既是買方、收貨方,又是結算方,申請人所談的案情和爭議要點不成立。
2.申請人在與EZ公司簽訂購銷合同并開始履約后,被申請人曾去函強調,但申請人再沒有執行,也再沒有提到本案合同。尤其在1994年5月至仲裁申請之前這5年多來,申請人再沒有向我司談過有關該購銷合同的生產進度、發貨安排、貨款回收及結算情況等,更沒有提到過該1863379.61元人民幣的欠款問題。若出現這些問題也應與本案合同無關,因為執行本案合同不會出現欠款問題。
3.申請人作為證據出示的雙方往來的傳真及其他書面材料中所談論的有關訂貨及其他事宜均與本案合同無關,是涉及與其他公司的其他業務,應已基本解決。申請人對我司仍有欠款,但都與此次仲裁申請無關。
申請人庭后提交了補充證據,該份補充證據分為五卷,申請人稱:A卷包括售貨合同、補充協議和相關材料,以及雙方往來的傳真,說明售貨合同總訂貨量為3660噸,結算方式由被申請人以美元直接對申請人結算。B卷包括申請人內部合同正、副本,說明申請人依據合同生產、加工、入庫、發運情況。C卷說明申請人托運鋼材到中國物資儲運SY公司HST一庫的實際總發貨量為1015.510噸。D卷包括申請人根據被申請人的指令對EZ生產資料服務公司開具的增值稅發票,說明被申請人應付款人民幣4466460.69元。E卷說明被申請人已付款184902.43美元,折合人民幣1603081.08元;EZ生產資料服務公司代替被申請人付款人民幣1000000元。被申請人總計已付款人民幣2603081.08元,欠款人民幣1863379.61元。
申請人還對被申請人的答辯進行了反駁:
(一)申請人認為被申請人的答辯理由之一不能成立
(1)根據補充協議(A卷第5頁)和優質鋼品種分類表(A卷第6頁),說明雙方對于原售貨合同的總數量進行了確認,并對原售貨合同關于加工方式和價格進行了重要修改。該補充協議充分說明了售貨合同真實、有效,明確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2)申請人發貨后向被申請人發傳真提示其尚欠貨款84902.43美元,被申請人收到傳真后于1994年5月31日將該款付給申請人。該公司的付款行為說明申請人承認售貨合同的有效性,承認其負有義務。
(二)被申請人的答辯理由之二不符合事實
被申請人曾致函申請人要求申請人直接與其聯系,說明被申請人認同并強調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雙方往來傳真也確認了被申請人欠款的事實,且被申請人對上述事實也不持異議。
另外,被申請人所提出的有關資料與本案沒有任何關系,是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的其他合同的業務往來資料,該有關資料用以證明本案顯屬錯誤。
被申請人又提出了進一步的答辯意見。被申請人稱:
本案合同是以境外付款為目的,為此,合同中的付款條款作了明確的規定。但是,申請人從一開始就違反該條款的規定,在被申請人支付交貨量1/3的貨款后,申請人既沒有發出交貨日期通知,也沒有發出應付余額金額通知,在沒有收到余款及預付款的情況下,將貨物發給EZ公司及其指定的地點,造成的一系列后果,應由申請人自己承擔責任。
申請人根據A卷第8頁說明被申請人對申請人給其發貨和開票指令,但從文字表面看來,該傳真絲毫沒有上述作用。根據A卷第12、13、14頁資料,申請人早在4月17日就開始將貨物發往HST一庫,此間,被申請人與申請人無任何往來函件,而且第8頁的傳真是5月4日發出的,因此,申請人的發貨行為與被申請人及本案合同無關。
從1994年5月至申請人申請仲裁長達五年半的時間里,申請人沒有提到過本案合同及有關問題,按法律規定也應超過訴訟時效。
二、仲裁庭意見
(一)關于Y合同
被申請人辯稱:該合同是以境外付款為目的,被申請人不參與貨物買賣,申請人與EZ公司之間的合同才是真實的合同……。仲裁庭認為,申請人是否與EZ公司簽有合同與本案無關,仲裁庭不予調查與審理。本案只對Y合同進行審理。
那么,Y合同的買方究竟是誰?仲裁庭認為被申請人應當是該合同的買方。因為合同首部表明××國際有限公司為買方。合同尾部的蓋章是××國際有限公司并經被申請人公司的×××簽字。在法律上講,被申請人不得以合同支付條款規定的內容來否定合同的主體。故對被申請人的所謂以境外付款為目的,被申請人不參與貨物買賣,申請人與EZ公司簽訂的合同才是真實合同的主張不予支持。申請人根據被申請人指示向EZ公司發出的貨物應當由被申請人承擔合同買方的責任。
(二)關于訴訟時效
雖然本案貨物交付時間為1994年,但是經查,申請人曾于1995年9月14日致函被申請人索要欠款(見申請人證據A025),而申請人提交仲裁申請書的時間是1999年9月6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第39條關于“貨物買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期限為4年”的規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0條關于“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的規定,申請人提出仲裁的時間從1995年9月14日起計算并未超過4年,即沒有超過訴訟時效。
(三)關于交貨與付款的問題
申請人稱:合同總訂量為3660噸,而實際發運量為1015.51噸。被申請人辯稱:申請人早在1994年4月17日就開始將貨物發往HST一庫。此間,被申請人與申請人無任何往來函件……,因此,申請人的發貨行為與被申請人、與本案合同無關。
仲裁庭查核證據材料,注意到下列事實:
1.被申請人承認申請人第一批交貨354.40噸,并指示申請人向EZ生產資料服務公司開具人民幣發票;(詳見證據A007)
2.被申請人承認申請人第二批交貨660噸,并指示申請人將貨發往中國物資儲運SY分公司HST一庫代EZ生產資料服務公司收,并承諾貨款將于近日內匯到。(詳見證據A008)
據此,仲裁庭認定,申請人向被申請人發過兩批貨,與本案合同有關,共計約1015噸。對被申請人認為申請人向HST一庫的發貨行為與本案無關的主張不予支持。
關于貨款的支付,申請人稱被申請人已付人民幣2603081.08元,尚欠1863379.61元。仲裁庭注意到,申請人為要求被申請人支付上述之款,曾多次發傳真催款,直至1995年2月15日,被申請人回傳真稱:“您的兩次傳真均已收到,關于你廠的貨款,我真恨不得即刻還清,因為這段時間說心里話我一天都沒忘記盡快返款……”。(詳見申請人提交證據材料A021)
因此,仲裁庭認定,被申請人對申請人存有欠款的債務,被申請人應當承擔償還欠款的責任。
(四)關于請求
鑒于本案申請人在履約過程中存在著不規范操作的行為,在每次交貨時沒有嚴格按合同規定的條件進行交貨與結算,因此,對交貨后不能如數收回貨款及遭受的其他損失,申請人應當負有一部分責任。故仲裁庭對申請人的請求,只支持收回尚欠1863379.61元貨款的請求,駁回申請人對利息和損失的請求。
本案仲裁費全部由被申請人承擔。
三、裁決
仲裁庭裁決如下:
1.被申請人向申請人支付所拖欠的貨款人民幣1863379.61元。
2.本案仲裁費×××全部由被申請人承擔。
3.駁回申請人其他仲裁請求。
以上1、2兩項被申請人應向申請人支付的款項,被申請人應于本裁決作出之日起45日內支付完畢。逾期支付,按年利率8%計算利息。
本裁決為終局裁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控告狀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控告狀
2020-05-08×××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原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報送上(抗)訴案件函(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指定辯護函(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取保書
2020-10-14××縣人民檢察院糾正違法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銷抗訴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指令出庭通知書(送達再審該案的人民法院)
2020-10-14悔改書(因取保候審給法官)
2020-10-14×××公安局調取證據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解剖尸體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立案理由審查意見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應當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詢問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聘請律師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委托勘檢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抗訴(上訴)案件出庭檢察員意見書
2020-10-14罪犯不予收監通知書
2020-10-14罪犯暫不收監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