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之中,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借助假離婚這一個招數來進行財產轉移,以為可以瞞天過海。其實,這種自欺欺人的伎倆,是瞞不過司法機關的,很容易導致自己需要承受巨大的法律風險。那么,借助假離婚轉移財產有哪些風險?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吧!
?
損失:姻緣
?
在法律上婚姻是自由的,即使夫妻雙方為各種目的而離婚,其離婚的意思表示也是真實存在,受法律保護。夫妻雙方一旦辦理離婚登記、領取離婚證后,婚姻關系就已解除,再無夫妻間的權利義務可言。是否復婚,均由當事雙方自愿決定。
?
如果在假離婚期間一方變心,另一方不可能以當時意思表示虛假提出反對。到時如果假戲真做,后悔晚矣。
?
損失:財產
?
為消除房產記錄,假離婚雙方往往會協議將房產、錢財劃歸一方所有。因另一方當事人往往無法舉證否定協議的效力,在離婚后,擁有財產的一方變心或將財產出賣,另一方無法要求償還、索賠。
?
此外,根據法律的規定,在離婚后復婚,結婚前雙方各自擁有的財產屬于個人財產,不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如果擁有房產的一方不同意變更登記,另一方只能吃啞巴虧。
?
損失:信譽
?
也許有的夫妻會想到在離婚時寫上另一份協議,來規避以上變故。但如果將這份協議拿出,正好佐證了為規避房貸政策假離婚的行為。這種方式,在法律上不受保護。
?
一旦有關部門發現購房人是假離婚,享有的一套房優惠將取消,仍按相關貸款政策執行。這樣,購房者不僅要補齊欠繳費用,還會在信用上大打折扣,沒準銀行就不批準貸款了。
?
一方面,假離婚可能假戲真做,導致家庭的破裂,財產遭受損失。因為夫妻雙方只要履行了離婚的法律程序,離婚便具有法律效力。用于買房的錢等財產在離婚前還是夫妻的共同財產,假離婚之后將變成一方的個人財產,另外一方當事人就難以控制該部分財產。一旦有一方不愿意復婚,因離婚而帶來的財產損失將無法挽回。
?
另外,即使在離婚后復婚,仍可能造成財產的損失,給家庭造成糾紛的隱患。因為結婚前雙方各自擁有的財產屬于個人財產,不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如果擁有房產等財產的一方不同意變更登記或視為夫妻共同財產,另一方將承擔很大損失。因此,夫妻雙方以假離婚所謂合法的形式來獲取房貸優惠存在很大法律風險。
?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借助假離婚轉移財產有哪些風險的相關法律規定。如果現實生活中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們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直接找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公安機關,或者在第一時間找律霸網律師在線圖文咨詢或電話咨詢。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也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夫妻忠誠協議
2020-03-04婚前財產公證怎么辦理?
2020-03-09銀行承兌匯票出票具體程序
2020-03-12委托合同終止有哪些法定條件
2020-03-17民間經濟糾紛類治安案件警察介入的界限
2020-03-23什么是教唆犯罪
2020-03-30商業標記權和商標權是否一樣
2020-04-09探親假工資的計算
2020-04-13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04-16破壞交通設施罪的處罰
2020-04-163000萬《包養協議》,效力如何認定
2020-04-17土地使用權證怎么辦理?
2020-04-22“父債子還”在法律上有沒有依據
2020-04-23盜竊罪應該如何認定?
2020-04-27民間借貸到期不還該怎么處理
2020-04-27簽訂勞動合同時你都注意這些問題了嗎?
2020-04-27想解除合同但找不到當事人怎么辦
2020-04-28自己的孩子能不能送給別人撫養
2020-04-28賠償房屋補差價從哪一天算
2020-04-29父母離婚后子女撫養費怎么支付?
2020-05-07修改他人作品會產生權益糾紛嗎
2020-04-29必須做筆跡鑒定之法律規定
2020-04-30離婚如何更加有利于爭奪孩子撫養權?
2020-04-30夫妻離婚子女撫養權歸屬怎么定?
2020-04-30爭奪子女撫養權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0-04-30證明夫妻感情破裂有哪些可靠的依據?
2020-05-01女性懷孕期間離婚能夠提出離婚損害賠償嗎?
2020-05-01拐賣兒童罪一般的量刑標準
2020-05-01私生子要給撫養費嗎?要給多少?
2020-05-022020新婚姻法夫妻離婚有哪些條件?
2020-05-02法官判決不公,何處申訴?
2020-05-03離婚子女撫養費能夠要求逐年加嗎?
2020-05-03子女探望權一般都包括哪些內容?
2020-05-03出軌引起夫妻離婚損害補償如何計算?
2020-05-03夫妻離婚以后關于子女探視權有哪些規定?
2020-05-04離婚協議公證需要哪些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2020-05-05涉外婚姻跟國內婚姻訴訟程序有什么區別?
2020-05-05離婚撫養費怎么給?增加撫養費有哪些法定理由?
2020-05-05協議離婚沒能力支付撫養費怎么辦
2020-05-05集資有風險,可能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20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