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如今,我國對于稅收的規定也是越來越嚴格了,尤其是對于個人所得稅的交納方面,更是十分嚴格,一旦被查出來存在偷稅以及漏水等等情況,就需要受到懲罰。那么,勞務費個稅計算標準是什么和應該怎么交納?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吧!
一、勞務費個稅怎么交納?
勞務費個稅是勞務費個人所得稅的簡稱。勞務費是與工資薪金相區別,個人獨立從事各種非雇傭的各種勞務所取得的所得。個人所得稅是指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2條,“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四、勞務報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八、財產租賃所得;九、財產轉讓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勞務費的個稅交納需要申報。
二、勞務費個稅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3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稅率表附后)。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并按應納稅額減征百分之三十。
四、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征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五、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可以得出,勞務費個稅的計算公式:應納稅款=勞務收入*(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勞務費個稅計算標準是什么和應該怎么交納方面的相關法律規定。如果現實生活中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們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直接找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公安機關,或者在第一時間找律霸網律師在線圖文咨詢或電話咨詢。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也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假釋遵守條件?
2020-03-27債權人突然要求自己提前還款,合法嗎?
2020-04-14兩限房的申請條件看過來!
2020-04-18沒有房產證的房子可以賣嗎?
2020-04-18內幕交易、泄露內幕的內容范圍
2020-04-20領導傳銷活動罪如何構成
2020-04-27民間小額借貸相關規定有哪些
2020-04-27同居子女撫養糾紛如何處理?
2020-04-28如何認定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
2020-04-29熟人性侵幾率高,千萬警惕
2020-05-06最高法院關于孩子撫養權規定有哪些?
2020-04-30嫖娼罪如何認定
2020-04-30離婚訴訟孩子撫養費給多少合適?
2020-04-30發“國難財”有什么后果
2020-04-30離婚以后想要變更孩子撫養權怎么處理?
2020-04-30夫妻共同財產跟個人財產怎么分?
2020-04-30對方外遇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05-01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是什么?
2020-05-01要求增加非婚生子女撫養費有哪些理由?
2020-05-02子女撫養費可不可以要求免除?
2020-05-022020協議離婚流程怎么走?
2020-05-02夫妻如何更有力爭奪子女撫養權?
2020-05-03二手房買賣糾紛起訴需要什么材料
2020-05-04協議離婚以后還能不能變更子女撫養權?
2020-05-04治療失誤,醫院有責任嗎?
2020-05-05女方出軌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05-05變更子女撫養協議到底要不要公證?為什么要公證?
2020-05-08夫妻單方面買房子獨自還房貸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09離婚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05-09缺陷藥品致人損害后該怎么辦
2020-05-09離婚能否子女撫養權能歸一方戶口在另一方?
2020-05-10夫妻離婚后未成年子女撫養權歸屬如何確定?
2020-05-10離婚以后子女撫養費需要支付到孩子多少歲?
2020-05-11夫妻離婚孩子撫養權怎么判決和認定?
2020-05-11販毒罪法律規定有哪些判罰標準
2020-05-11房屋漏水,責任誰擔
2020-05-12食品安全犯罪量刑標準看過來!
2020-05-13構成破壞生產經營罪的要件是什么?
2020-05-13著作權何時生效
2020-05-14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判定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