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依照法律規定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我們在此所界定的單位犯罪司法解釋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司法解釋,而是指在1997年刑法修訂后“兩高”正式頒發的與單位犯罪有關的解釋、批復等。
法律規定:
刑法中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節單位犯罪
第三十條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條的解釋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情況,討論了刑法第三十條的含義及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單位實施刑法規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未規定追究單位的刑事責任的,如何適用刑法有關規定的問題,解釋如下: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單位實施刑法規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刑法分則和其他法律未規定追究單位的刑事責任的,對組織、策劃、實施該危害社會行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司法解釋(按時間先后)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法釋[1999]14號
為依法懲治單位犯罪活動,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對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刑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第二條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第三條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否區分主犯、從犯問題的批復》法釋[2000]31號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鄂高法〔1999〕374號《關于單位犯信用證詐騙罪案件中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否劃分主從犯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在審理單位故意犯罪案件時,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不區分主犯、從犯,按照其在單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判處刑罰。
此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海關總署《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節選)法[2002]139號
十七、關于單位走私犯罪案件訴訟代表人的確定及其相關問題
單位走私犯罪案件的訴訟代表人,應當是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因其他原因無法參與刑事訴訟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另行確定被告單位的其他負責人作為訴訟代表人參加訴訟。
接到出庭通知的被告單位的訴訟代表人應當出庭應訴。拒不出庭的,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拘傳到庭。
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均無法歸案的單位走私犯罪案件,只要單位走私犯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且能夠確定訴訟代表人代表單位參與刑事訴訟活動的,可以先行追究該單位的刑事責任。
被告單位沒有合適人選作為訴訟代表人出庭的,因不具備追究該單位刑事責任的訴訟條件,可按照單位犯罪的條款先行追究單位犯罪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人民法院在對單位犯罪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直接責任人員進行判決時,對于扣押、凍結的走私貨物、物品、違法所得以及屬于犯罪單位所有的走私犯罪工具,應當一并判決予以追繳、沒收。
十八、關于單位走私犯罪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認定問題
具備下列特征的,可以認定為單位走私犯罪:(1)以單位的名義實施走私犯罪,即由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者由單位的負責人或者被授權的其他人員決定、同意;(2)為單位謀取不正當利益或者違法所得大部分歸單位所有。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的規定,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個人設立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單位是否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應根據單位實施走私行為的次數、頻度、持續時間、單位進行合法經營的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認定。
根據單位人員在單位走私犯罪活動中所發揮的不同作用,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確定為一人或者數人。對于受單位領導指派而積極參與實施走私犯罪行為的人員,如果其行為在走私犯罪的主要環節起重要作用的,可以認定為單位犯罪的直接責任人員。
十九、關于單位走私犯罪后發生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資產重組情形以及單位被依法注銷、宣告破產等情況下,如何追究刑事責任的問題
單位走私犯罪后,單位發生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資產重組等情況的,只要承受該單位權利義務的單位存在,應當追究單位走私犯罪的刑事責任。走私單位發生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資產重組后,原單位名稱發生更改的,仍以原單位(名稱)作為被告單位。承受原單位權利義務的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為訴訟代表人。
單位走私犯罪后,發生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資產重組情形,以及被依法注銷、宣告破產等情況的,無論承受該單位權利義務的單位是否存在,均應追究原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人民法院對原走私單位判處罰金的,應當將承受原單位權利義務的單位作為被執行人。罰金超出新單位所承受的財產的,可在執行中予以減除。
二十、關于單位與個人共同走私普通貨物、物品案件的處理問題
單位和個人(不包括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共同走私的,單位和個人均應對共同走私所偷逃應繳稅額負責。
對單位和個人共同走私偷逃應繳稅額為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的,應當根據其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區分不同情況做出處理。單位起主要作用的,對單位和個人均不追究刑事責任,由海關予以行政處理;個人起主要作用的,對個人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對單位由海關予以行政處理。無法認定單位或個人起主要作用的,對個人和單位分別按個人犯罪和單位犯罪的標準處理。
單位和個人共同走私偷逃應繳稅額超過25萬元且能區分主、從犯的,應當按照刑法關于主、從犯的有關規定,對從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二十一、關于單位走私犯罪案件自首的認定問題
在辦理單位走私犯罪案件中,對單位集體決定自首的,或者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首的,應當認定單位自首。認定單位自首后,如實交代主要犯罪事實的單位負責的其他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視為自首,但對拒不交代主要犯罪事實或逃避法律追究的人員,不以自首論。
二十二、關于共同走私犯罪案件如何判處罰金刑問題審理共同走私犯罪案件時,對各共同犯罪人判處罰金的總額應掌握在共同走私行為偷逃應繳稅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涉嫌犯罪單位被撤銷、注銷、吊銷營業執照或者宣告破產的應如何進行追訴問題的批復》高檢發釋字[2002]4號
四川省人民檢察院:
你院《關于對已注銷的單位原犯罪行為是否應當追訴的請示》(川檢發研〔2001〕25號)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涉嫌犯罪的單位被撤銷、注銷、吊銷營業執照或者宣告破產的,應當根據刑法關于單位犯罪的相關規定,對實施犯罪行為的該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對該單位不再追訴。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單位有關人員組織實施盜竊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2002-08-09)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單位有關人員組織實施盜竊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已于2002年7月8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屆檢察委員會第11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8月13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單位有關人員組織實施盜竊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
(2002年7月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屆檢察委員會第112次會議通過高檢發釋字[2002]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軍事檢察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
近來,一些省人民檢察院就單位有關人員為謀取單位利益組織實施盜竊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向我院請示。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批復如下:
單位有關人員為謀取單位利益組織實施盜竊行為,情節嚴重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以盜竊罪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此復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外國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在我國領域內犯罪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法研[2003]153號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津高法〔2003〕30號《關于韓國注冊企業在我國犯走私普通貨物罪能否按單位犯罪處理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符合我國法人資格條件的外國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在我國領域內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我國《刑法》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我國《刑法》關于單位犯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個人為在我國領域內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外國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外國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在我國領域內以實施違法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給物業的物業費,他們做什么管理去了?
2020-01-02男方給的彩禮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02-12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03-18關于雙重勞動關系的那些話題
2020-03-26車子不小心闖紅燈了,會有什么后果?
2020-04-01什么!工傷認定還有時間限制?
2020-04-03修改圖片后使用是否侵權
2020-04-10個人債務糾紛這些證據材料不能少
2020-04-13實習生在沒有社保的情況下受傷了怎么辦
2020-04-15傳播淫穢物品罪的構成條件
2020-04-16經濟適用房的買賣政策看過來!
2020-04-22房屋買賣協議可否變更履行主體
2020-04-22交通事故賠償順序
2020-04-23勞動合同終止與解除的區別
2020-04-26夫妻共同債務可以協議分擔嗎?
2020-04-27商標必須注冊嗎?
2020-04-27經雙方同意可以私自收養孩子嗎?
2020-04-29股東如何否決董事會決議?
2020-04-30離婚子女撫養費通常包括哪些內容?
2020-04-30怎樣算是共同犯罪
2020-05-06夫妻離婚子女撫養權一般歸誰?
2020-04-30有利于爭取子女撫養權的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0-05-01媳婦離婚時孫子撫養權該歸誰
2020-05-01拿到撫養權能否偷偷帶孩子出國
2020-05-01限購政策下家人間房屋買賣是否有效
2020-05-01變更撫養關系糾紛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05-02非婚生子女撫養權起訴狀怎么寫?
2020-05-02起訴子女探視權訴狀應該怎么寫?
2020-05-03離婚以后可以要求女方提高撫養費嗎?
2020-05-03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看過來!
2020-05-04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是否能贈與
2020-05-04工傷死亡賠償金如何進行分配
2020-05-04借貸糾紛中的“電子證據”那些事
2020-05-05離婚協議不履行怎么辦?能申請強制執行嗎?
2020-05-05對方冷暴力可不可以作為離婚的理由?
2020-05-05銷售“假藥”,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05-06不履行撫養義務是否能得到贍養?
2020-05-08子女撫養費最低標準是多少?是否可以免除?
2020-05-08離婚協議約定不支付子女撫養費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05-08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需要注意些什么事項?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