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發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凍結、查封實施辦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一條 為了保護投資者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及時有效查處證券違法行為,規范凍結、查封工作,維護市場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依法履行職責,有權凍結、查封涉案當事人的違法資金、證券等涉案財產或者重要證據。
第三條 凍結、查封違法資金、證券等涉案財產或者重要證據,必須依照本辦法規定的程序提交申請,經法律部門審查,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人批準,制作決定書、通知書,由執法人員實施。
第四條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案件調查部門、案件審理部門及派出機構在對證券違法案件進行調查、審理或者執行時,發現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請凍結、查封:
(一)已經轉移、隱匿違法資金、證券等涉案財產的;
(二)可能轉移、隱匿違法資金、證券等涉案財產的;
(三)已經隱匿、偽造、毀損重要證據的;
(四)可能隱匿、偽造、毀損重要證據的;
(五)其他需要及時凍結、查封的情形。
第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可能轉移或者隱匿違法資金、證券等涉案財產:
(一)涉案當事人本人開立的資金賬戶、證券賬戶和銀行賬戶或由其實際控制的資金賬戶、證券賬戶和銀行賬戶,以及與其有關聯的資金賬戶、證券賬戶和銀行賬戶中存放的違法資金、證券,部分已經被轉移或者隱匿的;
(二)被舉報的違法資金、證券等涉案財產已經或者將要被轉移、隱匿并提供具體的轉移或者隱匿線索的;
(三)通過與他人簽訂合同等形式,擬將違法資金、證券等涉案財產作為合同標的物或者以償還貸款、支付合同價款等名義轉移占有的;
(四)其他有證據證明有轉移或者隱匿違法資金、證券等涉案財產跡象的。
第六條 有下列特征之一的,視為重要證據:
(一)對案件調查有重大影響的;
(二)對案件定性有關鍵作用的;
(三)不可替代或者具有唯一性的;
(四)其他重要證據。
第七條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案件調查部門、案件審理部門及派出機構需要實施凍結、查封時,應當提交申請,經部門或者派出機構主要負責人批準,交法律部門審查。業務監管部門在履行監管職責中發現需要采取凍結、查封措施的,應當及時通報案件調查部門實施凍結、查封。
第八條 凍結、查封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被凍結、查封當事人姓名或者名稱、地址等基本情況;
(二)申請凍結、查封的具體事項,包括涉案財產或者重要證據的名稱、代碼、數量、金額、地址等;
(三)主要違法事實與申請凍結、查封的理由;
(四)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第九條 負責審查的法律部門應當及時處理凍結、查封申請,出具審核意見,并制作凍結、查封決定書,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人批準。
第十條 凍結、查封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被凍結、查封當事人姓名或者名稱、地址等基本情況;
(二)凍結、查封的理由和依據;
(三)凍結、查封財產或者證據的名稱、數量和期限;
(四)申請行政復議的途徑;
(五)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章和日期。
第十一條 申請書、決定書經批準后,由申請部門負責實施。實施凍結、查封的部門應當制作凍結、查封通知書,通知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協助凍結、查封的單位名稱;
(二)凍結、查封的法律依據;
(三)凍結、查封的財產或者證據所在機構的名稱或者地址;
(四)凍結、查封的財產或者證據的名稱、數額等;
(五)凍結、查封的起止時間;
(六)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章和日期。
第十二條 實施凍結、查封,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向協助執行部門和當事人送達決定書、通知書。
第十三條 實施凍結、查封時,執法人員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由兩名以上執法人員實施;
(二)出示有效證件;
(三)出示凍結、查封決定書和通知書;
(四)告知采取凍結、查封措施的理由、依據、救濟途徑及依法享有的權利;
(五)聽取當事人陳述和申辯;
(六)制作現場筆錄;
(七)查封財產或者重要證據時,還應當制作查封清單,一式兩份,由當事人和實施部門分別保存。
第十四條 現場筆錄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凍結、查封的時間、地點;
(二)實施凍結、查封的單位和個人;
(三)被凍結、查封的單位和個人;
(四)協助凍結、查封的單位和個人;
(五)凍結、查封的具體事項,包括涉案財產或者重要證據的名稱、代碼、數量、金額、地址等;
(六)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
(七)其他應當載明的事項。
現場筆錄和清單由當事人、見證人和調查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不在現場或者當事人、見證人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應當在筆錄中予以注明。
第十五條 查封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查封動產的,應當在該動產上加貼封條或者采取其他足以公示查封的適當方式;
(二)查封已登記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的,應當張貼封條或者公告,并通知有關登記機關辦理查封登記手續;
(三)查封未登記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的,應當張貼封條或者公告,并告知法定權屬登記機關;
(四)查封重要證據的,應當加貼封條或者采取其他足以公示查封的適當方式;
(五)其他合法的方式。
第十六條 凍結、查封的期限為六個月。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的,應當在凍結、查封期滿前10日內辦理繼續凍結、查封手續。每次繼續凍結、查封期限最長不超過六個月。
逾期未辦理繼續凍結、查封手續的,視為自動撤消凍結、查封。
第十七條 賬戶被凍結后,證券持有人提出出售部分或者全部被凍結證券的請求,經申請部門審查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將該部分或者全部被凍結證券解凍,并監督證券持有人依法出售,同時將出售證券所得資金予以凍結。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人批準,應當及時解除凍結、查封措施:
(一)已經完成調查、處罰的;
(二)經查證,確實與案件無關的;
(三)當事人提供相應擔保的;
(四)其他應當及時解除凍結、查封的情形。
第十九條 凍結、查封財產的數額應當與違法行為的情節或者行政處罰決定的金額相適應。
第二十條 案件調查結束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涉嫌犯罪需要移送公安機關的,應當將凍結、查封的證據、材料一并移送。
第二十一條 經催告,當事人逾期仍不履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處罰決定的,可依法對凍結、查封的涉案財產強制執行。
第二十二條 解除凍結、查封參照實施凍結、查封程序辦理。
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對凍結、查封決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申請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期間,凍結、查封措施不停止執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行:
(一)實施部門認為需要停止執行并批準的;
(二)當事人申請停止執行并批準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停止執行的。
第二十四條 未按規定程序實施凍結、查封,給當事人的合法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的,依法給予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和協助執行單位拒絕、阻礙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執法人員實施凍結、查封措施,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實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
2018-12-29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1993)
1993-02-2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所附的“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誘殺裝置和其他裝置的修正議定書”》的決定
2002-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的具體產生辦法
1997-05-23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國務院提請審議授權深圳市制定深圳經濟特區法規和規章的議案的決定
1989-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01-2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81-12-13臺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協商選舉方案
1997-05-09出版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2016-11-30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支持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3-07-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東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3-04-10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的通知
2013-02-28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3-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1-12-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關于開展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3軍工關鍵設備設施管理條例
2011-06-26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2011-02-09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2010-1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序做好支援甘肅舟曲災區有關工作的通知
2010-08-10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2010-01-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的通知
2009-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環境保護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08-07-10關于房改售房工作中幾個具體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
2008-06-26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0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