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一)根據《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股票條例》)和《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以下簡稱《信息細則》)制訂本準則。
(二)凡根據《股票條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開發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按照本準則的規定編制中期報告。
(三)本準則規定的中期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包括:
1、中期報告正文
(1)財務報告;
(2)經營情況的回顧與展望;
(3)重大事件揭示;
(4)發行在外股票的變動和股權結構的變化;
(5)
臨時股東大會簡介。
2、備查文件
(四)公司對本準則列舉的各項內容應當進行披露。但是本準則某些具體要求對公司確實不適用的,公司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適當修改,同時予以說明。公司還可根據其自身的實際情況,增加其他內容。
已在境內和境外兩個以上證券市場(含兩個,下同)發行了股票和掛牌上市的公司,在編制境內和境外的中期報告時,應盡量做到內容一致。如果境外證券市場所要求的中期報告的內容與本準則不同,在可行的情況下,應遵守報告內容從多不從少,報告編報時間從短不從長,報告要求從嚴不從寬的原則辦理。如果境內、外中期報告內容有較大差異且無法遵守上述原則的,應將境外中期報告的文本列為備查文件。
已發行人民幣特種股票或其他類型的境外股票及其派生證券的公司,在境外對其信息披露無特定要求時,該公司應按照本準則的要求提供中期報告的外文本。中期報告的外文本應為中文本的譯文。公司應努力保證譯文的準確性,并在外文本上注明:“本報告分別以中、英(或日、法文等)文兩種語言編制,在對兩種文本的理解發生歧義時,以中文文本為準。”
(五)公司全體董事必須保證中期報告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和公正,并就其保證
承擔連帶責任。
(六)公司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的前六個月結束后六十日內編制完成中期報告。報告完成后,公司應立即將中期報告各十份報送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和其股票掛牌交易的證券交易所備案,并將報告刊登在至少一種由證監會指定的全國性報刊上。除在報刊上刊登之外,公司可不再以其他方式披露中期報告。
已在境內和境外兩個以上證券市場發行了股票和掛牌上市的公司,應在同一時間對境內外市場公布中期報告。如果國內外市場對編制中期報告的期限要求不同,應以較短的期限為準。
(七)報送證監會和交易所的中期報告所用的紙張應有良好的質量,幅面應為209×295毫米(相當于標準的A4紙規格)
(八)本準則由證監會負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實施。凡地方有關規定與本規定相抵觸的,按本準則執行。
一、中期報告正文
(一)財務報告
1、財務報表
公司在中期報告中提供的財務報表,至少應包括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期報告中的財務報表可以是簡化的財務報表,也可以是完整的財務報表。
簡化的資產負債表至少應包括下列各項:
(1)流動資產
(2)長期投資
(3)固定資產凈值
(4)在建工程
(5)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
(6)資產總計
(7)短期負債
(8)長期負債
(9)
股東權益 (10)少數股東權益
簡化的利潤表至少應包括下列各項:
(1)主營業務收入
(2)主營業務利潤
(3)其他業務利潤
(4)利潤總額
(5)應交所得稅
(6)稅后利潤
應提供的其它財務指標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項:
(1)每股收益率
(2)凈資產收益率
(3)每股凈資產
(4)每股現金股利(在中期預分現金股利的情況下)
資產負債表的報告日為公司本會計年度前六個月的最后一天和上個會計年度的最后一天。利潤表的報告期間為本會計年度前六個月和去年的相同期間。
財務報表的編制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會計準則》、《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關于在證券交易所和交易系統已掛牌和申請掛牌的公司如何執行會計制度的函》及財政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有關準則、制度和規定。
若公司持有其他企業50%以上權益的,有條件的公司應與其控股企業編制合并報表。
2、財務報表注釋
如果在報告期間內有下列情況(但不限于此)發生的,應通過財務報表注釋加以說明:
(1)與最近一期年度報告相比,會計政策或方法發生了變化;
(2)報告主體由于合并、分立等原因而發生變化;
(3)生產經營環境以及宏觀政策、法規發生了重大變化,因而已經、正在或將要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要影響;
(4)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類及負債類項目與上一會計年度末資產負債表對應各項目相比、利潤表各項目與上年同期利潤表相同項目相比,變化達到30%以上(含)以及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類項目發生的變化;
(5)在報告期內有新的大額借款發生或對原債務進行重組;
(6)已知但尚未發生的重大或有事項。
財務報表注釋也應符合本節第一條所列的各項準則、制度和規定。
本節提供的財務報告,除非特別情況外,無須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凡未經審計的中期財務報告,應在表頭下面注明“未經審計”字樣。同時,公司全體董事必須確保該中期財務報告中所采用的會計政策與最近一期年度財務報告中所采用的會計政策相互一致,除非已在中期財務報告注釋內加以說明。
如果中期財務報告經過具有從事證券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過,公司必須如實報告該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意見。
公司在中期報告的其他章節所披露的同期財務會計資料以及在其他公開披露文件中包含的同期財務會計資料,應與本節的財務報告一致。
(二)經營情況的回顧與展望
1、上半年經營情況的回顧
本節由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較簡要地介紹公司在報告期內的經營情況,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在報告期內取得的成績與進展。如果實際經營結果與原經營計劃目標存在重大差異,應對差異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與說明。
2、下半年計劃
本節主要敘述公司為了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經營計劃,針對上半年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準備采取的措施和對策;公司按照年度生產經營計劃將要在下半年繼續施行的項目安排;公司針對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國家有關政策的要求所要著重進行的工作。
(三)重大事件揭示
本條須列示根據《股票條例》第六十條及《信息細則》第四章、第五章的規定,公司在報告期內發生的須予披露的重大事件,如在報告期內已發布了重大事件公告,此處可將重大事件的主要內容及披露情況簡要敘述。
公司在本報告中須特別注意披露涉及公司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如報告期內無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應明確陳述“本報告期內公司無重大訴訟、仲裁事項”。
本條所指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是:公司以法人的名義、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因其在本公司任職而以個人名義作為當事人參與的、對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聲譽、業務活動和未來的前景等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法律訴訟、仲裁事務。
如果公司確知存在與公司有關的重大訴訟、仲裁的可能,也應對此加以說明。
(四)發行在外股票的變動和股權結構的變化
本條介紹公司在報告期末股票與股東的情況及其在報告期內的變動情況,包括(但不限地)下列各項:
1、報告期內發行新股票(包括送、配股)及股票的派生產品、拆細或合股、可轉換債券轉換情況、以及發行在外的股票的其它變化情況。
2、股權結構情況:應陳述報告期截止日的股權結構--即以數量和比例表示國家、法人、個人等各類股東持有的股份和外資股份。
3、主要股東持股情況:要求將持有本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的名稱、報告期內股份增減變動情況、期末持有量如實填寫。
(五)臨時股東大會簡介
凡在本報告期內召開過臨時股東大會的公司,應將董事會提交臨時股東大會討論和作出表決的事項以及會議的日期作出簡要報告。如果臨時股東大會改選了董事會,應列出新當選的董事姓名、任期以及留任的董事姓名和任期。如果報告期內沒有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則應明確陳述:“本報告期內公司沒有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二、備查文件
備查文件為公司在披露中期報告后在公司辦公地點備置的有關文件。在證監會、交易所要求提供時和股東依據法規或公司章程要求查閱時,公司應及時提供。在中期報告中應明確說明備查文件是否齊備、完整,備查文件包括下列文件:
(一)載有董事長、總經理親筆簽名的中期報告原本;
(二)報告期內發行新股時的《招股說明書》(或“送配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
(三)在其它證券市場公布的中期報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