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直屬檢驗檢疫局:
為貫徹總局關于《國境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檢驗檢疫應急處置規定》(2003年第57號令)和2004年衛生檢疫監管工作會議精神,有效防止外來傳染病傳播媒介生物傳入我國,現將《關于加強外來傳染病傳播媒介預警應急工作的意見》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在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報告總局。
附件:關于加強外來傳染病傳播媒介預警應急工作的意見
為貫徹總局關于《國境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檢驗檢疫應急處置規定》(2003年第57號令),及時有效地做好外來傳染病傳播媒介生物(以下簡稱媒介)預警應急工作,對媒介預警應急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高度重視媒介預警應急工作所面臨的形勢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媒介傳播的傳染病擴散蔓延趨勢對人類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越來越引起各國的關注;近20年來新發現的30余種傳染病中的許多傳染病是媒介導致傳播流行。為此各檢驗檢疫局要充分認識外來媒介預警應急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做好外來媒介預警應急工作的責任感,積極發揮媒介預警應急工作在防止傳染病及其媒介在國際間傳播、保護人體健康、保護交通工具和口岸衛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國加入WTO后,與國際間貿易交往更加密切,入出境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迅猛增長,與此同時,傳染病傳播媒介傳入也隨之增加。2003年全國檢驗檢疫機構在入出境交通工具和口岸捕獲各類媒介81.9萬只,比2002年37萬只增長121.4%。各級檢驗檢疫局及時采取衛生處理控制措施,并通過媒介風險預警網絡等方式及時上報信息,總局及時向全系統發出風險預警,并向有關國家以及WHO通報,對控制媒介以及經媒介傳播的傳染病在國際間的傳播發揮了積極作用。
按照WHO《國際衛生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規定,加強對外來媒介預警應急工作成為衛生檢疫監管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防止媒介傳入不僅能控制傳染病、保障我國人民身體健康,而且是保障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技術性措施之一。
為適應入世的需求,按照SPS協定的風險評估原則,總局下發了《衛生檢疫風險預警及快速反應管理實施細則》,對風險預警信息按其風險程度實行分級管理,加強對外來媒介的預警應急工作管理力度,同時也針對某些國家對我國出口產品加強技術措施,各局必須加強入境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攜帶媒介監測檢查,對所攜帶媒介有流行病學意義的,及時上報總局,由總局根據我國對外貿易的需要采取預警應急措施。
二、外來媒介預警反應分級管理
媒介預警應急工作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控制、及時預警,充分利用“中國電子檢驗檢疫衛生檢疫管理系統”,建立健全媒介預警通報條件,完善“媒介預警應急網絡系統”(簡稱“媒介系統”),對上報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判定,依據其有害程度和我國對外貿易的需要,發出預警通報,采取應急措施,發揮技術貿易作用。
預警的主要內容有媒介疫情報告、媒介評價與通報、應急措施:
(一)媒介疫情報告:各口岸局對在入境的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等所發現的媒介,通過“媒介預警疫情報告表”及時向總局衛生司上報,不得超過24小時。
(二)媒介評價與通報:總局衛生司通過“媒介系統”,對于符合預警通報條件的,按照其風險程度給予預警通報。
高度風險。是指來自傳染病疫區的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等,且攜帶傳染病傳播媒介,經流行病學資料分析,并有傳播擴散的可能。
中度風險。是指在媒介監測中發現新種類媒介傳入,并是某些傳染病病原體的保存宿主和傳播媒介。
低度風險。是指同一時期內、來自同一國家或地區發現同一種類媒介且數量有明顯上升趨勢的;其他需要預警通報的。
(三)總局根據所發現媒介危害程度和我國對外貿易的需要,采取以下衛生檢疫措施:
1.改變檢疫方式。根據風險等級,對船舶進行高度風險錨地檢疫或中低度風險靠泊檢疫。
2.加強查驗力度。加大對來自疫區和預警發生地交通工具、集裝箱及貨物的媒介衛生檢查、衛生檢驗的力度。
3.增加必要的處理。采取科學、有效的衛生處理措施,對攜帶有媒介和有傳入傳染病風險較大的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可以采取拒絕入境、退貨或銷毀的措施。
(四)各口岸檢驗檢疫機構要設專人或兼職人員負責媒介預警信息上報和監測工作,對總局發出的預警通報,要立即按照規定對有關的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采取控制措施:
1.檢查上一口岸衛生處理的結果;
2.對上一口岸衛生處理不徹底的要立即采取進一步的衛生處理措施。
三、重點區域聯防聯控
(一)內蒙古、河北、北京局鼠疫聯防組(簡稱華北三局鼠防組),建立出入境航空、鐵路、公路鼠疫聯防聯控機制,制定鼠疫聯防聯控規劃,加大鼠疫聯防聯控力度,完善鼠疫衛生檢疫屏障,保障邊境和海、陸、空交通運輸安全,防止外來鼠疫傳入北京,保護人體健康。開展口岸本底調查和鼠疫疫源地鼠類流行病學調查和血清學檢測科學研究,開發引進檢測鼠疫、流行性出血熱等先進方法和試劑,并及時向系統內口岸推廣。
(二)遼寧、河北、天津、山東局媒介聯防組(簡稱渤海四局媒介組),建立媒介聯防聯控機制,制定媒介聯防聯控規劃,加大媒介聯防聯控力度,完善外來媒介衛生檢疫屏障,保障沿渤海21個國際海港衛生安全,防止外來媒介傳入,保護人體健康。開展口岸媒介本底調查,加強船舶、集裝箱、貨物等攜帶外來媒介(重點是來自日本、韓國等國)的檢查、檢驗、報告、通報、預警、應急工作,發揮其科研、技術壁壘等作用。
(三)廣東、廣西、深圳、珠海、福建、廈門、云南、海南局熱帶病聯防組(簡稱南方八局熱帶病組),建立熱帶病聯防聯控機制,制定聯防聯控規劃,加大熱帶病聯防聯控力度,完善外來熱帶病衛生檢疫屏障,防止熱帶病傳入,保護人體健康。繼續做好登革熱、瘧疾等蚊媒傳染病的口岸本底調查、流行病學調查、蚊媒攜帶登革熱病毒和抗體檢測、蚊媒傳染病快速診斷試劑的研究。
(四)東北、華北、西南、西北地區檢驗檢疫機構,要根據當地口岸實際,開展外來傳染病及其傳播媒介聯防聯控工作。
四、發揮國家和區域性實驗室作用
(一)總局《關于檢驗檢疫實驗室規劃方案的實施意見》(國質檢科[2003]366號)確定了衛生檢疫專業6個有關媒介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內蒙古二連局、廣西局鼠疫檢測實驗室;遼寧局、深圳局、北京局、江蘇局媒介監測實驗室。同時確定了26個媒介監測實驗室為區域性實驗室。各級實驗室按其職責積極開展工作,發揮重要作用。
(二)河北、深圳等局與有關醫學研究機構合作開展傳入性媒介攜帶病原體的研究的同時,積極開發和引進蟲媒傳播西尼羅熱、瘧疾等傳染病的檢測方法和試劑,并及時向系統口岸局推廣。
(三)做好媒介攜帶病原體檢測和科研工作。全國6個重點媒介監測實驗室和有條件的媒介監測實驗室盡快開展媒介攜帶病原體的研究,推動媒介監測工作深入開展。
(四)大力開展對媒介捕獲方法的研究與推廣,如采用視頻查驗技術開展對集裝箱、貨物的媒介現場捕獲、現場指導、現場取證等高科技手段,完善媒介監測工作。
(五)應用電子遠程鑒定系統,采取專家鑒定和網上遠程鑒定相結合的方法,對媒介屬種進行鑒定。在建立了鑒定數據庫后,還可采用計算機自動鑒定,同時將媒介屬種信息及時輸送至數據庫,用于指導日常鑒定工作。
五、與有關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建立媒介監測預警通報機制
按照“口岸局—直屬局—總局—有關國家、WHO(總部、西太區辦事、駐華代表處)”通報模式,總局對各局上報“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攜帶媒介生物監測記錄表”內容,視其風險程度,向有關國家和WHO通報外來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捕獲媒介情況,要求有關國家衛生檢疫部門加強對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攜帶媒介及衛生狀況衛生檢疫監管。如果兩次預警通報未引起該國衛生檢疫部門的重視,威脅我國口岸衛生安全和人類健康,影響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將運用WTO/SPS、TBT協定規則,進一步采取控制措施。
六、加強外來媒介預警應急措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各級檢驗檢疫機構,特別是口岸檢驗檢疫機構要加強領導,充分認識外來傳染病媒介生物預警應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充實安排專業技術人員承擔媒介預警應急工作,明確職責,確保各項措施的落實。
(二)加強業務人員專業知識培訓,增強專業技術人員媒介預警應急能力。各口岸局對專業技術人員每年有計劃的進行專業知識和應急能力培訓,與當地醫學院校、研究機構建立協作機制,通過派出學習、合作科研等方式,不斷提高本系統媒介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合理安排資金,保證媒介生物預警應急工作所需經費。各直屬局每年根據口岸媒介監測工作的實際需要,從檢驗檢疫經費中安排一定資金,保證媒介實驗室的基礎建設、人才培訓和現場檢測等工作。
(四)探討監測技術創新,提高媒介監測手段。按照總局《關于設立檢驗檢疫系統醫學媒介生物監測實驗室的通知》(國質檢衛[2002]170號)要求,在不斷完善全國口岸媒介監測實驗室基礎建設的同時,充分抓住利用“電子監管”建設機遇,配備媒介電子數據庫所需相關設備,逐步建立全國口岸媒介電子數據庫、遠程電子鑒定、實現資源共享。
(五)通過電子監管系統,及時報告預警。
1.充分發揮、利用“中國電子檢驗檢疫衛生檢疫監管系統”作用,依據上報數據建立分析信息數據庫。
2.建立“一站直通”式上報制度,落實“四個及時”,即: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控制、及時預警。“一站直通”式上報是指各口岸檢驗檢疫機構應當授權第一線執法人員履行疫情報告職責,第一線執法人員要在工作文件包中常備國質檢衛[2002]42號文中附件規定的各種表格,一旦發現媒介,要在立即做出衛生處理的同時,對發現的媒介照相取證,并立即填寫“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攜帶媒介生物記錄表”(見附),要求交通工具負責人簽字認可。記錄表經檢驗檢疫機構負責人簽批后,應在船舶、飛機、列車、汽車等離境前以最快速度上報總局。
(六)建立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鼓勵為輔的獎勵制度。各直屬局可以通過考核評優、定期公布媒介檢出率,并對在媒介預警應急工作成績突出人員給予一定物質獎勵,發揮考核和激勵機制的作用,促進媒介預警應急工作的順利開展。
附: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攜帶媒介生物監測記錄表(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2018修正)
201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18修正)
2018-10-26郵票發行監督管理辦法(2013修正)
2013-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10-10-28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命令(1959)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3)
1993-03-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3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979-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79-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安全機關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83-0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中藥品種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
2012-07-30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
2011-06-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1-04-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0-12-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0-10-21中國2010年世博會《上海宣言》
2010-10-31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9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1993-08-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意見
200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