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為落實地方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打假責任,有效遏制生產、加工、藏匿等假冒偽劣違法犯罪活動,維護國民經濟發展秩序,保護企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總局制定了《質量技術監督系統落實打假責任考核辦法(試行)》。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實際情況,認真組織實施。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及時報總局執法督查司。
附件:質量技術監督系統落實打假責任考核辦法(試行)
第一條 為了最大限度地從生產、加工、藏匿等環節解決假冒偽劣問題,有效遏制生產、加工、藏匿等假冒偽劣產品違法犯罪活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保護企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國發[1999]24號)第二十三條規定和《國務院關于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國發[2001]11號)第十九條規定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地方各級質量技術監督局按行政轄區和職能,負責對當地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加工、藏匿等違法活動進行調查、檢查、依法處理和向當地政府及上一級部門報告,并在當地政府組織領導及上一級部門協調下,對發生在本行政轄區內生產、加工、藏匿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開展查處工作,達到基本遏制的目標。
落實打假工作責任必須充分體現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整體職責,把打假工作責任同標準、計量、質量、認證、安全監察等工作責任結合起來一并落實,建立“打防”結合、“打扶”結合、“打幫”結合的工作機制。
第三條 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落實打假責任包括:
(一)負責調查、檢查行政轄區內發生的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加工、藏匿等違法活動;
(二)負責依法處理行政轄區內發生的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加工、藏匿等違法活動;
(三)當行政轄區內發生的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加工、藏匿等違法活動形成區域性問題時,及時調查分析提出意見和建議報告當地政府牽頭整治,同時報告上一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協調該當地政府牽頭整治所報告的問題;
(四)查出行政轄區內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加工、藏匿等違法活動案情復雜、影響較大時,及時報告當地政府組織協調查處,同時報告上一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協調該當地政府牽頭對所報告的案情進行查處;
(五)涉嫌構成犯罪的案件要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六)對執法檢查或打假中發現企業遇到的標準、計量、質量、認證、安全監察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必須及時給予幫助,協調有關方面或報告上級進行解決。
第四條 建立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落實打假責任向地方政府報告制度,請示地方政府或組成人員對打假中遇到的問題給予支持或處理。
(一)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查出的影響較大的違法活動或案件牽頭協調,組織公安、行政監察等有關部門深入查處,或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報告的區域性假冒偽劣問題研究制定整治方案,組織綜合整治。
(二)對限制、妨礙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執法活動的規定或行為予以廢除、制止;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依法打假受阻事件,旗幟鮮明地支持依法執行打假公務,不推諉、阻撓、干擾。
第五條 落實打假責任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基本單位。縣級質量技術監督局應綜合本行政轄區的產業經濟分布,并針對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加工、藏匿等活動特點,劃分若干責任區,設立若干責任小組,指定每個責任小組負責一個責任區,切實負起對責任區內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加工、藏匿等違法活動進行調查、檢查、依法處理和向本局領導報告的責任。
縣級質量技術監督局也可以其他組織形式落實轄區打假責任。
第六條 考核打假責任落實情況按層級實施。市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考核縣級質量技術監督局,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考核市級質量技術監督局,總局負責考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總局考核打假責任落實情況以日常督查為主要方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考核打假責任落實情況的方式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確定。
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為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打假責任未落實:
(一)沒有采取一定的組織形式,落實調查、檢查的職責,導致轄區內形成了影響較大的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加工、藏匿等違法活動,較長時間未發現或發現后未及時查處、未報告的;
(二)對轄區內形成的區域性假冒偽劣問題不作調查分析,沒有提出意見建議并報告當地政府的;
(三)對查處影。向較大的生產、加工、藏匿等假冒偽劣產品違法案件,屬于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自身主觀努力不夠,沒有落實“五不放過”之其中一項要求的。
“五不放過”是指案件沒有搞清的不放過,假冒偽劣產品的源頭和流向沒有查明的不放過,制假售假責任者沒有依法處理的不放過,該移送司法機關沒有移送的不放過,對支持或參與制假售假的機關工作人員該建議紀檢監察機關予以處理而沒有提出建議的不放過。
第八條 影響較大的違法活動或案件是指下列情況之一:
(一)同一違法主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產品的違法活動兩次受到查處而沒有停止,或得到、變相得到有關部門注冊、登記、認可、許可或默許的;
(二)以法律法規規定禁用原料從事生產加工活動,涉及人員較多的;
(三)摻雜使假、以假充真違法活動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含5萬元)或案件標的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的。
第九條 區域性假冒偽劣問題是在一個自然村或一個社區形成具有以下情況之一的:
(一)第八條所列情況家庭經營和企業法人經營形成10戶以上規模,相同時間,生產加工同類產品的;
(二)偽造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的違法活動,家庭經營和企業法人經營形成30戶以上規模,相同時間,生產加工同類產品或銷售貨值達到5萬元以上的;
(三)生產加工戶以自然村或社區的規模分工協作,生產、加工的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低于60%。
第十條 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查出并報告的影響較大的違法活動、案件或假冒偽劣區域性問題,地方政府或其組成人員不支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執法行動或以其他方式阻撓執法行動的,該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向上一級質量技術監督局如實報告,不得隱瞞。
第十一條 各級質量技術監督局應建立并實施對責任人員的獎勵制度,所需經費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經費保障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2]55號)和《關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55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做好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經費保障工作的意見》 (國質檢財[2002]365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 凡發現縣級質量技術監督局沒有落實打假責任的,由市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追究責任,對有關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實行警告、調離、免職等處理;違反黨紀、政紀的,依紀處理;觸犯法律的,依法處理;并將處理結果通報各縣級質量技術監督局。
凡發現市級質量技術監督局沒有落實打假責任的,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追究責任,對有關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實行警告、調離、免職等處理;違反黨紀、政紀的,依紀處理;觸犯法律的,依法處理;并將處理情況通報各市、縣級質量技術監督局。
凡發現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沒有落實打假責任的,總局根據干部管理權限及其他規定商有關部門予以處理并將處理情況通報全系統。
第十三條 市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考核縣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落實打假責任的情況時,凡發現縣級人民政府或其組成人員對該縣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查出并報告的影響較大的違法活動、案件或假冒偽劣區域性問題,不支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執法行動或以其他方式阻撓執法行動的,應提出處理建議,報告市級人民政府。
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考核市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落實打假責任的情況時,凡發現市級人民政府或其組成人員對該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查出并報告的影響較大的違法活動、案件或假冒偽劣區域性問題,不支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執法行動或以其他方式阻撓執法行動的,或縣級人民政府有上述所列情況且比較嚴重而沒有得到有效處理、糾正的,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處理建議,報告省級人民政府。
第十四條 發生第七條、第十條所列情況或造成了危害人身健康、安全及人身傷害的后果,并被中央電視臺等主要媒體批評報道,由總局督促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進行調查處理。
第十五條 鼓勵地方各級質量技術監督局上下級之間,質量技術監督局與當地人民政府之間,對假冒偽劣區域性問題及重點產品項目,簽訂打假責任狀,明確雙方責任內容和獎懲標準,到期兌現獎罰。責任狀格式可參照附。
第十六條 本辦法對地方各級質量技術監督局在落實打假責任方面的未盡事項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確定并報總局備案。
附:質量技術監督執法打假責任狀
附:質量技術監督執法打假責任狀
為認真貫徹《質量技術監督系統落實打假責任考核辦法(試行)》,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違法犯罪行為,解決制假售假區域性××產品違法活動,保護企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質量技術監督局(以下簡稱甲方)與××質量技術監督局或××人民政府(以下簡稱乙方)簽訂本打假責任狀。
一、責任內容
甲方:
(一)認真履行職責,調查、檢查本轄區生產、加工、藏匿等假冒偽劣××產品違法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對發現的轄區內影響較大的或影響惡劣的生產、加工、藏匿假冒偽劣××產品案件及時報告乙方。
(二)對轄區內形成的區域性的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加工、藏匿等違法活動,認真調查、分析,及時研究提出綜合整治方案,明確整治標準,報告當地政府或乙方,在當地政府領導下,開展綜合整治。
(三)依法嚴厲查處制售假冒偽劣產品違法案件,努力做到“五不放過”。
乙方:
(一)及時研究甲方報告的案情或甲方報告的整治方案,必要時當面聽取匯報;
(二)及時組織協調,使甲方報告的案情在有關部門共同努力下得到查處;
(三)及時組織協調,使解決甲方報告的××產品區域性假冒偽劣問題中的有關責任在相關部門逐一得到落實,保證區域性的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加工、藏匿等違法活動整治到位,效果明顯。
二、獎懲標準
(一)懲罰。
依據《質量技術監督系統落實打假責任考核辦法(試行)》落實。
(二)獎勵。
依據《質檢系統工作人員獎勵實施辦法》(國質檢人[2002]239號)及有關執法打假人員獎勵實施意見落實。
甲方負責人(簽字):
乙方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英雄烈士保護法
2018-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關于兒童卷入武裝沖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的決定
200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廈門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廈門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廈門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4-03-2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5-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96-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83-09-02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
1997-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臺灣省出席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
2004-08-28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國務院關于修改《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2012修訂)
2012-11-09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西壯族自治區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1-10-22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2010修訂)
2010-12-04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9關于開展土地治理項目專題調研工作的通知
2010-08-02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27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家行政學院工作的若干意見
2010-01-10國務院關于修改《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的決定
2009-01-29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200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