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規范審計人員的審計抽樣行為,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審計抽樣,是指審計人員從審計對象總體(以下簡稱總體)中選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推斷總體特征的一種審計方法,包括統計抽樣方法和非統計抽樣方法。
第三條 審計人員應當運用專業判斷,決定采用統計抽樣或非統計抽樣方法,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第四條 審計人員在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時,可以運用審計抽樣方法。
第五條 審計抽樣通常不適用于下列情況:
(一)以檢查總體完整性為目的的;
(二)審計事項總體數量較少的;
(三)單筆業務金額超過重要性水平的;
(四)可接受檢查風險過低或要求審計保證程度過高的;
(五)有特殊風險或需要特別關注的事項;
(六)使用審計抽樣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
第六條 審計人員在運用審計抽樣方法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并考慮抽樣風險。
抽樣風險,是指審計人員依據樣本測試結果形成的審計結論,與對總體進行詳細審計所形成的審計結論不一致的可能性。抽樣風險與樣本量成反比,樣本量越大,抽樣風險越低。
第七條 審計人員在確定樣本規模時,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審計目標;
(二)總體及抽樣單位;
(三)可接受的審計檢查風險;
(四)可容忍誤差;
(五)預計總體誤差。
第八條 審計人員在確定總體時,應當保證總體項目的完整性和相關性,對于特殊或異常事項應當從總體中剔除,單獨實施檢查。
第九條 審計人員對于由若干具有不同特征層次組成的總體,應當實施分層抽樣。
第十條 審計人員在設計樣本時,應當考慮抽樣風險是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審計人員可接受的抽樣風險越低,需要的樣本量越大。符合性測試中抽樣的可接受風險是指評估的控制風險水平,實質性測試中抽樣的可接受風險水平為計算的檢查風險水平。
第十一條 可容忍誤差是指審計人員認為抽樣結果可以達到審計目標,所愿意接受的總體的最大誤差。審計人員應當根據審計重要性原則,合理確定可容忍誤差。符合性測試時,可容忍誤差一般以個數表示。實質性測試時,可容忍誤差一般以金額表示,其金額不能超過總體的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條 預計總體誤差是指審計人員對總體的誤差的一種預先估計。審計人員通常可以根據以往審計的情況、被審計單位經營和管理環境的變化、內部控制的評價及分析性復核的結果等,來確定審計對象的預期誤差。
第十三條 審計人員可以運用統計公式或者其他方式計算所需樣本量。
第十四條 審計人員選取樣本時,應當充分考慮樣本的代表性,保證總體中的所有抽樣單位具有均等的被選取機會。
抽樣單位可以是金額單位,也可以是實物單位或其他單位。
第十五條 審計人員可以采用統計抽樣方法選取樣本,也可以運用專業判斷,采用非統計抽樣方法選取樣本。
第十六條 審計人員采用統計抽樣方法選取樣本時,可以運用下列方法:
(一)隨機選樣,即對總體或每一層次內的所有項目,按隨機規則選取樣本;
(二)系統選樣,即先根據總體數量和所需樣本規模,計算出抽樣間隔,然后隨機確定選樣起點,按照間隔、順序選取樣本。
第十七條 如果總體特征不適合進行統計抽樣,或者采用統計抽樣會降低效率時,審計人員應當采用非統計抽樣。
第十八條 審計人員應當根據測試目標,對選取的樣本實施恰當的審計方法。
第十九條 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發現選取的樣本不恰當,應當選擇替代樣本進行審計。
審計人員按設計的方法選取了樣本后,不能按個人意愿取舍,應當保證樣本的真實性。
第二十條 審計人員所抽取的樣本無法實施實質性審查,或采用替代審計方法也不能實施審計的,應當將該樣本視為誤差。
第二十一條 審計人員對樣本實施必要的審計后,應當按下列步驟評價抽樣結果:
(一)分析樣本誤差;
(二)推斷總體誤差;
(三)重估抽樣風險;
(四)形成對所審計事項的審計結論。
第二十二條 審計人員在分析樣本誤差時,應當根據預先確定的誤差存在的條件,分析誤差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以及對測試目標和其他審計事項的影響,考慮誤差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真實、合法和效益的直接影響。
第二十三條 對具有共同特征的樣本誤差項目,審計人員應當將其作為一個整體,追查誤差形成的原因,并單獨進行評價。
第二十四條 審計人員應當根據樣本誤差,采用適當的方法,推斷總體誤差。
第二十五條 如果推斷總體誤差超過可容忍誤差,經重估后的抽樣風險不能接受,審計人員應當增加樣本量或采用其它審計檢查方法。
第二十六條 審計人員應當根據抽樣結果對總體特征作出評價,就所審計的事項作出結論。
第二十七條 審計人員不能對以抽樣結果推斷的總體差錯提出直接的處理處罰意見,而應當對需要處理處罰的具體事項作進一步審查,以收集客觀、相關、充分、合法的審計證據。
第二十八條 本準則由審計署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 本準則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六號
2013-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訂案的決定
2008-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關于修改2002年6月7日在圣彼得堡(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議定書》的決定
2006-12-29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0-03-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批準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的建議的決定
1990-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為公約》及《制止危及大陸架固定平臺安全非法行為議定書》的決定
1991-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五)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4-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決定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7-08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已被修正)
1992-04-03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3-12-11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13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