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審計局:
為了加強審計事務所的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工作,參照財政部印發的《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制度(試行)》(〔91〕財會字第87號),署制定了《審計事務所會計制度(試行)》。經與財政部研究,現印發給你們,請轉發試行。在試行過程中有何意見,請及時向署反映。
自一九九三年一季度起,各審計事務所會計報表、地市以上主管審計機關匯總報表,請按本制度
規定的格式編報。
本制度試行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審計局制定的財務收支管理辦法可做相應修改或補充。本制度新增設的職工退休養老金、職工待業保險金、職工住房基金和風險準備金等,其具體比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審計局參照本地區的規定或通行做法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九九三年三月二日
審計事務所會計制度
(試行)
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制定
一九九三年三月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第三章 會計核算原則
第四章 會計憑證
第五章 會計帳簿
第六章 會計交接和會計檔案
第七章 會計科目
第八章 會計報表
第一章 總則
一、為了加強審計事務所的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審計署關于《審計事務所財務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參照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制定本辦法。
二、本制度適用于各審計事務所(以下簡稱事務所)。
三、事務所的省級主管部門,根據本制度的規定,在不影響會計核算要求和會計報表指標匯總的前提下,可以結合本地區實施情況,對會計科目名稱和會計報表項目作適當的變動,并報審計署審計體系指導司備案。
四、本制度由審計署審計體系指導司負責解釋。
五、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試行。
第二章 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一、事務所應根據本身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設立獨立的會計機構或由內部一個部門具體負責會計的工作,明確會計主管人員和配備專職會計人員。
二、會計主管人員必須取得財政部門頒發的會計證才能上崗。
三、會計人員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維護財經紀律,忠于職守。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財政部頒發的《會計人員工作規則》和本制度的具體規定,辦理會計事務,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
四、事務所行政主管,應支持會計人員的工作,保證會計人員正確行使職權。
五、事務所應建立內部稽核制,并做好會計檔案的保管工作。
第三章 會計核算原則
一、事務所應設置完整的會計帳簿,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必須入帳核算。一切會計核算業務,均須有合法、真實、正確的會計憑證。
二、事務所的收入與支出實行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和會計報表的編報,應當劃分期間,會計年度按照公歷年度確定,即自每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三、事務所會計核算采用借貸記帳法。
四、事務所的會計記帳以人民幣為單位,元以下至角分。涉外外幣核算的,應折合人民幣記帳,同時記載外幣金額和匯率。
五、事務所的會計業務處理方法、會計報表各項目的編報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一致。如有變更,應自新的會計年度開始時變更,并在變更年度的會計報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中予以說明。
第四章 會計憑證
一、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兩種。
原始憑證是經濟業務發生取得的書面證明,是發生會計事項的唯一合法證明。
記帳憑證是會計人員根據原始憑證,按照會計核算要求,分類整理后編制的憑證。
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都是反映經濟業務內容,明確經濟責任的重要憑證,是記帳的根據。
二、原始憑證的種類和必須具備的基本內容:
原始憑證的種類有下列各項:
(一)收入憑證。各種收入憑證是事務所核算各種款項收入的依據。
(二)支出憑證。各種支出憑證是事務所核算實際款項支出數的依據。
(三)往來結算憑證。包括暫收、暫付款和銀行往來結算憑證,是事務所各項資金往來結算的書面證明。
(四)其他能證明經濟業務發生的單據、表冊等。
原始憑證必須具備的基本內容是:
(一)憑證的名稱及填制日期;
(二)填制憑證單位的名稱或填制人的姓名,單位應蓋公章、經辦人員應簽名或蓋章;
(三)接受憑證單位名稱;
(四)經濟業務的內容、品名、數量、單價和金額;
(五)事務所經辦人員簽名或蓋章。
三、記帳憑證包括收款憑證、付款憑證憑證和轉帳憑證。也可采用綜合的記帳憑證。各種記帳憑證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一)填制憑證日期及編號;
(二)經濟業務內容摘要;
(三)會計科目名稱及金額;
(四)所附原始憑證張數;
(五)事務所制單、復核、記帳及會計主管等人員簽名或蓋章。收付款的記帳憑證還應由出納人員簽章。
四、會計人員對原始憑證的
合法性、正確性、真實性應進行嚴格審核。對不真實、不
合法的原始憑證,應拒絕受理;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應退回更正、補充。
五、會計人員應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及時編制各種記帳憑證。期末業務結轉和借帳的更正可以不附原始憑證。
會計人員在編制記帳憑證時,必須做到:
(一)每一會計分錄,都要記借方和貸方會計科目,借貸方科目保持正確、清晰的對立關系,所記金額應平衡。
(二)記帳憑證根據每項業務的原始憑證編制,對當天發生的同類會計事項可以適當歸并后編制。
(三)記帳憑證按月編順序號,連同所附原始憑證裝訂成冊,妥善保管。
第五章 會計帳簿
一、會計帳簿是會計核算過程中,以會計憑證為依據,運用帳戶,全面地、系統地、連續地記錄和反映事務所資金活動的簿籍。
二、事務所應設置總分類帳、明細分類帳和日記帳三種主要帳簿。事務所可視實際情況,設置必要的備查帳簿。
三、總分類帳和各種明細分類帳都必須按月結轉,現金日記帳和銀行存款日記帳,應按日結轉,并經常與庫存現金、銀行對帳單核對,做到帳款、帳帳相符。
四、現金日記帳和銀行存款日記帳必須使用訂本帳,不得用銀行對帳單或其他方法代替日記帳。
采用計算機記錄的日記帳,應當每天打印成書面形式,至少按月順序裝訂成冊。
五、啟用帳簿時,必須在帳簿封面上寫明事務所名稱、帳簿名稱和所屬會計年度,在帳簿扉頁上寫明啟用日期、帳戶目錄、帳簿頁數,并由會計主管人員、記帳人員簽章。記帳人員調動工作時,應注明交接日期,并由交接和監交人員簽章。
六、會計帳簿要保持帳面整潔、字跡工整。發生記錯帳時,應采用正確的更正方法進行更正,并由記帳人員在更正處蓋章。
七、新年度開始時,應根據上年各帳戶的余額直接轉入新帳的有關帳戶。但固定資產明細帳可跨年連續使用。
第六章 會計交接和會計檔案
一、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按照規定辦理交接工作。交接工作應符合以下要求:
(一)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事務所負責人監交;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監交。
(二)會計人員辦理移交手續前,對于已受理的經濟業務尚未填制會計憑證的,必須填制完畢;對尚未記帳的,必須登記完畢,并應在帳冊所記最后一筆處蓋章,同時在所經營帳冊的“經管員一覽表”注明移交日期和蓋章。對于尚未辦完的事項和文件,必須把經辦過程向接替人交代清楚,由接替人繼續辦理。
(三)會計人員應移交和交代的事項包括:有關印鑒、庫存現金、支票簿、有價證券;會計憑證、帳冊和其他會計資料;有關財會文件規定、制度,以及其他有關事項。
(四)移交清單應一式三份,由移交人、接替人各執一份,一份報事務所負責人審閱后歸檔。
二、撤銷或合并的事務所,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經辦會計人員必須負責辦理全面清理移交手續后,才能離任。
三、事務所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十五條的規定建立會計檔案,并按財政部、國家檔案局制定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具體規定嚴格執行。
四、事務所撤銷時,其會計檔案應移送主管部門保管。事務所合并時,其會計檔案由合并后的單位保管。
第七章 會計科目
一、會計科目總則
(一)本制度統一規定會計科目的編號,以便于編制會計憑證,登記帳簿和查閱核對,事務所不能任意改變。事務所在填制會計憑證、登記帳簿時,應填列會計科目的名稱,或者同時填列會計科目的名稱和編號,不得只填列科目編號,不填列會計科目的名稱。
(二)事務所應按本制度要求和省級以上主管審計機關的規定設置和使用會計科目。本制度規定的會計科目,事務所沒有相應會計事項的,可以不設。對于明細科目的設置,除制度已有規定者外,事務所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規定。
二、會計科目名稱和編號
(一)一級科目設置
───┬─────────────┬───┬────────────────
編號 │ 名 稱 │ 編號 │ 名 稱
───┼─────────────┼───┼────────────────
│ 一、資產類 │ │ 二、負債類
│ 流動資產 │ │ 流動負債
101│ 現金 │201│ 短期借款
102│ 銀行存款 │211│ 應付款項
111│ 應收票據 │212│ 應繳稅金
121│ 應收款項 │213│ 內部應付款
122│ 存貨 │214│ 其他應付款
123│ 內部應收款 │215│ 應付工資
124│ 其他應收款 │216│ 預提費用
131│ 待攤費用 │221│ 職工福利基金
│ │222│ 職工獎勵基金
│ 長期投資 │223│ 職工退休養老金
141│ 撥付所屬資金 │224│ 職工待業保險金
142│ 有價證券 │225│ 風險準備金
│ 固定資產 │ │ 長期負債
151│ 固定資產 │231│ 長期借款
152│ 累計折舊 │ │
153│ 固定資產清理 │ │ 三、收支類
│ │301│ 業務收入
│ 在建工程 │302│ 其他收入
161│ 在建工程 │311│ 業務支出
│ │312│ 其他支出
│ 其他資產 │321│ 附營業務
171│ 開辦費 │ │
│ │ │ 四、基金類
│ │401│ 投入資金
│ │411│ 上級撥入資金
│ │421│ 事業發展基金
│ │422│ 職工住房基金
│ │441│ 收支結余
│ │442│ 結余分配
───┴─────────────┴───┴─────────────────
(二)收支類二級科目設置
──────────────────┬────────────────────
科目名稱 │ 科目名稱
──────────────────┼────────────────────
業務收入 │11.業務接待費
──────────────────┼────────────────────
1.審計查證收入 │12.會議費
──────────────────┼────────────────────
2.基建工程預決算審計收入 │13.職工培訓費
──────────────────┼────────────────────
3.資產評估收入 │14.服裝費
──────────────────┼────────────────────
4.驗資收入 │15.會費
──────────────────┼────────────────────
5.經濟案件鑒定收入 │16.稅金
──────────────────┼────────────────────
6.咨詢服務收入 │17.勞動保護費
──────────────────┼────────────────────
7.培訓收入 │18.職工退休養老金
──────────────────┼────────────────────
8.其他業務收入 │19.職工待業保險金
──────────────────┼────────────────────
│20.職工住房基金
──────────────────┼────────────────────
其他收入 │21.風險準備金
──────────────────┼────────────────────
1.利息收入 │22.聘用人員離退休工資及福利費
──────────────────┼────────────────────
2.證券收益 │23.其他業務支出
──────────────────┼────────────────────
3.其他收益 │
──────────────────┼────────────────────
│其他支出
──────────────────┼────────────────────
業務支出 │ 1.利息支出
──────────────────┼────────────────────
1.工資 │ 2.證券損失
──────────────────┼────────────────────
2.津貼 │ 3.壞帳及非常損失
──────────────────┼────────────────────
3.勞務支出 │ 4.資產盤虧
──────────────────┼────────────────────
4.福利費 │ 5. 其他 ?
──────────────────┼────────────────────
5.工會經費 │
──────────────────┼────────────────────
6.辦公費 │附營業務
──────────────────┼────────────────────
7.差旅費 │ 1.收入
──────────────────┼────────────────────
8.租賃及修理費 │ 2.成本費用
──────────────────┼────────────────────
9.折舊費 │ 3.稅金
──────────────────┼────────────────────
10.物料用品費 │ 4.損益
──────────────────┴────────────────────
三、會計科目使用說明
101 現金
1、本科目核算事務所的庫存現金。事務所內部各部門周轉使用的備用金應在“其他應收款”科目內核算。
2、事務所應按照國家現金管理的有關規定核算現金收入和支出,嚴禁以“白條”抵庫,或收入現金不入帳。
庫存現金不得超過規定限額,超過部分應及時存入銀行。
3、收到現金時,借記本科目,貸記有關科目;支出現金時,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
4、事務所應按不同幣種分別設置“現金日記帳”,由出納人員根據有關原始憑證,按照業務發生順序逐筆登記,每日終了,應結出帳面余額,并與實際庫存金額核對,做到帳款相符。
102 銀行存款
1、本科目核算事務所的各類銀行存款。
2、事務所的一切收入,除國家另有規定以外,必須當于存入銀行;一切支出,除國家規定可以用現金支付的以外,應按照銀行有關結算辦法的規定通過銀行辦理結算。
事務所應指定專人簽發銀行支票;不準出租、出借銀行帳戶;不準簽發空頭支票和遠期支票。
3、將款項存入銀行時,借記本科目,貸記有關科目;支用銀行存款,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
4、事務所應按銀行名稱、存款種類和不同幣種,分別設置“銀行存款日記帳”,根據收、付款憑證,按照業務發生順序,按日逐筆登記,并每日結出帳面余額。在“銀行存款日記帳”的記錄與銀行對帳單進行核對后,月終應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將銀行存款的帳面余額與銀行對帳單余額調節相符。對發現的差錯應查明原因,及時更正。
111 應收票據
1、本科目核算事務所因業務結算而收到的各種票據。
2、事務所收到應收票據時,按票面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業務收入”、“附營業務”科目;應收票據到期時,按收回的票面金額借記“銀行存款”,貸記本科目。
3、事務所在應收票據尚未到期,即向銀行貼現,由銀行扣除貼現息后凈額存入存款戶時,按貼現所得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貼現息借記“其他支出”科目的,按票面額貸記本科目。
如果到期的應收票據因承兌人無力支付而被銀行退回時,應借記“應收款項”科目,貸記本科目。貼現的應收票據到期,承兌人如果無力償付而由事務所負責償還時,借記“應收款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4、事務所應設置“應收票據登記簿”,逐筆登記每一應收票據的種類、號碼、簽發日期、票面金額和付款人、承兌人、背書人的姓名或單位名稱、到期日、貼現日、貼現率和貼現凈額,以及收款日期和收款金額等詳細資料。應收票據到期收清票款后,應在“應收票據登記簿”內逐筆注銷。
121 應收款項
1、本科目核算事務所因承辦各項業務所發生的各種應收款項。
2、應收款項由經手人負責收回。對于尚未收回的應收款項應及時催收,并定期與對方對帳。對于不能收回應收款項,必須查明原因,追究責任,確實無法收回的,要嚴格審查,并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