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金融監管組織體系
第三章 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監管
第四章 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監管
第五章 城市商業銀行的監管
第六章 外資金融機構的監管
第七章 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的監管
第八章 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及其聯社的監管
第九章 其他金融事項的監管
第十章 專職監管人員職責
第十一章 重大問題的處理
第十二章 金融監管信息和金融監管報告
第十三章 金融監管責任制的考核和監督
第十四章 附則
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責任制》(暫行)已經人民銀行分行長季度例會計論通過,現印發你們試行。試行中遇有問題,望及時報告總行。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責任制(暫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中國人民銀行為提高監管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業平等競爭及合法、穩健運行,保護社會公眾利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制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責任制》(以下簡稱《責任制》)。
第二條 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依法對金融機構及業務按照審慎原則實施監管。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證券、保險機構除外)、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及其聯社等。
第三條 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市場準入、營運、退出的全過程進行監管,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
第四條 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市場準入的監管包括:
?。ㄒ唬┓ㄈ藱C構和分支機構的籌建與開業;
?。ǘ┙鹑跈C構擬任高級管理人員資格的審查和管理,按《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暫行規定》執行;
(三)法人機構的資本金變動、股權變更和改制計劃;修改章程、機構更名、延期、升格、降格、遷址、變更高級管理人員;
?。ㄋ模C構分設與合并事項;
(五)業務范圍的調整以及新業務的開辦;
?。督鹑跈C構營業許可證》、《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的換發;
(七)其他變更事項。
第五條 中國人民銀行通過非現場監管和現場監管的手段對金融機構營運進行監管。
非現場監管包括收集、分析金融機構各種報表和主要業務數據與審慎比率,提交監管報告,提出限期改進措施或作出現場監管決定等措施。非現場監管的要求按銀發[1996]450號和銀發[1997]549號文件執行。
現場監管是對被監管機構進行實地檢查,包括評價金融機構經營的審慎性,遵守法規的情況,流動性和資本充足性,資產的質量和收益,經營水平,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充分性,并提交監管報告、作出處罰決定和采取其他監管措施?,F場監管的要求按銀發[1998]300號文件執行。
第六條 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合并、兼并、分立、解散、行政關閉和依法申請破產等市場退出以及停業整頓、機構重組進行監管。
第七條 中國人民銀行為嚴肅監管紀律,落實監管責任,提高監管水平和效率,建立金融監管責任考核制度。
第二章 金融監管組織體系
第八條 中國人民銀行建立總行、分行、中心支行和支行四級監管組織體系,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監管、部門落實、責任到人、跟蹤監控、加強考核”的工作制度,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第九條 總行的監管職責包括以下方面:
?。ㄒ唬┲贫ń鹑诒O管政策和規章制度;
?。ǘθ到y的金融監管工作進行規劃、部署和指導;
(三)直接監管全國性法人金融機構,依法審核其市場準入、營運、退出;
?。ㄋ模┙M織各級行對全國性法人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和地方性的金融機構實施監管;
?。ㄎ澹﹨f調并處置跨分行的金融監管事宜;
?。┰趨R總、分析被監管機構全系統信息的基礎上,對其風險作出總體評價。
第十條 分行的監管職責主要有以下方面:
?。ㄒ唬┮罁傂惺跈啵瑢ζ漭爟鹊慕鹑诒O管工作作出規劃、部署和指導;
?。ǘ┍O管全國性法人金融機構在其轄區內的分支機構以及轄區內的金融機構;審核轄區內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營運、退出;組織轄區內各級行的金融監管工作;
?。ㄈ﹨f調并處置轄區內跨地區的金融監管事宜;
(四)在匯總并分析轄區內被監管機構全系統信息的基礎上,對其風險作出總體評價并上報總行;
?。ㄎ澹┍O管辦事處作為分行的派出機構,根據分行授權,對所在?。▍^)的金融機構實施現場監管,并對違法、違規的金融機構及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
第十一條 中心支行的監管職能包括:
?。ㄒ唬┲行闹懈鶕中惺跈?,對轄區內全國性法人金融機構的省或地市級分支機構、本轄區注冊的金融機構實施監管;并組織轄區內支行的監管工作;
?。ǘ﹨f調并處置轄區內跨支行的金融監管事宜;
(三)匯總、分析、上報轄區內金融機構的監管信息和風險狀況。
第十二條 支行主要對農村信用社及設在本地城市信用社實施監管,并根據中心支行授權監管其所在地的其他金融機構。負責向上級行報送本地金融監管信息。
第十三條 在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金融監管工作的協調制度,定期召開各監管部門參加的工作協調會議,研究和協調金融監管政策措施,實行監管信息共享。
第三章 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監管
第十四條 總行對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法人機構進行監管。分行對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級分行和直屬分行進行監管。中心支行對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二級分支機構進行監管。支行對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縣(市)支行及所屬營業網點進行監管。各級行要定期向上級報送金融監管報告,重大問題隨時報告。金融機構的重大問題包括:嚴重支付缺口,嚴重違規事件,重大案件,出現擠兌等情況。
第十五條 總行審批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法人機構的設立和分支機構年度發展規劃。
分行審核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級分行和直屬分行的設立,報總行審批。
中心支行審核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二級分支機構的設立,分行審批,報總行備案。
支行審核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縣(市)支行及其所屬營業網點的設立,中心支行審批,報分行備案。
中心支行審批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級分行、直屬分行城區內營業網點的設立,報分行備案;在不設中心支行的省會城市,由分行審批。
中心支行審批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二級分支機構城區內營業網點的設立,報分行備案。
第十六條 總行審批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法人機構的變更。
分行審批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級分行和直屬分行的變更,報總行備案;其中,中心支行審批一級分行、直屬分行和二級分支機構的遷址,報分行備案;在不設中心支行的省會城市,由分行審批。
中心支行審批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二級及二級以下分支機構的變更,報分行備案;在不設中心支行的省會城市,由分行審批。其中,支行審批縣(市)支行及其所屬營業網點的遷址,報中心支行備案。
第十七條 總行匯總和分析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定期報送的月度資產流動性報表、季度資產質量報表、年度會計報表以及總行要求的其他報表、報告,提出監管報告。
分行匯總和分析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級分行和直屬分行報送的月度資產流動性報表、季度資產質量報表、年度會計報表以及分行要求的其他報表、報告,并提交監管報告,定期報總行。
中心支行匯總和分析轄區內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級分行和直屬分行報送的月度資產流動性報表、季度資產質量報表、年度會計報表以及中心支行要求的其他報表、報告,并提交監管報告,定期報分行。
中心支行、支行匯總和分析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二級分行及其以下分支機構報送的月度資產流動性報表、季度資產質量報表、年度會計報表以及中心支行、支行要求的其他報表、報告,定期向分行和中心支行提交監管報告。
第十八條 總行統一部署對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進行現場監管;分行對轄區內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進行現場監管,按照《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以下簡稱《處罰辦法》),作出處罰決定。
第十九條 總行審批或予以取消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法人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
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級分行和直屬分行的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由分行審批或予以取消,報總行備案。
分行審批或予以取消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二級分支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報總行備案。
中心支行審批或予以取消政策性銀行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二級以下分支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報分行備案;其中,中心支行授權支行審批縣(市)支行所屬營業網點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報中心支行備案。
第二十條 分行審核由法人機構提出的政策性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級分行和直屬分行的撤并申請,報總行審批;其市場退出,由法人機構提出初步意見,總行組織調查、核實、擬定方案并報國務院審批。
第四章 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監管
第二十一條 總行對股份制商業銀行法人機構(不包括城市商業銀行,下同)進行監管。分行對轄區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進行監管,定期向總行報送監管報告,重大事項隨時報告。
第二十二條 總行審批股份制商業銀行法人機構的設立及股份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發展規劃。
分行審核股份制商業銀行分行、直屬支行的設立,報總行審批;分行審批股份制商業銀行分行以下機構(不含分行、直屬支行)的設立,報總行備案。
第二十三條 總行審批股份制商業銀行法人機構的變更;分行審批股份制商業銀行分行以下機構(含分行、直屬支行)的變更,報總行備案。
第二十四條 總行匯總和分析股份制商業銀行法人機構定期報送的月度資產流動性報表、季度資產質量報表、年度會計報表以及總行要求的其他報表、報告,提出監管報告。
分行匯總和分析轄區內股份制商業銀行法人機構及股份制商業銀行分行、直屬支行定期報送的月度資產流動性報表、季度資產質量報表、年度會計報表以及分行要求的其他報表、報告,并提出監管報告,定期報送總行。
第二十五條 總行統一部署對股份制商業銀行進行現場監管;分行對轄區內股份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進行現場監管,按照《處罰辦法》,作出處罰決定。
第二十六條 總行審批或予以取消股份制商業銀行法人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
分行審批或予以取消股份制商業銀行分行、直屬支行的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報總行備案。
第二十七條 分行審核由股份制商業銀行法人機構提出的其分行、直屬分行的撤并,報總行審批;其法人機構提出的市場退出申請,由總行組織調查、核實、擬定方案并報國務院審批。
第二十八條 總行對住房儲蓄銀行的市場準入、營運、退出進行監管。總行審批其法人機構的設立、變更、新業務開辦;總行匯總和分析住房儲蓄銀行定期報送的月度資產流動性報表、季度資產質量報表、年度會計報表以及總行要求的其他報表、報告,提出監管報告;分行、中心支行匯總和分析轄區內住房儲蓄銀行定期報送的月度資產流動性報表、季度資產質量報表、年度會計報表以及分行、中心支行要求的其他報表、報告,提出監管報告,定期報送總行;總行組織實施對住房儲蓄銀行的現場監管,分行對轄區內住房儲蓄銀行實施現場監管,按照《處罰辦法》,作出處罰決定;總行審批或予以取消住房儲蓄銀行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住房儲蓄銀行的市場退出,由其法人機構提出申請,總行組織調查、核實、擬定方案報國務院審批。
第五章 城市商業銀行的監管
第二十九條 總行制定城市商業銀行監管指導意見,及時督促和指導各級分支行、城市商業銀行落實化解和處置金融風險的措施。
中心支行對所在市城市商業銀行進行監管,定期向分行報送監管報告。不設中心支行省會城市的城市商業銀行,由分行進行監管。
第三十條 總行制定城市商業銀行設立的發展規劃,中心支行審核所在市城市商業銀行的設立,分行審批,報總行備案;在不設中心支行的省會城市,分行審批,報總行備案。
中心支行審核所在市城市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設立,報分行審批;在不設中心支行的省會城市,由分行審批。
第三十一條 分行審批城市商業銀行開辦新業務的申請,報總行備案。
第三十二條 中心支行審核城市商業銀行法人代表、高級管理人員、資本金、股東資格、名稱、地址等事項的變更,分行審批,報總行備案。
中心支行審批城市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名稱、地址等事項的變更;在不設中心支行的省會城市,由分行審批。
第三十三條 中心支行匯總分析城市商業銀行定期報送的月度資產流動性報表、季度資產質量報表、年度會計報表以及中心支行要求的其他報表、報告,提出監管報告,定期報分行;分行將轄區內匯總的情況及監管報告,定期報總行。
第三十四條 中心支行組織實施對城市商業銀行進行現場監管;在不設中心支行的省會城市,由分行組織實施對城市商業銀行的現場監管,按照《處罰辦法》,作出處罰決定。中心支行定期向分行報告檢查情況??傂卸酱?、協調分行對涉及重大金融違法違規的事件進行現場監管。
第三十五條 中心支行審核城市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報分行審批或予以取消;中心支行審批或予以取消城市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報分行備案。
第三十六條 分行商當地政府提出城市商業銀行的市場退出的方案,經總行批準后,負責組織實施。
第六章 外資金融機構的監管
第三十七條 總行對外資金融機構進行監管,制定監管政策,指導分行工作。分行具體實施對轄區內外資金融機構的監管,定期向總行報送轄區內外資金融機構的監管報告,重大事項隨時報告。
第三十八條 總行審批外資金融機構的設立。
第三十九條 總行審批外資金融機構的變更;其中,分行審批外資金融機構的遷址、更名等變更事項,報總行備案。
第四十條 總行匯總、分析外資金融機構上報的月度資產流動性報表、季度資產質量報表、年度會計報表以及總行要求的其他報表、報告,提出監管報告。分行匯總分析轄區內外資金融機構的報表、報告,提出監管報告,報總行。
第四十一條 總行制定全國性現場監管年度指導意見,實施對外資金融機構的現場監管。分行根據總行現場監管年度指導意見,自行確定年度檢查計劃,組織實施對轄區內外資金融機構的現場監管。
第四十二條 總行審批外資金融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
第四十三條 分行提出外資金融機構市場退出的初步意見,報總行審批。
第七章 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的監管
第四十四條 總行對中央企業投資控股、設在北京市的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以下簡稱總行監管機構)進行監管,分行對轄區內總行監管機構的分支機構以及其他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及其分支機構(以下簡稱分行監管機構)進行監管,并定期向總行報送所監管機構的監管報告,重大事項隨時報告。
第四十五條 總行審批總行監管機構的設立。分行審核分行監管機構的設立,報總行審批。其中總行監管機構的《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由總行頒發,分行監管機構的《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或《金融機構營業許可證》,由分行頒發并報總行備案。
第四十六條 總行審批總行監管機構的變更事項,分行監管機構的變更事項,除調整業務范圍、跨分行遷址,由總行審批外,其他項目由分行審批,報總行備案。
第四十七條 總行匯總、分析總行監管機構定期報送的月度資產流動性報表、季度資產質量報表、年度會計報表以及總行要求的其他報表、報告,提出監管報告。
分行匯總、分析分行監管機構定期報送的月度資產流動性報表、季度資產質量報表、年度會計報表以及其他分行要求的報表、報告,提出監管報告,上報總行。
第四十八條 總行統一組織實施對所監管機構進行現場監管,按照《處罰辦法》,作出處罰決定;分行對所監管機構進行現場監管,按照《處罰辦法》,作出處罰決定。分行及時向總行報送轄區內現場監管的情況。
第四十九條 總行審批或予以取消總行監管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分行審批或予以取消分行監管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報總行備案。
第五十條 總行組織實施總行監管機構的市場退出。分行對分行監管機構的市場退出提出意見及實施方案,報總行批準后執行。
第八章 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及其聯社的監管
第五十一條 總行制定對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及其聯社監管的制度和辦法,并組織實施。分行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和方案并負責貫徹落實,實施細則和方案報總行備案。
第五十二條 總行制定全國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年度機構調整計劃。分行根據總行下達的機構調整計劃,負責轄區內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機構調整工作的組織和實施。
第五十三條 總行審批分行上報的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及其聯社的機構發展規劃。分行負責在總行下達的指標內審批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法人機構的設立,報總行備案。中心支行根據上級行下達的指標審批農村信用社非法人機構的設立,報分行備案;在不設中心支行的省會城市,由分行審批。
分行審批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縣聯社,總行審批地級以上的聯社。
第五十四條 分行審核農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及其聯社開辦的新業務,報總行審批。
第五十五條 分行審批或由分行授權中心支行審批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的機構變更。
總行審批農村信用社聯社實行統一核算、一級法人。
第五十六條 支行審核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及其聯社定期向其報送的監管報表資料,按要求編寫監管報告和監管報表,并報送上級行。中心支行和分行對下級行上報的監管報告和報表進行審核、分析和匯總,報送上級行。
第五十七條 分行或授權中心支行、支行對轄區內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及其聯社進行現場監管,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置。
分行負責或授權中心支行、支行對轄區內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及其聯社的金融風險進行預警分析,對高風險機構進行跟蹤監控,發現問題配合當地政府及時處置并上報。
第五十八條 支行審核城市信用社及其縣(市)聯社、農村信用社縣(市)聯社的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報中心支行審批或予以取消。支行審批或予以取消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分行審批或予以取消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縣(市)以上聯社及其他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
第五十九條 分行審批對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的接管、合并,報總行備案。分行制定對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停業整頓和市場退出的方案,報總行審批。其中,總行審批吊銷《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分行審批吊銷《金融機構營業許可證》。
第九章 其他金融事項的監管
第六十條 對典當行的監管
總行制定對典當行監管的制度和辦法并組織實施。分行根據總行制定的有關監管制度、辦法和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監管的實施細則和方案,并報總行備案。
分行根據總行下達的機構調整計劃,對轄區內典當行設立、變更進行審批。
分行審批典當行的合并、兼并或關閉,報總行備案。
中心支行對典當行主要負責人(典當行的董事長、副董事長、監事會主席、監事會副主席、總經理、副總經理)任職資格進行審核,報分行審批;在不設中心支行的省會城市,由分行審批。
中心支行負責或授權支行全面實施對轄區內典當行的非現場和現場監管。
第六十一條 對社團基金會的監管
總行對全國性基金會市場準入、退出及主要事項的變更進行審批,民政部門負責注冊登記;中心支行審核地方性基金會的成立,報分行審批和總行備案。分行定期匯總轄區內基金會的監管情況,上報總行。
第六十二條 對企業債券的監管
企業債券的審批按照《企業債券管理條例》執行,總行會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審批中央企業債券的發行;分行負責或授權省會城市中心支行會同省計委審批地方企業債券的發行,分行負責或授權省會城市中心支行會同省計委對單個發債主體的發債規模在2億元人民幣以上(含2億元)的進行審核,報總行會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審批。
第六十三條 對彩票的監管
總行審核彩票發行及額度,報國務院審批。分行負責轄區內彩票市場的監管,查處彩票發行機構在發行與銷售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查處非法發行和變相發行彩票等違法行為。
第六十四條 對會員卡的監管
總行對發售總金額超過1000萬元(含1000萬元)人民幣的會員卡進行審批。
分行對發售總金額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會員卡進行審批,報總行備案;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轄區內的會員卡發行、轉讓及相關活動中的違規行為以及非法發行會員卡行為進行查處。
第六十五條 對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監管
總行制定、發布全國性治理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相關文件;布置全國性對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取締和整治工作;對分行無法準確定性的涉嫌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的活動進行最后認定;統計匯總全國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相關信息。
分行制定、發布監管轄區內治理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相關文件;布置轄區內對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整治工作;對轄區內涉嫌的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進行認定;對轄區內已定性的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進行查處和取締,并在取締后發布通告;統計匯總轄區內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的相關信息。
第六十六條 對郵政儲蓄的監管
總行對郵政儲蓄法人機構儲蓄業務進行監管;分行對郵政儲蓄省級機構儲蓄業務進行監管;中心支行對郵政儲蓄地市級機構及所屬儲蓄網點儲蓄業務進行監管;支行負責對郵政儲蓄縣級機構及所屬儲蓄網點儲蓄業務進行監管。
總行會同國家郵政局制定郵政儲蓄網點的發展計劃,中心支行對郵政儲蓄網點的設立和變更進行審批;在不設中心支行的省會城市,由分行審批。
第十章 專職監管人員職責
第六十七條 總行、分行、中心支行、支行為其監管的每一家金融機構指定專職的金融監管人員(簡稱監管員),并實行AB制。
金融監管部門負責人要與各級行的監管員簽定金融監管責任書,明確監管對象、范圍、目標和職責,并以此作為考核監管員的依據。
監管員及其被監管金融機構的名錄要分別造冊,報上級行備案,若有變動要及時上報。
第六十八條 監管員負責審查監管對象提出的機構設立、變更、終止和開展新業務的申請,并提出意見報部門負責人。
第六十九條 監管員對監管對象實施非現場監管,在綜合分析機構報表和指標數據等監管信息的基礎上,確定機構經營狀況,識別金融風險,建立動態預警體系,提出防范和化解風險措施。
監管員要嚴格按照總行的要求和規范格式寫出初步的監管報告,經所在部門負責人簽字后上報。
監管員要對非現場監管中發現的風險問題實施跟蹤監管,及時發出警告和提出限期改正要求,同時提出處理建議,報所在部門負責人。
第七十條 監管員對監管對象實施現場監管,作出監管報告,經所在部門負責人簽字后上報。
第七十一條 監管員對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指導和監督,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第七十二條 監管員對違法、違規的金融機構及其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依據《處罰辦法》提出處理意見,經批準后監督金融機構執行。
第七十三條 各級行及其監管部門定期考核監管員的工作,并建立獎懲制度??己私Y果報送人事部門,人事部門可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據。
第十一章 重大問題的處理
第七十四條 各級監管部門要將監管中發現的重大問題上報行長和上級監管部門。
第七十五條 總行及其分支行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按照管理權限依法對出現重大問題的金融機構采取責令整改、罰款、取消責任人任職和從業資格、停業整頓、接管、關閉等措施。
第七十六條 緊急救助。當金融機構遇到無法克服的臨時流動性困難,有可能引發系統性或區域性金融風險時,經總行授權,分行可根據需要,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改進農村信用社運用法定存款準備金管理的通知》、《關于改進城市信用社動用法定存款準備金管理的通知》和其他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第七十七條 接管。當金融機構已經或者可能發生信用危機,嚴重影響存款人的利益時,該機構由總行直接監管的,總行派出接管組,其余由分行派出接管組,對其實施接管,行使經營管理權。具體接管工作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接管金融機構辦法》執行。
第七十八條 解散。金融機構因分立、合并或出現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申請解散的,監管司局對其解散理由和債務清償計劃進行調查核實,并提出審核報告和申請者的有關背景材料,抄送其他監管司局并向有關司局征求意見。其他司局如有不同意見,須在3個工作日內提出書面意見,如主辦司局不擬采納,須將其他司局的意見連同審核報告一并報行長決定。審核報告經行長審簽后批復申請者。
對被批準解散的金融機構,總行或總行授權分行嚴格監督其清算過程。
第七十九條 撤消或關閉。金融機構因吊銷《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或《金融機構營業許可證》,以及不能支付到期債務等原因被撤銷、責令關閉的,該機構由總行直接監管的,總行要組織清算,其余由分行組織清算。清算工作由行長統一部署,組織股東、有關部門及有關人員成立清算組,研究擬訂清算方案。清算方案經行長審簽后,清算組負責實施。清算結束后,清算組要向行長提交清算報告并抄送各有關部門。
第八十條 金融機構不能支付到期債務,經總行同意,由人民法院宣告其破產。監管部門對擬破產金融機構的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并分析研究可能產生的后果,在征求其他有關部門的意見后,向行長提交調查報告。調查報告經行長審簽后,總行作出是否同意其破產的決定。對同意破產的,由行長統一部署,并派人參與法院組織的清算。清算結束后,參加清算的人員要向行長提交工作報告。工作報告應抄送有關部門。
第十二章 金融監管信息和金融監管報告
第八十一條 總行在“金融統計全科目上報系統”的基礎上建立金融監管信息系統,在一定范圍內實施信息共享。金融監管信息系統的主要內容包括:金融機構的會計、統計信息,非現場監管信息,機構變更記錄,現場監管結論和處罰記錄,高級管理人員檔案,其他政府部門(如公安部門)以及法院、檢察院對金融機構(包括高級管理人員)的處理記錄。
第八十二條 監管信息系統包括金融機構以下信息:
?。ㄒ唬┰露荣Y產流動性分析表;
(二)月度會計報表;
?。ㄈ┘径荣Y產負債表、損益表和非現場監管報表;
?。ㄋ模┠甓葧媹蟊?;
?。ㄎ澹┢渌麍蟊碣Y料。
第八十三條 金融監管信息系統由總行統計司管理、制定和監督執行技術標準及操作規章。全科目統計制度實施后,統計司負責數據的收集與初加工,原始數據與初加工后的數據均存入金融信息管理中心。統計司對加工后數據的管理、后備和解釋;各監管司局指定專人負責網絡管理,在給定的數據庫操作范圍內,實現監管數據共享。各金融機構和各監管司局及其他有關司局建立完備的非現場監管資料的保管、查詢和保密制度。各分支行的相應職能由統計司確定。
第八十四條 總行金融監管報告是金融監管工作的政策指導文件。該報告可以是中國人民銀行的一份獨立文件,也可以是其工作報告或年報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需要,金融監管報告經總行行長審簽,上報國務院,可以部分或全部對外公布。
第八十五條 金融監管報告的報告程序和時間。
金融監管報告分為季報、半年報、年報,該報告按支行、中心支行、分行、總行的順序實行逐級上報方式。
金融監管報告的時間:支行在季度、半年度、年度報告期結束后15個工作日內,向中心支行提交經行長審簽后的監管報告;中心支行在季度、半年度、年度報告期結束后20個工作日內,向分行提交經行長審簽后的監管報告;分行在季度、半年度、年度報告期結束后的25個工作日內,向總行提交經行長審簽后的監管報告。
第八十六條 金融監管報告的內容
季度、半年度報告的內容包括:報告期內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資產質量表、本期業務發展情況、重要變更事項、違規經營及重大經濟案件發生情況以及金融形勢和金融秩序狀況;監管部門的工作成效和問題以及改進建議;
年度金融監管報告除包括季度、半年度金融監管報告的內容外,還包括金融機構數量變化情況和財務成果。
第八十七條 總行統計司按月向行領導提交監控報表,各監管司按季度向行領導提交監管報告,并抄送辦公廳和其他業務司局,歸入“金融監管檔案”。季度監管報告須于報告期結束后20個工作日報出,年度監管報告須于報告期結束后30個工作日報出。除常規報表、報告外,異常情況和重要問題隨時報告??傂修k公廳要在季后25日(年后35日)內向行領導報送金融監管綜合報告,并印發分行和總行有關司局。
第八十八條 總行各監管司局的監管報告包括對全國的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其他金融活動的數量、結構、分布、發展動態和市場需求情況的概述;對金融機構存在的主要風險因素和金融市場動態的分析與預測;對金融機構風險處置情況的分析和建議;對下一報告期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退出和現場、非現場監管工作的具體意見和建議??傂斜O管報告的信息來源主要有:
?。ㄒ唬┓中械慕鹑诒O管報告;
?。ǘ┓乾F場監管報表和分析報告;
?。ㄈ┈F場監管綜合性分析報告;
(四)其他。
第十三章 金融監管責任制的考核和監督
第八十九條 中國人民銀行建立金融監管責任的考核制度,是為了總結工作經驗,找出工作中的差距,發現監管人才,完善金融監管制度,提高監管水平和效率。
第九十條 對各級行長、監管職能部門和監管員的考核。
總行監管司局、分行、中心支行、支行的行長及監管職能部門和監管員,每年在報告期結束后的25日內,提交金融監管工作報告(主要內容包括:履行監管職責的情況、發現的金融風險事件及上報與處置的情況、監管工作經驗總結;報告的格式和要求由總行統一規定),該報告由報告部門(人)按行政隸屬關系分別報送總行行長、上級行長、上級監管部門和監管部門負責人進行考評,考評結果告人事部門并及時反饋;對監管工作作出突出成績的,給予通報表揚;存在不足的,提出改進意見,并督促其糾正和改進。中國人民銀行內審部門對各級行及其監管部門、監管員履行金融監管職責、落實金融監管責任制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九十一條 各級行、監管職能部門負責人和監管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ㄒ唬┻`規審批金融機構的設立、變更和經營范圍的;
(二)違規審批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的;
?。ㄈ┻`規審批地方企業債券和其他債務憑證的;
(四)違規更換《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金融機構營業許可證》的;
?。ㄎ澹]有按規定進行非現場監管,監管報表、報告不符合規定和要求,沒有及時分析和反應情況,造成重大損失的;
(六)沒有按規定進行現場監管,沒有對機構及其責任人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罰,對金融機構的風險未能及時報告和按管理權限處置,造成重大損失的;
?。ㄆ撸┕室怆[瞞受處置金融機構(包括高級管理人員)的違規事實,或以其他方式袒護該金融機構和責任人逃脫處罰的;
?。ò耍Ρ槐O管機構出現的嚴重風險事件未能及時上報和按管理權限處置,造成重大損失的;
?。ň牛┪唇浥鷾仕阶孕孤督鹑诒O管信息的;
(十)違反規定向被監管機構及其有關人員透露金融監管信息的;
(十一)其他嚴重違反金融監管責任制的行為。
第十四章 附則
第九十二條 《責任制》中,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重慶營業管理部的金融監管職能與分行相同。
第九十三條 各分行可根據《責任制》制定實施細則。
第九十四條 中國人民銀行已頒發的規章制度中,關于金融監管職責和劃分的規定與《責任制》不一致的,以《責任制》為準。
第九十五條 《責任制》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2009年)
2009-12-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3-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修正)
200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的若干規定
1983-03-05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 附:修正本
1982-12-10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1994-03-22血液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知識產權局等部門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04-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民銀行、監察部等部門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的通知
2011-05-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的決定
2011-04-22國家人口計生委關于印發加強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2-15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0-01-0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10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10-04-0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1993-08-02國務院關于調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的通知
2009-05-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管理工作的意見
2009-04-10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
2009-03-01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