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損害調查信息查閱與信息披露規定》已經2006年5月17日商務部第五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部長:薄熙來
二○○六年八月四日
產業損害調查信息查閱與信息披露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證產業損害調查工作公開、公平和公正,保障利害關系方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的規定,制訂本規定。
第二條 反傾銷和反補貼中有關產業損害調查的信息查閱和披露活動應當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負責實施本規定。
第四條 本規定所稱的利害關系方包括以下范圍:
(一)被調查產品的外國(地區)生產者、出口經營者、國內進口經營者,或者該產品生產者、出口經營者、進口經營者的行業組織或者其他組織;
(二)被調查產品的出口國(地區)的政府;
(三)國內同類產品的生產者,或者該產品生產者的行業組織或者其他組織;
(四)其他。
第五條 本規定所稱信息查閱,是指案件的所有利害關系方可以到商務部貿易救濟措施公開信息查閱室(以下簡稱公開信息查閱室)查找、閱覽、摘抄、復印與案件產業損害調查有關的公開信息。
第六條 本規定所稱信息披露,是指在案件最終裁定作出前的合理時間內,商務部向利害關系方告知案件產業損害裁定所依據的基本事實。
第二章 信息查閱
第七條 所有利害關系方可以查閱與案件產業損害調查有關的公開信息,但本規定第九條規定的信息除外。
第八條 本規定第七條所稱的公開信息包括:
(一)申請書及其附件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
(二)利害關系方登記參加產業損害調查活動的申請材料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
(三)利害關系方提供的產業損害調查問卷及補充問卷答卷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
(四)利害關系方在產業損害調查過程中向商務部提交的其他申請材料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包括召開產業損害調查聽證會、延期遞交答卷、產品范圍調整、國內生產者排除等申請材料;其他利害關系方對相關申請提出的意見或評論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
(五)相關利害關系方對其他利害關系方有關保密信息申請及其提供的保密信息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所提出的評論意見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
(六)產業損害調查聽證會等的會議記錄或紀要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
(七)商務部發布的公告、通知,包括立案、初裁和終裁等公告;參加產業損害調查活動申請登記、發放調查問卷、實地核查、舉行聽證會、采取抽樣調查的決定等通知;
(八)商務部有關產業損害最終裁定所依據的基本事實披露材料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
(九)商務部在產業損害調查過程中獲得或制作的其他可以公開的資料。
第九條 任何信息如不能在公開渠道獲得,且一旦被公布,將會導致其他競爭者實質性的獲利,或對信息提供者或信息來源者造成實質性的不利影響,或造成其他不利影響,該信息應被視為是保密信息。
任何本質上具有保密性質的信息或者利害關系方要求作為保密信息的信息,在利害關系方說明正當理由后,商務部應對此類信息按保密信息處理。
第十條 利害關系方向商務部提供相關信息時,應注明為公開信息還是保密信息。未注明保密與否的,商務部可以將該信息視為公開信息。
第十一條 利害關系方在提供保密信息時應書面說明申請保密的理由并同時提供此類信息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利害關系方要求對已提供材料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修改或補充的,也應同時提供有關修改或補充內容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并附修改說明。
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應當合理表達保密信息的實質內容。特殊情況下,利害關系方在得到商務部批準后,可以不提供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但應書面說明無法提供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的充分理由。
第十二條 利害關系方不提供保密信息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或者提供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不足以合理表達保密信息的實質內容,或者利害關系方無法提供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的申請理由不充分的,商務部可以要求其撤回申請。利害關系方不撤回申請的,商務部可以對該信息不予考慮,除非商務部能自其他適當來源充分證實該信息是正確的。
第十三條 商務部認為利害關系方申請保密的理由不符合本規定要求的,應自收到有關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之日起7日內向利害關系方說明理由并給予其合理的時間對此進行評論。如商務部決定對利害關系方提供的信息不予考慮的,應及時以書面的方式通知該利害關系方,商務部自其他適當的來源充分證實該信息為正確的除外。
第十四條 商務部應在收到利害關系方提供本規定第八條所列的相關材料后7個工作日內,將此類材料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提交公開信息查閱室1份供查閱。
商務部制作或獲得的本規定第八條所列的其他相關信息的公開文本或非保密概要,如無特殊情形,一般應當在文件形成后10日內送交公開信息查閱室。
第十五條 在產業損害調查過程中,案件的所有利害關系方可以在工作時間內到公開信息查閱室查閱與案件產業損害調查有關的所有公開信息。
最終裁定公布后的6個月內,案件的利害關系方也可以查閱相關公開信息。
第十六條 利害關系方在查閱公開信息時,應當出具能夠證明其身份的文件,并進行登記。
第十七條 利害關系方可以查找、閱覽、摘抄、復印公開信息,但不得將公開信息原件帶離公開信息查閱室。
第三章 信息披露
第十八條 在遵守保護保密信息要求的前提下,在案件最終裁定作出前的合理時間內,商務部應告知已參加產業損害調查活動登記的利害關系方和國內申請人有關產業損害最終裁定所依據的基本事實,并告知其他未登記的利害關系方可以到公開信息查閱室查閱有關披露材料。
第十九條 本規定第十八條所稱基本事實的內容通常包括:
(一)產業損害調查期及產業損害調查程序;
(二)國內同類產品認定所依據的因素或數據;
(三)國內產業認定所依據的因素或數據;
(四)累積評估認定所依據的因素或數據;
(五)傾銷或補貼產品的進口數量(絕對數量及或相對數量)和進口價格的數據;
(六)評估國內產業是否受到損害的有關經濟因素或數據;
(七)有關被調查的國家(地區)存在進一步對國內產業影響的因素或數據;
(八)利害關系方提供的相關信息的采信情況,包括可獲得最佳信息的使用及其理由等;
(九)其他對裁決產生實質影響的信息。
第二十條 商務部通常應在作出最終裁定30日之前進行信息披露。特殊情況下,如在上述時間內不適合作出部分事實披露的,商務部應于其后的最終裁定作出前的合理時間內作出披露。
第二十一條 信息披露應采用書面形式。信息披露可以直接向各有關利害關系方作出,也可以向其代理人作出。
第二十二條 信息披露后,利害關系方可以在10日內以書面方式向商務部提出評論意見。
第二十三條 對利害關系方在規定時間內提供的評論,商務部應予以考慮,合理的內容應在最終裁定中予以采納。最終裁定所依據的基本事實因此有所不同的,在不影響案件調查程序正常進行的情況下,商務部仍應迅速將此信息予以披露,相關利害關系方可以對此提出評論。
第四章 附則
第二十四條 涉及復審案件有關的產業損害調查信息查閱和信息披露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本規定由商務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實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九號)
2010-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領事條約》的決定
1995-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性區域組織的決定
1997-02-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3-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2003修正)
2003-12-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2002-04-28臺灣省出席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2002-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農業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山東省救災物資儲備庫管理辦法
2014-12-24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2014-04-25關于外商參與打撈中國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10-22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
2012-07-10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序做好支援甘肅舟曲災區有關工作的通知
2010-08-10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通知精神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2010年元旦、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09-12-28國務院關于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
2010-01-0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若干意見的通知
2009-10-03文化產業振興規劃
2009-09-26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
2009-0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及周邊建筑安全管理的通知
2008-10-15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管理條例
2008-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07修訂)
2007-09-25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衛生監督執法車輛管理的通知
2007-07-10國務院關于修改《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的決定
2007-07-20國務院關于成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07-06-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
2007-05-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布河北塞罕壩等19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200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