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第二章 建設內容與補助標準第三章 申報與下達第四章 組織實施第五章 檢查驗收第六章 附則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農村沼氣國債項目(以下簡稱“農村沼氣項目”)的管理,規范項目建設行為,使項目達到預期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管理的通知》(國辦發[1999]16號)和基本建設管理的要求,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農村沼氣項目應緊密圍繞生態環境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堅持進村入戶,優化農村能源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生態良性循環,推進農村小康建設。 第三條 農村沼氣項目建設必須堅持突出重點、集中連片的原則。項目建設主要安排中西部地區,重點在西部地區,并與退耕還林還草相結合。在退耕還林還草地區,只要具備沼氣建設的相關條件,在項目的安排上應予優先考慮。項目安排要集中建設形成規模,沼氣項目戶的安排要相對集中,項目村(自然屯)的項目戶要達到 80%以上。 第四條 農村沼氣項目建設必須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項目區要有傳統的養殖習慣,要有一定的工作基礎。項目戶建設數量要與當地的專業技術隊伍數量和服務能力相匹配。要遵循自然規律,北方寒冷地區發展沼氣應采取保溫或增溫措施。 第五條 農村沼氣項目建設必須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的原則。必須加強領導,建立合理的投資機制,發揮國家、集體、農民等各方面的積極性。要尊重農民的意愿,充分考慮農民的資金投入能力,不能搞強迫命令和一刀切。 第六條 農村沼氣項目建設必須堅持保證質量、安全生產的原則。堅持兩個必須,即沼氣建設必須實行標準化和專業化施工,施工人員必須持有沼氣生產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實施就業準入制度。 第七條 農村沼氣項目建設必須堅持技術規范、綜合建設的原則。要按照規范設計沼氣池建設與改廁、改圈、改廚(以下簡稱“一池三改”)同步進行,鼓勵與改路、改水相結合,營造生態家園,使建池農戶獲得綜合效益。
第二章 建設內容與補助標準第八條 農村沼氣項目以“一池三改”為基本單元,即戶用沼氣池建設與改圈、改廁和改廚同步設計、同步施工。 第九條 “一池三改”的基本要求:
(一)沼氣池。建設容積為8立方米左右,重點推廣“常規水壓型”、“曲流布料型”、“強回流型”、“旋流布料型”等池型,每種池型均要實現自動進料、并應配備自動或半自動的出料裝置。
(二)改圈。圈舍要與沼氣池相連,水泥地面,混凝土預制板圈頂。北方地區要建成太陽能暖圈,并采取保溫措施。
(三)改廁。廁所與圈舍一體建設,與沼氣池相連。廁所內要安裝蹲便器。
(四)改廚。廚房內的沼氣灶具、沼氣調控凈化器、輸氣管道等安裝要符合相關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廚房內爐灶、廚柜、水池等布局要合理,室內灶臺磚壘,臺面貼瓷磚,地面要硬化。 第十條 一個“一池三改”基本建設單元,中央投資補助標準為:西北、東北地區每戶補助1200元,西南地區每戶補助1000元,其它地區每戶補助800元。補助對象為項目區建池農戶。 第十一條 中央投資主要用于購置水泥等主要建材,沼氣灶具及配件等關鍵設備,以及支付技術人員工資等。 第十二條 要因地制宜地引導開展以沼氣為紐帶的“四位一體”、“豬沼果”和“五配套”等生態家園模式建設,推廣沼氣綜合利用技術,幫助建池農戶取得綜合效益。
第三章 申報與下達第十三條 申請農村沼氣項目建設的縣要具有沼氣生產技術力量,每個項目縣持有“沼氣生產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術人員不少于20人。 第十四條 項目區農民應有養殖習慣,項目村70%以上的農戶應有一定的養殖業規模,每戶存欄不少于3頭豬單位。 第十五條 當地農民應有發展沼氣的積極性,擬建項目戶必須主動申請,并有完成項目建設的資金自籌能力。 第十六條 當地政府具有相應的資金配套能力。申報項目時,地方政府的財政或計劃部門要出具配套資金承諾證明。 第十七條 各級農村能源主管部門負責沼氣項目的組織實施和建設管理工作,各級計劃部門負責沼氣項目投資計劃的審核和監督檢查。 第十八條 各省農村能源主管部門負責編制本省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編寫,必須對擬上報項目進行實地調查研究,落實到具體的縣、鄉、村、戶,對項目必要性與可行性、項目建設方案與內容、投資籌措、組織與管理等進行實事求是的研究與分析。 第十九條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由各省農村能源主管部門會同省發展計劃部門編省農村能源主管部門文號聯合上報農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部負責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批復。 第二十條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投資計劃下達到農業部后,由農業部負責編制年度投資計劃安排方案,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定后,由農業部行文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下達各地。 第二十一條 對已下達的項目,不得隨意調整建設內容、建設標準、建設規模和建設地點等,如確需進行調整,必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農村能源主管部門會同省發展計劃部門具體審核后提出申請,報原批準部門審批。
第四章 組織實施第二十二條 農村沼氣項目的建設與管理要建立行政領導責任人制度。要明確分工,一級向一級負責,逐級落實責任。各級農村能源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項目的經常性監督管理,監督項目資金使用、招標采購、施工建設等,保證建設質量和中央資金足額補助到農戶。 第二十三條 農村沼氣項目的建設與管理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各項目縣農村能源推廣管理機構為項目法人。項目法人對本縣項目的申報、建設實施、資金管理及建成后的運行管理等全過程負責。對建設質量負終身責任。對于項目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混亂、建設質量存在嚴重問題等,要追究項目法定代表人的責任。 第二十四條 農村沼氣項目建設必須執行相關國家或行業標準,具體包括:《農村家用水壓式沼氣池標準圖集》(GB/T4750-2002)、《農村水壓式沼氣池質量檢查驗收標準》(GB/T4751-2002)、《農村家用水壓式沼氣池施工操作規程》(GB/T4752-2002)、《農村家用沼氣管路設計規范》(GB/T7636-87)、《農村家用沼氣管路施工安裝操作規程》(GB/T7637-87)、《農村家用沼氣發酵工藝規程》(GB/T9958- 88)、《家用沼氣灶》(GB/T3606-83),以及《沼氣生產工國家職業標準》等。各地要嚴格按照這些規程和標準,逐村調研,逐戶設計,統一施工。 第二十五條 農村沼氣項目建設實行職業準入制度。從事沼氣池建設的施工人員必須獲得“沼氣生產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持證上崗。要組織專業隊承包建設,按合同管理,施工隊要包建設、包質量、包建后服務。各地的建設任務要與沼氣生產工數量相匹配。 第二十六條 對戶用沼氣灶具及配件等關鍵設備和項目建設需要的水泥等主要原材料,進行公開招標采購。招投標活動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及國家其他有關招投標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 農村沼氣項目要按照國家工程建設監理的有關規定,由有資質的工程監理機構對項目建設進行監理。 第二十八條 項目縣農村能源管理部門要加強工程建設的監督管理,要組織專門人員駐村入戶,監督工程建設質量,監督中標單位按照合同供應設備和做好售后服務。 第二十九條 農業部制定統一的項目用戶檔案卡片(見附件),對每個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全程跟蹤管理。檔案卡一式2份,分別由建池農戶和縣農村能源管理部門保存。 第三十條 項目承擔單位必須在建設沼氣池的同時,同步在設施上刻上編號、建設時間等永久性標志,編號、建設時間要與建設檔案的編號和建設時間相一致,以便核查驗收和建后跟蹤服務。 第三十一條 加強項目信息化管理。各省每季度末向國家項目管理系統報告項目進展和已完成項目的檔案資料。農業部匯總后,在中國農業信息網公布。 第三十二條 所有項目村建立項目公示制度,對建設任務、資金補助、物資分配等情況在村務公開欄中進行公示。 第三十三條 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技術服務等都要依法訂立合同。各類合同都要有明確的質量要求、履約擔保和違約處罰條款、以及雙方明確的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四條 各地可探索實施物業化管理等其他有利于項目質量的管理措施。 第三十五條 各級農村能源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沼氣業務培訓工作。要通過沼氣技術、項目管理、合同管理、財務管理、招標采購等知識的講授,進一步提高農村能源系統管理人員特別是縣級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充分利用各地的農村能源培訓基地,加大技術人員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力度,滿足沼氣建設發展需要。要利用廣播、電視、現場演示、發放科普材料等形式,讓沼氣戶熟練掌握沼氣池維護管理和綜合利用技術,提高沼氣池的使用壽命和綜合效益。 第三十六條 農村沼氣項目資金應設專賬管理,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五章 檢查驗收第三十七條 各級發展計劃部門要加強對項目的中央補助資金到位及使用情況等的督查。 第三十八條 農業部沼氣產品及設備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和各分中心,負責對項目區的沼氣池運行情況、沼氣灶具和配套產品的技術指標進行定期抽檢,每年項目縣抽檢率不少于10%,每季度提交抽檢報告。 第三十九條 農業部和各省要設立舉報電話,接受公眾對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各種違規問題的檢舉揭發,并獎勵舉報有功人員,及時查處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各種違規問題。 第四十條 通過檢查或審計,對項目管理和實施工作成效突出的省份,在下一年度投資中予以傾斜。對于發現問題的省份,將向農村能源主管部門發出整改通知,提出整改要求和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的建議。農業部將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和整改情況等,給予通報批評、減少下一年度項目安排規模、直至停止該省1-3年新上項目的處罰。 第四十一條 省級農村能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沼氣項目竣工驗收工作。驗收以縣為單位,嚴格按照批復的可研報告、項目計劃文件、建設標準、技術規范、施工合同等進行。驗收要在村級項目建設任務完成后3個月內組織進行,并形成驗收報告,報農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備案。農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抽驗。
第六章 附則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第四十三條 本辦法由農業部負責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2015年修訂)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2008-12-27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3-03-2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1990-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1994-03-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199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郵票過渡性安排的意見
1998-07-12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機關具體產生辦法
1999-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修正]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決定
2000-03-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6第三次修訂)
2005-10-27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31關于外商參與打撈中國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浙江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2-09-0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11-07-19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1-06-26中國2010年世博會《上海宣言》
2010-10-31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原產于赤道幾內亞部分商品實施零關稅的通知
2010-06-09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6-10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201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