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鼓勵和引導農民股份合作企業健康發展,保護其合法權益,加強規范化管理,進一步繁榮農村經濟,根據憲法和國家有關法規、政策,特制定本暫行規定。
第二條 本暫行規定所稱農民股份合作企業是指,由三戶以上勞動農民,按照協議,以資金、實物、技術、勞力等作為股份,自愿組織起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接受國家計劃指導,實行民主管理,以按勞分配為主,又有一定比例的股金分紅,有公共積累,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經依法批準建立的經濟組織。
第三條 農民股份合作企業(以下簡稱企業)是勞動農民的合作經濟,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是鄉鎮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農村經濟的重要力量。
第四條 企業的主要任務是:發展農村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支援農業生產,增加農民和國家財政收入,發展出口創匯生產,為大工業配套和服務,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五條 企業在國家法律允許范圍內,可以興辦工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商業、飲食服務業以及其他開發性事業。
第六條 開辦企業須持有村民委員會證明,并提交合股者的協議書和企業股份合作章程(見附件:《農民股份合作企業示范章程》)等文件報鄉級以上鄉鎮企業主管部門批準,依法辦理工商、企業法人和稅務登記。
第七條 企業股份資產屬舉辦該企業的全體成員集體所有,由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董事會代表全體股東行使企業財產的所有權。
企業在稅后利潤中,必須提取一部分作為不可分割的公共積累。
第八條 企業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依法享有自行確定企業的組織管理機構、經營方式、生產計劃、產品銷售、資金使用、計酬形式、收益分配、職工招聘或辭退等權利。
第九條 企業招聘職工應根據國家有關勞動法規,雙方簽訂書面的勞務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包括期限、報酬和勞保福利待遇等。
有條件的企業應逐步建立職工退休勞動保險制度。嚴禁企業招用童工。
第十條 企業實行按勞分配和按股分紅相結合以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方式。
經營者的報酬可以從優,但一般最高不得超過職工平均工資和獎金收入的五倍。個人收入超過國家規定征稅標準的,應依法交納個人收入調節稅。
第十一條 企業領取營業執照后,應在30日內向當地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手續,接受稅務機關的管理和監督。
企業應按國家對集體企業征稅的有關規定,依法納稅。企業減免稅款必須轉入生產發展基金,全部用于發展生產,不得作為盈利用于分配。
第十二條 企業應注重自身積累。根據生產發展需要,可以擴股或增股,也可以向銀行(信用社)申請貸款。
第十三條 生產列入國家計劃產品、名優新特產品、出口產品和市場緊缺商品的企業,在稅收、信貸、能源、原材料和運輸等方面,享受鄉鎮集體企業同等待遇。
第十四條 企業應執行國家制定的鄉村集體企業財會制度,加強財務管理。
企業各項專用基金、經營費用和補農建農基金,可按鄉村集體企業的標準提取和列支。股金分紅中相當于儲蓄利息部分,企業可按有關規定列入生產經營成本。
企業應按農業部、財政部[1988]農(企)字10號文件規定,及時、足額向鄉鎮企業主管部門交納管理費。
第十五條 企業稅后利潤分配,應有60%以上用于擴大再生產(其中50%作為不可分割的公共積累),其余40%用于股金分紅(股金分紅一般不得超過稅后利潤的20%)、集體福利基金、職工獎勵基金等,具體比例由各地確定。
第十六條 企業應實行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制度。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是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可選舉產生董事會作為常設機構。董事會向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負責,決定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重大問題。
第十七條 企業的廠長(經理)由董事會在董事中選舉或對外招標聘任。廠長(經理)對企業董事會負責,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八條 企業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和廠長(經理)負責制。
第十九條 股份是投資入股者在企業財產中所占的份額。為保證企業穩定發展,企業必須加強股份管理。入股者一般不得退股。個別因特殊情況要求退股的,在注冊資本不減少的前提下,經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或董事會批準可以退股。股權可依法繼承、轉讓、饋贈,但須向企業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或董事會申報,并辦理有關手續。
第二十條 企業改變名稱、合并、分立、遷移、歇業、終止或其他登記事項,須向原批準和發證機關申請辦理手續。
第二十一條 企業分立、合并或終止時,必須保護其財產,依法清理債權債務。公共積累或其剩余部分的處理,可以用于發展新企業,可以作為股份對外入股,可以用于支農建農,也可以用于建立職工保險,福利基金等,但不得分給職工個人。具體由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決定。企業破產,應組建清產組織,依法進行清算,以企業財產承擔有限責任。
第二十二條 企業的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借口,平調、侵占和無償使用企業的資金、設備、產品和勞力。企業按縣以上人民政府的明文規定交納費用后,有權抵制和拒付其他各種攤派。
第二十三條 企業必須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消費者的利益,開展合法的生產經營活動。違者,由有關行政主管機關責令改正。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的鄉鎮企業管理部門是企業的主管部門,負責對企業進行指導、管理、監督、協調和服務。
第二十五條 本規定由農業部負責解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鄉鎮企業主管部門可根據規定制定實施辦法。
第二十六條 本規定自頒發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2008-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2006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7-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決定(2005)
2005-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6-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
1979-09-13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10-28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6-03-15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2-19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4-07-24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3-10-17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水利事業費管理辦法
2000-03-05國務院關于支持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3-07-15國務院關于貴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3-03-05國務院關于浙江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關于開展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3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1-03-19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2011-01-2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0-10-16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07-23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2010-04-24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
2010-04-1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