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注冊會計師運用分析程序,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準則適用于注冊會計師執行財務報表審計業務。
第三條 本準則所稱分析程序,是指注冊會計師通過研究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作出評價。
分析程序還包括調查識別出的、與其他相關信息不一致或與預期數據嚴重偏離的波動和關系。
第四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將分析程序用作風險評估程序,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在審計結束時運用分析程序對財務報表進行總體復核。
注冊會計師也可將分析程序用作實質性程序。
第二章 分析程序的性質和目的
第五條 在實施分析程序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將被審計單位的財務信息與下列各項信息進行比較:
(一)以前期間的可比信息;
(二)被審計單位的預期結果或者注冊會計師的預期數據;
(三)所處行業或同行業中規模相近的其他單位的可比信息。
第六條 在實施分析程序時,注冊會計師還應當考慮下列關系:
(一)財務信息各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
(二)財務信息與相關非財務信息之間的關系。
第七條 注冊會計師實施分析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包括從簡單的比較到使用高級統計技術的復雜分析。
分析程序可以運用于合并財務報表、組成部分的財務報表以及財務信息的要素。
第八條 注冊會計師實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
(一)用作風險評估程序,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
(二)當使用分析程序比細節測試能更有效地將認定層次的檢查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時,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實質性程序;
(三)在審計結束或臨近結束時對財務報表進行總體復核。
第三章 用作風險評估程序
第九條 在實施風險評估程序時,注冊會計師應當運用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
第十條 注冊會計師在將分析程序用作風險評估程序時,應當遵守《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相關規定。
第四章 用作實質性程序
第一節 總 體 要 求
第十一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針對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實質性程序。實質性程序包括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包括披露,下同)的細節測試以及實質性分析程序。
用作實質性程序的分析程序稱為實質性分析程序。
第十二條 在設計和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主要因素:
(一)確定實質性分析程序對特定認定的適用性;
(二)對已記錄的金額或比率作出預期時,所依據的內部或外部數據的可靠性;
(三)作出預期的準確程度是否足以在計劃的保證水平上識別重大錯報;
(四)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
第二節 確定實質性分析程序對特定認定的適用性
第十三條 實質性分析程序通常更適用于在一段時期內存在可預期關系的大量交易。
在信賴實質性分析程序的結果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實質性分析程序存在的風險,即分析程序的結果顯示數據之間存在預期關系而實際上卻存在重大錯報。
第十四條 在確定實質性分析程序對特定認定的適用性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如果針對特別風險僅實施實質性程序,注冊會計師應當使用細節測試,或將細節測試和實質性分析程序結合使用,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二)針對同一認定的細節測試。在對同一認定實施細節測試的同時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可能是適當的。
第三節 數據的可靠性
第十五條 數據的可靠性受其來源及性質的影響,并有賴于獲取該數據的環境。
在確定實質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數據是否可靠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可獲得信息的來源;
(二)可獲得信息的可比性;
(三)可獲得信息的性質和相關性;
(四)與信息編制相關的控制。
第十六條 當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時,如果使用被審計單位編制的信息,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測試與信息編制相關的控制,以及這些信息是否在本期或前期經過審計。
第四節 作出預期的準確程度
第十七條 在評價作出預期的準確程度是否足以在計劃的保證水平上識別重大錯報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主要因素:
(一)對實質性分析程序的預期結果作出預測的準確性;
(二)信息可分解的程度;
(三)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的可獲得性。
第五節 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
第十八條 在設計和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時,注冊會計師應當確定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
在確定該差異額時,注冊會計師應當主要考慮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及相關認定的重要性和計劃的保證水平。
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降低可接受的差異額應對重大錯報風險的增加。
第十九條 如果在期中實施實質性程序,并計劃針對剩余期間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本準則第十三條至第十八條所述的因素如何影響針對剩余期間獲取充 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的能力,并考慮某類交易的期末累計發生額或賬戶期末余額在金額、相對重要性及構成方面能否被合理預期。
第五章 用于總體復核
第二十條 在審計結束或臨近結束時,注冊會計師應當運用分析程序對財務報表進行總體復核,以確定財務報表整體是否與其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一致。
如果識別出以前未識別的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重新考慮對全部或部分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評估的風險,并在此基礎上重新評價之前計劃的審計程序。
第六章 調查異常項目
第二十一條 當通過實施分析程序識別出與其他相關信息不一致或者偏離預期數據的重大波動或關系時,注冊會計師應當進行調查并獲取充分的解釋和恰當的佐證審計證據。
第二十二條 在調查異常波動和關系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在詢問管理層的基礎上采取下列措施:
(一)將管理層的答復與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以及在審計過程中獲取的其他審計證據進行比較,以印證管理層的答復;
(二)如果管理層不能提供解釋或者解釋不充分,考慮是否需要運用其他審計程序。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三條 本準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
2013-09-26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三號
2009-04-24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2008-03-1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和立即行動消除最惡劣形式的童工勞動公約》的決定
2002-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我國加入《反對劫持人質國際公約》的決定
199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84-09-20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使用暫行辦法
1996-08-10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200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8-15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4號國務院令
2013-01-30國務院關于發布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12-10-31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1-12-28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1-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全國人口普查條例
2010-05-24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2009-08-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的通知
2008-04-17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08-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
2007-12-30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
2007-05-28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于公布《城市公共交通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2007-04-1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7-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