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貫徹執行“教育、感化、挽救”的
勞動教養工作方針,提高勞動教養學校工作質量,根據《關于舉辦勞動教養學校的試行方案》,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勞動教養學校上等級評選應堅持嚴格標準、講究實效、實事求是的原則。
第三條 勞動教養學校上等級是在已辦成勞動教養學校的基礎上評選;未辦成勞動教養學校的,不得參加評選。
第四條 勞動教養學校上等級分為省級勞動教養學校和部級勞動教養學校兩個等級。
第五條 勞動教養學校根據考核指標評定等級。
考核指標分為基本考核指標和專項考核指標。
第六條 省級勞動教養學校應當具備以下五項基本考核指標:
(一)基本上實現了“六三”制;
(二)有一個團結奮進的領導班子,有一支事業心強遵守法紀的干警隊伍,未發生干警嚴重違法違紀現象;
(三)未發生勞動教養人員重大惡性事故和非正常死亡事件,逃跑率控制在0.5%以內,無三人以上(含三人)的集體逃跑事件;
(四)有固定的勞動生產項目,經濟效益較好;
(五)生活衛生達到《勞動教養人員生活衛生管理辦法》的規定要求。
第七條 省級勞動教養學校專項考核指標應當達到90分以上。
專項考核指標為以下10項,每項10分;
(一)場所有健全的教育機構。所設教育科(股)。勞動教養人員在300人以上的場所教育科(股)內設政治、文化、技術研究室。勞動教養人員在300人以下的場所教育科(股)內設專人負責政治、文化、技術教育工作。大中隊設專職教育干事。教育工作的制度完整配套,落實較好。
(二)建立了以干警為主體的師資隊伍。教師總數占勞動教養人員的5%,其中,政治教師占2%,文化、技術教師占3%,干警專(兼)職教師占教師總數80%以上。教育工作基礎資料(教案、課堂教學記錄、勞教人員學籍檔案、談話記錄等)完備無缺。
(三)勞動教養人員政治教育入學率達100%,文化教育入學率達95%,技術教育入學率達85%。
(四)政治教育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統考,及格率達95%以上,文化教育獲證率達70%,技術教育獲證率達60%。
(五)建立了出入所教育隊(班),出入所教育時間分別達到20天和一個月。
(六)從事管教工作的干警同勞動教養人員個別談話每月不少于15人次,且有統一的談話記錄。
(七)難改造人員轉化率達80%,勞動教養人員所內改好率達85%。
(八)教育設施能夠適應辦學需要,教育經費有確實保證,達到每人每月不少于3元,并做到專款專用。
(九)場所設圖書室,中隊有閱覽室、文化活動室和板報。場所辦有一份勞動教養工作小報。每周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每年至少舉行兩次文體比賽活動。
(十)幫教落實率達60%。
第八條 部級勞動教養學校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備第六條規定條件,且專項考核指標達到95分以上;
(二)連續兩年以上保持省級勞動教養學校;
(三)在全國勞動教養系統工作成績突出;
(四)在第七條專項考核指標中,勞動教養人員文化教育獲證率達到80%、技術教育獲證率達到70%;難改造人員轉化率達到85%;勞動教養人員所內改好率達到90%;幫教落實率達到70%。
第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根據上等級評選條件確定參加上等級考核單位的資格。
第十條 司法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分別成立勞動教養學校升級考評委員會,負責部級和省級勞動教養學校的審批工作。
第十一條 具備上等級考核資格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勞教局(處)考核后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勞動教養學校升級考評委員會。省級學校由省勞動教養學校升級考評委員會審批,部級學校由省勞動教養學校升級考評委員會審核同意后,報司法部勞動教養學校升級考評委員會審批。
第十二條 勞動教養學校上等級評選工作,原則上每年進行一次。對已評定等級的勞動教養學校每兩年考核一次,不能保持原等級標準的單位,應當予以降級或者撤銷等級稱號。
第十三條 被批準為部級勞動教養學校的單位,由司法部發給證書并給予適當物資獎勵。被批準為省級勞動教養學校的單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教養委員會發給證書并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對辦學有功人員可以給予適當獎勵。
第十四條 在勞動教養學校上等級評選活動中,弄虛作假的,除撤銷等級決定外,還應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第十五條 本規定由司法部負責解釋。
第十六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附: 勞動教養學校上等級評選實施辦法
一、根據《關于勞動教養學校上等級的評選規定》(以下簡稱《評選規定》)制定本辦法。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勞教局(處)負責省級勞動教養學校的考核驗收工作;司法部勞教局負責部級勞動教養學校的考核驗收工作。
三、勞動教養學校上等級評選考核期為二年,即從申請上等級之日前二年計算。
四、《評選規定》第六條“基本考核指標”中以下概念的含義:
1.“基本上實現了六·三制”是指每日六小時勞動三小時學習的制度,根據勞動教養單位的不同情況可按全年總平均課時計算。每年完成的教育時間數,工業單位達720課時,農業單位達640課時(包括每期出入所課堂教育的平均課時,政治基礎教育、分類教育、文化技術教育課時)。考核驗收方法;查閱場所教育科、大中隊的教育時間統計報表,教學日志,抽查教師的教案和勞動教養人員的作業、試卷等,抽查面不少于30%。
2.“嚴重違法違紀案件”是指干警因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黨紀、政紀而受到黨內嚴重警告、開除留用以上處分的案件。考核驗收方法、查閱政工、紀檢部門的有關資料。
3.“重大惡性事故和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認定標準以司法部勞教局1987年《關于勞教場所內案件統計暫行規定》為依據。考核驗收方法:查閱管理部門報案、立案、結案報告找有關部門調查了解。
4.“逃跑率控制在0.5%以內,無三人以上(含三人)的集體逃跑事件”是指年逃跑率和年內集體逃跑案發數。考核驗收方法:查閱管理部門值班記錄、逃跑記錄等有關資料;得到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勞教局(處)的確認,并要找有關人員調查了解。
5.“有固定的勞動生產項目”是指有一項或幾項穩定一年以上的生產項目,并有固定的生產場所和生產設備,勞動教養人員有固定的生產崗位,生產效益較好。考核驗收方法實地檢查,查閱生產財務部門表報資料。
6.“生活衛生達到《勞動教養人員生活衛生管理辦法》的規定要求”是指勞動教養學校生活衛生符合《管理辦法》的規定要求,并且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勞教局(處)驗收合格。考核驗收方法:實地檢查,查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勞教局(處)的驗收資料。
五、《評選規定》第七條“專項考核指標”中以下概念的含義:
1.文化教育獲證率是指獲當地教育部門頒發的掃盲、小學文化補習合格證書的人數與參加學習的人數的百分比。
2.技術教育獲證率是指獲當地
勞動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頒發的技術等級證和職業技術培訓合格證書的人數與參加學習人數的百分比。
3.勞動教養人員所內改好率是指所內改好人數與當年解除勞動教養人員總數的百分比。
4.改好的標準是指認罪認錯,服管服教;學習成績好(政治、文化、技術考試全部及格);生產勞動好(完成各項生產定額,并達到質量標準,遵守
勞動紀律);遵守所規所紀好(勞動教養期滿前一年未受任何處分)。
5.落實幫教率是指建立幫教小組或簽訂幫教協議的人數與應當落實幫教人數的百分比。應當落實幫教人數為有條件落實幫教的人數(外省籍、農村流竄人員無法落實幫教者除外)。
六、專項考核指標第一項,分解為以下5項,標準分10分:
1.設立教育科的,計2分,未設專門教育機構的,不計分。
2.教育科內有政治、文化、技術教研室和內勤,并有專兼職人員的,計2分,缺一項扣1分。
3.大中隊設專職教育干事的計2分,有一個大隊或中隊未設的,扣2分。
4.教育工作制度健全、能夠認真執行的,計2分,執行不好的,扣1分。
5.基礎工作表報簿冊齊全,填寫及時準確的,計2分,表報簿冊不全,填寫不及時、不準確的,扣0.1-0.5分。
考核驗收方法:查閱建立機構、任命人員的呈批文件,檢查教育制度、計劃、教案、教學日志等原始材料,抽查表報簿冊,找有關人員調查了解。
七、專項考核指標第二項,分解為以下5項,標準分10分;
1.教師總數占勞動教養人員總數5%以上的,計3分,每下降1%扣1分。
2.教師總數中,政治教師占40%的,計1分,每減少5%扣0.3分。
3.教師總數中,文化、技術教師占數60%,計1分,每減少5%扣0.3分。
4.干警專兼職教師占教師總數80%的,計3分,每減少5%扣0.5分。
5.教學基礎資料(教案、教學日志、教研活動記錄等)完備無缺的,計2分,缺一項扣0.5分。
考核驗收方法:查閱教師聘任書、教師登記表;查閱教學基礎資料,找有關人員調查了解。
八、專項考核指標第三項,分解為以下3項,標準分10分:
1.政治教育入學人數應按在所人數計算,連續兩年達到100%,計4分,每下降1%扣0.5分。
2.文化教育按應入學人數計算,連續兩年達到95%的,計3分,每下降1%扣0.5分。
3.技術教育按應入學人數計算,連續兩年達到85%的,計3分,每下降1%扣0.5分。
考核驗收方法:核實在所勞動教養人員數,學員登記表,班級名冊;檢查勞動教養人員課堂筆記、作業等。
九、專項考核指標第四項,分解為以下3項,標準分10分:
1.政治教育按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勞教局(處)二年中組織的統考,每次及格率達95%的,計4分,每下降10%扣1分。
2.文化教育獲證率連續兩年達到70%的,計3分,每下降10%扣1分。
3.技術教育獲證率達到60%的,計3分,每下降10%扣1分。
考核驗收方法:考查入學人數、參考人數;查閱各種證書、試卷;調查有關部門、人員。
十、專項考核指標第五項,分解為以下5項,標準分10分:
1.建立入所隊,有專人負責的,計2分,缺一項扣1分。
2.入所教育按規定內容進行的,計2分,缺一項扣0.5分。
3.建立出所隊,有專人負責的,計2分,缺一項扣1分。
4.按規定內容進行出所教育的,計2分,缺一項扣0.5分。
5.入所教育時間保證30天以上,出所教育保證20天以上的,計2分,每減少5天扣1分。
考核驗收方法:檢查機構、人員;查閱教學資料、勞動教養人員入出所教育檔案;實地檢查和找有關人員調查。
十一、專項考核指標第六項,分解為以下2項,標準分10分;
1.從事管教工作的干警每月個別談話教育15人次的,完成率連續兩年達到98%的,計5分,每下降1%扣1分。
2.按規定填寫談話記錄的,計5分,記錄不符合要求的,每人次扣0.2分。
考核驗收方法:抽查一定比例的干警個別談話記錄;核查個別教育統計;找有關人員調查了解。
十二、專項考核指標第七項,分解為以下5項,標準分10分:
1.建立難改造人員審批手續的,計2分,沒有的,扣2分。
2.建立難改造人員轉化檔案的,計2分,檔案不全的,扣0.5分。
3.建立“包管包教包轉化”責任制度,包教干警對所包難改造人員每月談話4次以上的,計2分,有1人未達到的,扣0.5分。
4.難改造人員所內轉化率連續兩年達到80%的,計2分,每下降1%扣0.2分。
5.勞動教養人員所內改好率連續兩年達到85%的,計2分,每下降1%扣0.2分。
考核驗收方法:抽查一定比例的審批文件、轉化工作檔案、包教干警談話記錄;核查轉化率、改好率統計報表;找有關人員調查了解。
十三、專項考核指標第八項,分解為以下4項,標準分10分:
1.中隊有專門教室、桌椅、教具,勞動教養人員有教材的,計3分,教室、桌椅、教材每缺一項扣1分。
2.有電化教育設施,可進行電化教學的,計2分,無電教設施的,不計分。
3.教育經費保證每人每月達到3元的,計3分,達不到的,不計分。
4.教育經費能做到教育部門掌握、專款專用的,計2分,有一項做不到的,扣1分。
考核驗收方法:實地檢查;核查教育經費使用情況;找有關部門調查了解。
十四、專項考核指標第九項,分解為以下5項,標準分10分:
1.場所有圖書室,藏書按勞動教養人員人均10冊以上的,計2分,人均每減少3冊的,扣1分。
2.中隊有文化活動室,有一定文體用品的,計2分,有一個中隊沒有的,扣1分。
3.場所每個中隊有板報、墻報的,計2分,有一個中隊沒有的,扣1分。
4.場所每年舉行文、體比賽活動各一次的,計2分,少一次扣1分。
5.場所辦有小報的,計2分,沒有不計分。
考核驗收辦法:實地檢查;檢查聲像文字資料。
十五、專項考核指標第十項,分解為以下3項,標準分10分:
1.積極開展社會幫教活動,每年請社會知名人士、典型模范人物來所幫教三次以上的,計3分,少一次扣1分。
2.每年組織勞動教養人員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兩次以上的,計2分,少一次扣一分。
3.社會幫教落實人數達到70%的,計5分,每減少1%扣1分。
考核驗收方法;檢查社會幫教記實資料;查閱聯合幫教協議;找有關人員調查了解。
十六、根據《評選規定》規定的條件,要求上等級(或晉升)的單位,應當于每年一月三十一日前提出書面申請。
十七、本實施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