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經貿委(經委):
為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循環經濟理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和促進產業升級,指導我國水泥工業健康持續發展,改變水泥工業產業結構不合理,整體競爭力不強的狀況,實現水泥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我委制定了《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經報請國務院批準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附件: 《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七日
附件:
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前 言
一、水泥工業基本情況
?。ㄒ唬┊a量持續增長
?。ǘ┎季众呌诤侠?/p>
(三)結構調整加快
?。ㄋ模┮幠Ia擴大
?。ㄎ澹┭b備水平提高
(六)效益同步增長
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廠點分散規模小,質量不穩標號低
?。ǘ┕に嚶浜竽芎母撸h境破壞污染大
?。ㄈ┤司a出效率低,國際比較差距大
(四)盲目擴張結構差,礦產資源浪費大
三、發展環境及需求預測
(一)發展環境
?。ǘ┬枨箢A測
四、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走循環經濟道路
2、堅持技術進步和保護環境,樹立科學發展觀
3、堅持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培育優勢大集團
4、堅持合理布局和發展西部,統籌地區發展
?。ㄈ┌l展目標
五、地區布局
?。ㄒ唬┤A北地區
?。ǘ〇|北地區
(三)華東地區
(四)中南地區
?。ㄎ澹┪髂系貐^
?。┪鞅钡貐^
六、保障措施
前 言
水泥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原材料,水泥工業與經濟建設密切相關,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水泥仍將是人類社會的主要建筑材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泥工業得到較快的發展,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產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位。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水泥消費將繼續保持較高的水平,水泥工業也將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當前我國水泥工業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整體發展水平粗放,不符合新型工業化的要求,資源、能源消耗高,污染嚴重,生態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二是結構性矛盾突出,落后立窯水泥比重仍比較大,生產企業數量多,產業集中度低。
我國水泥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原則,加快結構調整。為指導水泥工業未來10-20年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強和改進投資管理,建立企業自我約束機制,完善有利于發展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避免投資盲目擴張,促進水泥工業健康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本專項規劃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水泥工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各部門在制定相關的發展規劃和有關政策時要體現本規劃精神,各地區制定水泥工業發展規劃也要遵循本規劃的要求。
一、水泥工業基本情況
?。ㄒ唬┊a量持續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建設規模擴大,我國水泥工業發展很快。1978年全國水泥產量6524萬噸,2005年水泥產量10.60億噸,水泥年產量凈增9.95億噸(見表1)。從1985年起我國水泥產量已連續21年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占世界總產量的48%左右。水泥產量的快速增長,從數量上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
表1、 1978年以來我國歷年水泥產量
年份 |
全國產量 |
增長量 |
增長率 |
年份 |
全國產量 |
增長量 |
增長率 |
1978 |
6524 |
?959 |
17.2 |
1992 |
30822 |
5561 |
22.0 |
1979? |
7390 |
866 |
13.3 |
1993 |
36788 |
5966 |
19.4 |
1980 |
7986? |
596 |
8.1 |
1994 |
42118 |
5330 |
14.5 |
1981 |
8290 |
304 |
3.8 |
1995 |
47561 |
5443 |
12.9 |
1982 |
9520 |
1230 |
14.8 |
1996 |
49118 |
1557 |
3.3 |
1983 |
10825 |
1305? |
13.7 |
1997 |
51174 |
2056 |
4.2 |
1984 |
12302 |
1477 |
13.6 |
1998 |
53600 |
2426 |
4.7 |
1985 |
14595? |
2293 |
18.6 |
1999 |
57300 |
3700 |
6.9 |
1986 |
16606 |
2011 |
13.8? |
2000 |
59700 |
2400 |
4.2 |
1987 |
18625 |
2019 |
12.2 |
2001 |
66104 |
6404 |
10.7 |
1988 |
21014 |
?2389 |
12.8 |
2002 |
72500 |
6396 |
9.7 |
1989 |
21029 |
15 |
0.1 |
2003 |
86200 |
13700 |
18.9 |
1990 |
20971 |
-58 |
-0.3 |
2004 |
97000 |
10800 |
12.5 |
1991 |
25261 |
4290 |
20.5 |
2005 |
106000 |
9000 |
9.3 |
?。ǘ┎季众呌诤侠?/p>
目前,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建有水泥廠。從布局上看,水泥的生產和消費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供需基本保持平衡,沒有大量的調入調出,布局已基本趨于合理。
(三)結構調整加快
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研制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裝備開始,在國家的推動下,我國水泥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1995年新型干法水泥2853萬噸,僅占總產量的6%.2000年上升到7188萬噸,占總產量的12%.2004年上升到3.2億噸,占總產量的33%.到2005年底新型干法水泥產量達到4.73億噸,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總產量的比重為45%.一年間增長12個百分點。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發展已經形成了由政府導向、市場拉動、企業自主發展的良好局面,對促進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ㄋ模┮幠Ia擴大
經過20多年發展,水泥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一批大企業集團發展壯大,對提高我國水泥工業的競爭力,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2000年,國家重點支持的十大水泥企業集團產量合計2640萬噸,僅占全國水泥總產量的4.4%.到2005年底,這一比例已提高到15%,其中安徽海螺集團產量已超過6200萬噸。
(五)裝備水平提高
水泥行業科研創新與技術開發能力不斷提高,裝備制造水平有了很大進步。目前日產2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裝備已全部國產化,日產4000噸、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裝備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日產8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和日產10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已經投產。工藝先進、技術成熟的大型國產化裝備為我國新型干法水泥加快發展提供了技術保證,同時也為我國大型水泥技術裝備出口奠定了基礎。
?。┬б嫱皆鲩L
水泥行業實現了產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長。2005年全行業實現利潤80.5億元。按統計口徑計算,60萬噸規模以上企業效益顯著,占全行業的73%,小型企業只占27%.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業的規模經濟優勢和技術經濟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不具備經濟規模和落后工藝的水泥項目已普遍不被認同。
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水泥工業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企業規模小、產品檔次偏低、落后生產能力仍占相當比重、能耗大、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等。這些問題的產生,既有長期低水平發展積累的原因,也有近兩年在市場需求拉動下,一些企業不顧產業政策,低水平盲目擴張所帶來的后果。
?。ㄒ唬S點分散規模小,質量不穩標號低
全國共有規模以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水泥企業5000多家,企業數量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平均規模僅為22萬噸,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水泥生產能力中55%左右仍為落后的立窯和小型干法中空窯,32.5級水泥等低端產品約占總產量的85%,42.5級及以上的約占12%,其余為特種水泥。我國混凝土標號大部分為C20、C30,而國外多為C50、C60.由于混凝土標號標準低,特別是立窯水泥產品質量不穩定,給工程質量帶來隱患,直接影響建筑工程的壽命。
(二)工藝落后能耗高,環境破壞污染大
與新型干法水泥相比,小立窯、濕法窯等落后工藝能耗高。由于目前采用立窯等落后生產工藝的能力還占相當比重,造成我國水泥工業整體能耗還比較高。
表2、我國各類水泥窯平均熱耗對比
窯型 |
新型干法窯 |
機立窯 |
濕法窯 |
干法中空窯 |
噸熟料千克標準煤 |
115 |
160 |
208 |
243 |
熱耗指數 |
100 |
139 |
181 |
211 |
水泥工業對環境影響主要是粉塵污染,其粉塵排放量占全國工業行業粉塵排放總量的40%左右。雖然國家對水泥行業的環保問題日益重視,水泥生產中的粉塵排放總量逐年降低,但污染問題仍很嚴重。目前多數立窯和干法中空窯企業粉塵排放濃度嚴重超標。
?。ㄈ┤司a出效率低,國際比較差距大
2005年我國水泥企業全員人均實物勞動生產率約800噸/人·年,其中小型企業僅200噸/人·年,中型企業為400—600噸/人·年,日產2000噸以上新型干法生產線,已提高到2500—4000噸/人·年。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如德國為3015噸/人·年,法國為3273噸/人·年,日本已達到15000噸/人·年。
?。ㄋ模┟つ繑U張結構差,礦產資源浪費大
在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拉動下,新增水泥產量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國家明令禁止新建的立窯水泥,當前落后生產能力的重復建設仍未得到完全有效的遏制。主要原因:一是閑置立窯生產能力在市場的刺激下恢復了產能,并擴徑改造提高產量;二是相當一部分已淘汰關閉的小水泥企業又投入生產,形成虛關實開的現象;三是在水泥市場形勢較好的西部地區,不但一些應淘汰的立窯沒有關閉,而且還有新建立窯的現象,東部地區一些水泥企業將拆除的立窯轉移到西部地區恢復生產。盲目擴張進一步加大了結構調整的難度,嚴重影響了水泥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一些水泥企業不建礦山,采用民采民運方式,不重視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合理開采利用,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也較嚴重。
三、發展環境及需求預測
?。ㄒ唬┌l展環境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發展階段,國內國際環境總體上都有利于我國加快發展。水泥工業作為基礎性原材料行業,與國民經濟關聯度比較高,隨著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鄉居民住房水平升級,都將拉動水泥工業的快速發展。此外,在國家鼓勵新型干法水泥技術推廣和實施裝備國產化政策的引導下,已經解決了制約新型干法水泥設備依賴進口的問題,降低了投資成本,為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水泥創造了有利條件。
?。ǘ┬枨箢A測
綜合考慮國情及水泥生產和消費現狀,借鑒國際工業化國家水泥消費變化經驗,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水泥消費都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根據對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水泥消費量的分析,當人均累積水泥消費量達到12—14噸,年人均水泥消費量為600—700公斤的時候,水泥消費量達到飽和,消費總量和人均消費量開始呈緩慢下滑的趨勢。2005年我國人均水泥消費量806公斤,人均累積消費量8.69噸。與發達國家相比,人均累積消費量還比較低,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水泥消費還有較大增長空間。據測算,2011—2015年間,人均水泥累積消費量將達到14噸,人均水泥消費量為900公斤,水泥年需求總量約為12.5億噸。
黨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民經濟總量翻兩番的目標,綜合考慮水泥與國民經濟各領域的關聯因素,預測2010年需求量為12億噸。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和落實,考慮到技術進步和厲行節約等因素,水泥實物消耗量將逐步減少,預測到2020年,水泥需求量也將基本維持在13億噸左右。
四、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ㄒ唬┲笇枷?/p>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原則,控制總量,以優化地區布局和結構調整為重點,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依靠技術進步,推動企業聯合重組,實現水泥工業可持續發展,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
(二)基本原則
水泥工業的發展,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堅持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走循環經濟道路
建設大中型水泥項目必須有可靠的資源保障。禁止采用破壞資源的開采方式,加強對民辦礦山環境污染的治理和整頓,對民采民運方式要進行有效監督。要重視資源綜合利用,鼓勵企業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以及砂巖、固體廢棄物等替代粘土配料,支持采用工業廢渣做原料和混合材。推廣節能粉磨、余熱發電、利用水泥窯處理工業廢棄物及分類好的生活垃圾等技術,發展循環經濟。
2、堅持技術進步和保護環境,樹立科學發展觀
水泥工業發展要堅持技術進步,廣泛推廣使用成熟、可靠的先進技術裝備,嚴格禁止低水平建設。要依法保護環境和生態,對礦區采后要進行復墾,恢復景觀地貌。對文化、旅游、高新技術和第三產業為發展重點的大城市市區及風景名勝區,今后一律不再建設水泥項目。現有水泥廠也要逐漸向遠郊或周邊地區轉移。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轉變增長方式,努力降低消耗,提高產品質量和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3、堅持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培育優勢大集團
國家鼓勵建設日產4000噸及以上規模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西部地區建設規模也應達到日產2000噸及以上,除一些受市場容量和運輸條件限制的特殊地區外,原則上不再建設日產2000噸以下規模的水泥項目。禁止建設任何落后工藝的水泥生產能力,對環境污染大、資源破壞嚴重的小水泥廠,要依法淘汰。通過兼并重組,實行產業整合,積極培育優勢企業,提高競爭能力。鼓勵大企業在消費市場兼并小企業,將具備條件的小企業改建為粉磨站、中轉庫或預拌混凝土等接替產業。努力提高散裝水泥比例。
4、堅持合理布局和發展西部,統籌地區發展
各地區要從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水泥消費水平相差較大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水泥產品附加值較低、保質期有限、不宜遠距離運輸的特點,綜合考慮資源、能源、環境容量等配套條件,合理布局,協調發展。東部地區經濟相對發達,水泥工業已形成較大規模,隨著土地、環保壓力不斷加大,應嚴格控制產能的擴張,以重點改造現有企業為主,不再鋪新攤子;中部地區石灰石資源比較豐富,交通運輸便利,水泥工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在滿足本地區水泥需求的同時也可兼顧周邊地區的需要,應依托老企業擴建日產4000噸以上生產線,盡快形成合理的經濟規模;西部地區新型干法水泥發展薄弱,應重點支持,要以減少運輸壓力和滿足本地區需求為原則,發展建設日產2000噸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淘汰落后,促進西部地區水泥工業結構升級。
(三)發展目標
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例達到70%以上,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裝備、能耗、環保和資源利用效率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到2020年,基本實現水泥工業現代化,并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控制在7億噸左右;企業數量由目前5000家減少到2000家左右,生產規模3000萬噸以上的達到10家,500萬噸以上的達到40家。
五、地區布局
各地區水泥工業的發展要按上述原則,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ㄒ唬┤A北地區
該區域石灰石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和山西省,能源條件好,靠近經濟中心,是水泥工業發展和調整的重點地區;北京和天津是重要的中心城市,環保要求高,原則上不再發展水泥,需求由周邊地區供給;內蒙古自治區應結合地域特點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生產力布局。
?。ǘ〇|北地區
該地區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大型石灰石礦區主要分布在遼寧大連、本溪、遼陽、凌原、朝陽以及吉林雙陽、磐石、輝南等地。考慮到目前東北地區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偏低,應結合淘汰落后工藝、裝備,加快發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
(三)華東地區
該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市場容量大,石灰石資源豐富,大型石灰石礦區廣泛分布在安徽懷寧、樅陽、貴池、銅陵、含山、繁昌、蕪湖等沿長江兩岸地區以及山東濟寧、棗莊、濰坊等地區。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已成為我國水泥的主要產地。這些地區應在嚴格控制總量,進行等量淘汰的前提下,加快結構調整,發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上海是重要的中心城市,沒有石灰石資源,生態和環保要求嚴格,應限制發展水泥工業。
(四)中南地區
該地區石灰石資源豐富,大型石灰石礦區主要分布在廣西沿西江流域及西部地區、廣東英德、廣州及東部地區、河南南陽、洛陽、焦作等地區以及湖北沿長江流域。廣東省經濟發展水平高,但水泥工業結構不合理,是結構調整的重點地區,鼓勵省內外大集團在廣東通過兼并重組發展新型干法水泥;廣西、湖北、湖南、河南水泥工業發展條件好,可適度發展大型熟料基地。
?。ㄎ澹┪髂系貐^
該地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大型石灰石礦區主要分布在四川中南部的峨眉山、攀枝花一帶以及重慶的涪陵、豐都、忠縣等沿長江流域。目前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仍很小,需加快結構調整,努力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
?。┪鞅钡貐^
該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水泥消費水平低。甘肅、陜西石灰石資源豐富,可根據市場需求,建設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加快淘汰落后工藝。
六、保障措施
頒布實施《水泥工業產業發展政策》是政府對水泥工業發展進行宏觀調控和引導的重要措施。產業政策包括水泥工業發展目標、產業發展重點、產業技術政策、產業組織政策、投資管理政策、發展保障政策等,是指導行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各部門、各地區、各類經濟組織均要嚴格遵守,以保證我國水泥工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按照投資體制改革方案,除禁止類項目外,其他水泥類項目由省級投資主管部門核準。各省級投資主管部門要按照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的要求,切實加強項目管理。未經核準的水泥項目一律不得建設,凡自行建設的,政府投資主管部門要責令關閉。
質檢部門要加大對無生產許可證違法生產的水泥企業的查處力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大對無照生產水泥的查處力度,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質量標準和假冒偽劣的水泥,質檢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依法予以查處。
環保部門要把小水泥企業粉塵排放和治理作為各地區環境整治的重點。根據國家制定的水泥工業環保排放標準,對企業進行動態監督。對環保不達標的,要依法查處。
建設管理部門要提高混凝土使用標準,大力推廣預拌混凝土,修訂建筑工程設計規范和標準,全面提高水泥制品、構件及混凝土的性能和質量,逐步建立起建筑工程質量保證與監督機制,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壽命,從而實現在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條件下,減少全社會對水泥的實物消耗,達到有效節約石灰石等自然資源與能源的消耗,減輕環境污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排污費的種類及其適用條件的答復
1991-05-1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決定
2002-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05修訂)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的決定
1994-03-16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防止關停企業和停建緩建工程國家財產遭受損失的決議
1981-03-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國務院關于通用航空管理的暫行規定(2014修訂)
2014-07-29法規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4號國務院令
2013-01-30國務院關于修改《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2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7-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
2012-04-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
2012-04-13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
2012-01-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
2011-08-15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4-19國家人口計生委關于印發加強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切實抓好工作落實的意見
2008-10-27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
2008-09-14國務院關于做好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
200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