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同意建設部、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國家環境保護局《關于解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問題的幾點意見》,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情況貫徹執行。
關于解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問題的幾點意見
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成為世界各國環境的突出問題之一,許多現代化城市仍然為生活垃圾問題所困擾。目前,我國生產垃圾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城市環境衛生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城市生活垃圾產量迅速增長,目前全國城市人均年產生活垃圾四百四十公斤,城市生活垃圾總量以每年8%至10%的速度增長,預計到本世紀末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量將達到八千多萬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一九九O年全國僅為2.3%,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97.7%的生活垃圾未經處理,任意堆置城郊,許多城市形成了“垃圾圍城”的嚴重污染局面,既侵占大量土地,污染土壤、空氣和水體,又易孳生蚊蠅,傳染疾病。
黨中央、國務院對城市環境衛生工作非常重視,一九八六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關于處理城市垃圾改善環境衛生面貌的報告》,不少地方把城市生活垃圾的清運處理工作作為“兩個文明”建設和綜合整治城市環境的重要內容來抓,增加了一些環境衛生設施,加強了環境衛生的管理,頒發了有關環境衛生管理的規定,城市環境衛生面貌有了一定改觀。但城市生產垃圾污染問題目前仍然十分嚴重,主要原因是:第一,不少地方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問題仍然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沒有把它納入城市重點工作的議事日程;第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資金嚴重不足,“七五”期間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投資總共僅一億元,只占這項資金主要來源(同期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的1.8%;第三,缺乏對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綜合利用的鼓勵政策,致使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紙、塑料、玻璃、織物、金屬等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再生利用;第四,環境衛生行業管理薄弱,缺乏強制性法規和行政、經濟手段,生活垃圾總量的增長得不到有效控制;第五,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和設備制造能力落后,科研工作跟不上,開發生產尚未形成能力;第六,環境衛生專業人員勞動條件差,強度大,津貼少,工資水平偏低,加上往房條件差,致使環境衛生行業招工難,專業技術人員少,后繼乏人。
為解決好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問題,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設施的建設,改善城市環境質量,促進城市“兩個文明”的建設,現就解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對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問題的認識。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是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保障。只有搞好城市生活垃圾的清運和處理,才能為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創造清潔、優美、舒適的環境。城市人民政府要重視城市垃圾處理工作,要把它作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環境綜合整治的一項重要考核內容列入市長的任期目標,要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城市環境衛生發展規劃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計劃,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落實實施計劃和垃圾處理設施用地,認真組織實施。宣傳、文化教育等部門,要加強環境意識方面的宣傳教育。城市廣大群眾都要積極維護環境衛生,樹立講衛生、講文明的社會新風尚。
二、加強城市垃圾管理。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國家有關法規,盡快制定本地區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要加強行業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對從事城市垃圾清掃、運輸和處理的會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監督管理和業務指導。沿海開放城市和旅游風景城市在近期內要做到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和無害化處理,其他城市也要逐步實行。城市中的各單位要負責本管界內環境衛生的保潔和垃圾清運。環境衛生行政部門要逐步試行“政、事、政企”分開,環境衛生企事業單位要深化內部經營機制的改革,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環境衛生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興辦城市生活垃圾清掃、運輸和無害化處理的專業化服務公司,實行社會化服務。城市人民政府的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垃圾總量的增長。針對城市生活垃圾大量來源于居民生活廢棄物,特別是蔬菜、瓜果皮核的實際情況,商業、家業部門要積極推廣凈菜進城,減少蔬菜的垃圾,到二OOO年大城市凈菜進城率要達到40%,中小城市達到30%,對凈菜進城實行優質優價。
三、大力開展城市垃圾的回收綜合利用,提高回收利用率。城市生產垃圾中的紙類、塑料、織物、玻璃、金屬、動物骨頭等是重要的再生資源,各有關部門要大力扶持垃圾的資源再生和綜合利用工作。對于自籌資金進行城市生活垃圾綜合利用的(在國家規定的《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和《再生資源和加工利用目錄》之內)獨立核算單位,可享愛國家有關再生資源和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城市垃圾處理場按國家有關規定免交土地使用稅。可堆腐的生活垃圾經高溫堆肥處理后,應當加工成為有機肥料。農業部門應將生活垃圾加工后的有機肥納入當地農業用肥計劃,并加強農業環境監測,貫徹《城鎮生活垃圾農用控制標準》。到二OOO年,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綜合利用率要達到40%以上。
四、采取多種渠道解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的資金。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是社會的公益事業,原則上應當由國家、地方、受益者共同投資,大家受益。首先,城市人民政府要從城市維護建設資金中繼續給予安排,國家和地方適當安排部分初助資金和優惠貸款,鼓勵地方建設生活垃圾處理示范工程。其次,爭取利用國內外貸款,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提高垃圾處理水平。第三,積極推行垃圾處理制度,按照“垃圾產生者對垃圾處理承擔責任”的原則,對企事業單位按量收取生活垃圾清掃、收集、運輸和處理費;逐步向居民征收生活垃圾管理費用。收費管理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度。所收費用專款專用,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和維護。
五、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技術監測的應用科研工作。要加強和充分利用現有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有關部門的科研力量,搞好協同攻關。把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及技術開發,列入國家和地方的重點科技發展計劃。開展國際技術合作,學習借鑒國外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先進技術,有選擇地引進國外技術和專業設備。當前要繼續以衛生填埋和高溫堆肥為主,極少數有條件的城市可采用焚燒技術,并通過衛生監測,提高衛生無害化處理質量。
六、穩定環境衛生職工隊伍。由于環衛工作苦、臟、累,因此環衛工作的工資應當高一些。各地要根據財力,為環境衛生職工多辦實事,切實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并結合住房制度和工資制度的改革,逐步解決環境衛生職工的住房困難,改善他們的工資福利待遇。
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問題,是關系保護環境,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具有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和政治意義,國內外都十分關注。只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依靠國家、地方各級政府的努力和各部門的大力協作,以及全社會的廣泛支持,完全可能在不太長的時期內,逐步解決好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