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日期:1992-7-14
連環購銷合同大多跨越幾個地區。一個合同發生糾紛,往往會牽動其他合同。對于連環購銷合同糾紛案件,一般仍由各有管轄權的法院分別處理,必要時可將前后合同中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列為本案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如果這種連環的購銷合同已由幾個法院分別審理,各法院相互之間應主動聯系配合,并可就管轄問題進行協商。如果經過協商,認為將連環購銷合同糾紛納入一個訴訟更有利于處理的,也可由一個法院統一管轄。連環購銷合同涉及犯罪的,應按規定及時移送公安、檢察機關處理。
二、關于解決管轄權爭議的問題
民事訴訟法(試行)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睋?,同屬一個地、市轄區的兩個基層法院發生管轄爭議的,如果雙方協商解決不了,由該地、市的中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同屬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兩個法院發生管轄爭議的,如果雙方協商解決不了,由該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缡 ⒆灾螀^、直轄市的兩個法院發生管轄爭議的,如果雙方協商解決不了,應當上報各自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由兩個高級人民法院協商解決;兩個高級人民法院經過協商仍解決不了,應各自具陳意見,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案件的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向受理該案的法院提出。受理該案的法院在對該案進行實體審理之前,應先審議當事人對管轄提出的異議,就本法院對該案件是否具有管轄權問題依法作出書面裁定。裁定應當送達雙方當事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的,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在二審法院確定該案的管轄權后,即應按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三、關于不具備法人資格的鄉(鎮)、村舉辦的企業和街道舉辦的企業關閉后,由誰作為被告參加訴訟的問題
不具備法人資格的鄉(鎮)、村舉辦的企業和街道舉辦的企業因為經營不善、管理體制變革而關閉的,有關它們的訴訟應由其主管部門或者主辦單位作為被告參加訴訟。
四、關于不具備法人條件的聯營組織或者合伙組織進行訴訟由誰作為當事人的問題
在經濟體制改革中出現的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經濟聯合體,有的是企業之間或者企業與事業單位之間的聯營,有的是兩個以上的公民的合伙經營,但都是按照聯營或者合伙的協議組合的,在聯營或者合伙的協議中,規定了聯營或者合伙各方的出資數額、盈余分配、債務承擔等事項。這類不具有法人條件的聯營組織或者合伙組織與他人發生經濟糾紛訴訟到法院時,起字號的,以其依法核準的字號作為訴訟主體,由該組織的負責人為訴訟代表人;未起字號的,應由組成該聯營組織的各方或者合伙組織的合伙人作為共同訴訟人參加訴訟。聯營方或者合伙人眾多的,可以推舉代表進行訴訟,該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全體聯營方或者合伙人發生效力。
五、關于非法出借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空白合同書的出借人與借用人的訴訟地位問題
企、事業單位的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或者蓋章的空白合同書,僅供本單位正常業務專用,不得互相借用。非法出借本單位的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或者蓋章的空白合同書供他人簽訂經濟合同的,不論出借人出于何種目的,就該經濟合同而言,出借人已成為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它與借用人在有關該項經濟合同的訴訟中,應作為共同訴訟人參加訴訟。如果出借人與借用人是被訴方,應列為共同被告;如果借用人起訴,而出借人未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試行)第九十一條的規定,通知出借人參加訴訟。
六、關于經濟合同的保證人的訴訟地位問題
民法通則第八十九條第一項規定:“保證人向債權人保證債務人履行債務,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按照約定由保證人履行或者承擔連帶責任?!?a href='http://www.sdjlnm.com/contract/146.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經濟合同法第十五條也規定:“保證單位是保證當事人一方履行合同的關系人。被保證的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的時候,由保證單位連帶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因此,在訴訟中,應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保證人代替被保證人承擔賠償責任后,有權向被保證人追償。如果被保證人已經終止或消失,則可將保證人作為被告。
七、關于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問題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需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時,應當用通知書通知其參加訴訟。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后,有權了解原告起訴、被告答辯的事實和理由,并向人民法院遞交陳述意見書,陳述自己對該爭議的意見。開庭審理時,人民法院應當用傳票傳喚其出庭。在庭審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陳述意見,提供證據,參加法庭辯論。如果經過兩次合法傳喚,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調解協議中確定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應當承擔的義務,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必須執行;無正當理由拒不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
八、關于審理經濟糾紛案件如何著重調解的問題
人民法院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也應當著重進行調解。但是調解不是必經程序。對于經濟行政案件、確認合同無效的案件以及有違法犯罪活動的案件,不能調解。在處理案件時,是調解還是判決,應從實際情況出發,能調則調,該判則判。既不能片面追求調解結案率,久調不決;也不應能調不調,一判了事。
調解應當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進行,不能只調不查或者先調后查。不論是調解結案還是判決結案,在確認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是非責任方面,應當是一致的,不能無原則地“和稀泥”,或者因為是調解結案而回避違約的過錯責任。
調解必須堅持自愿、合法,通過法制宣傳和教育疏導,促使當事人自覺自愿地達成調解協議,而不得強迫調解或者變相強迫調解。調解結案同判決結案可以在處理結果上有所差異,但不得違反法律和政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2009年12月26日)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2008-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54)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88修正)
1988-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的決定
200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21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199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毒的決定
1990-12-28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4-23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
2017-11-06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2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4-07-24事業單位財務規則(2012修訂)
2012-02-07關于印發《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3-07-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質量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關于推動農村郵政物流發展意見的通知
2009-05-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
2009-03-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及成員的函
2009-01-23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2008-11-10關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
2008-09-26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十月份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進展情況的通報
2007-11-07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回頭看”再檢查工作督查的通知
20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