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條】
第五十一條 民辦學校在扣除辦學成本、預留發展基金以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其他必需的費用后,出資人可以從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取得合理回報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釋義】
本條是對民辦學校出資人可以取得合理回報的規定。
有關“合理回報”的規定是《民辦教育促進法》制定過程最為引人矚目的條款。圍繞這一條款的修改直到最后通過,其間出現各種觀點和意見,是《民辦教育促進法》制定過程中的一個難點。
一、本條規定在立法中出現的爭論及修改的過程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草案)》,在第五章學校資產與財務管理中規定:“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在扣除辦學成本和按國家有關規定須提取的費用后,可以取得合理回報。取得合理回報的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對草案的說明中指出,“草案在明確民辦教育事業公益性原則的同時,允許舉辦者可以取得合理回報,這一規定是根據我國的國情作出的。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民辦學校利用自籌資金來辦學,捐資辦學者為數不多,多數人是投資辦學,大多數民辦教育舉辦者希望擁有所投入部分的產權,并得到相應的回報。從近幾年民辦教育發展的實踐看,允許舉辦者從辦學盈余中取得一定的回報,有利于調動辦學者的積極性,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來舉辦民辦學校。……這一規定一方面表明國家對具有公益性的民辦學校的認可和獎勵,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舉辦者牟取暴利。”可見,草案關于“合理回報”的規定是一種折衷方法,既可以兼顧民辦學校的公益性,又可以吸引投資者辦學,同時,投資者辦學可以取得一定的回報,是國家對于投資者的一種獎勵。
草案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初審后,在征求各地和有關部門和有關專家學者的意見過程中,一些地方和專家認為,草案規定允許民辦學校的投資人可以取得一定的回報,與《社會力量辦學條例》相比進了一步,但在制度上還需要進一步理順,即將民辦學校區分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兩類的前提下,明確規定投資人可以取得回報。如果不加區分,籠統地提可以有合理回報,對投資人是有吸引力的,在短期內有利于鼓勵投資辦學,但對于非營利性學校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也無法吸引真正熱心辦教育的人士和機構給予非營利性學校無償捐贈。他們建議,只有非營利性的民辦學校才能享受與公立學校同等的優惠政策。對于營利性的民辦學校視情況也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但在法律的規定上與非營利性學校應當區分開來。另一種意見是,《教育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民辦教育促進法》不應與《教育法》相抵觸,因此任何形式的民辦學校都不能營利,不能在法律上對民辦學校進行這樣的分類。
由于存在上述分歧,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提交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二次審議稿)》中對合理回報的規定未作修改,而是在提交常委會的修改情況匯報中將上述意見和分歧提了出來,供常委會進一步審議。兩個月后,在提請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三次審議稿)》中,提出了一個更具折衷色彩、含義更為模糊的方案,規定:“民辦學校在扣除辦學成本和按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必需的費用后,可以從辦學結余中安排適當經費,對出資人投入民辦學校的資產給予適當的補償。補償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但多數委員對這一方案提出異議,有損失才會有補償,認為在這里使用補償的概念不恰當。投資辦學并不是損失,也就無所謂補償。在這次常委會以后,經過與各方面的反復磋商研究,法律委員會在提交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四次審議稿)》提出新的修改方案,并將新“合理回報”條款從第五章“學校資產與財務管理”一章移至第七章“扶持與獎勵”中。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在關于《民辦教育促進法》審議情況的報告中就合理回報條款的修改問題指出,“出資人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與不取得回報的公辦、民辦學校在享受稅收、用地等優惠政策上要有一定的區別”。新 “合理回報”的規定在九屆全國人大第三十一次會議上最終獲得通過。
二、如何認定合理回報的性質
在立法過程中,對于如何認定合理回報的性質,存在著兩種理解:一是認為回報即財產所有人的財產收益權,是投資人分得的利潤,通俗地說就是分紅。另一種則認為本法規定的合理回報不是投資人獲取利潤的途徑,而是國家對民辦學校投資人的一種物質上的獎勵。不承認回報是投資人的收益,是因為根據我國《教育法》第25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本法第3條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事業。根據上述規定,在我國不允許有營利性的民辦學校的存在。
物質獎勵是獎勵人為一定的事由而對被獎勵人給予的物質上的褒獎,獎金或獎勵的物品應當來源于獎勵人。投資人對投入學校的資產享有投資人權益,當學校有結余時,投資人獲取收益,是投資人權益的體現。國家如給予民辦學校投資人獎勵,應由國家出資獎勵,不能由投資人自己獎勵自己。目前,投資辦學在我國是一種普遍現象,對于這種情況正確的做法是既要正視它,同時又要規范它。事實上,合理回報的規定就是對投資民辦學校可以取得收益的肯定,這一規定是對《教育法》第 25條作出的補充性規定。
至于本法規定的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事業,并不能排除營利性民辦學校的存在。公益與私益是相對的。所謂“公益”是指追求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受益人不能是一個封閉的團體或人群,公益事業要求其受益人是不特定的人群。與這種受益人的普遍性和開放性相對的另一類社會團體則是非公益的,如行業協會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同業間的互助和自律;一些聯誼會成立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成員之間的交流,增進成員之間的友誼。在國際上,公益事業一般包括慈善、宗教、教育、科研、文化等領域。但并不是說,在上述領域內不能有營利性的機構存在。例如科研活動是公益性活動,但也存在著營利性的科研機構,這種機構與一般的公司企業在經濟性質上并無不同,因此營利性的科研機構不能享受與非營利機構同樣的稅收優惠,即使它享受國家規定的一定的稅收優惠,那也是屬于國家為鼓勵某種科研活動而實行的產業政策上的優惠。可見公益事業與營利性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關系,公益事業中既有非營利性的機構,也可以有營利性的機構。
對營利性學校的承認并不是制定本法的目的,承認它是為了將營利性的學校與非營利性的學校區別開來,進行分類管理、分類規范。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影響,這其中也包括公益事業。改革開放以前,我們國家的公益事業由國家的事業單位完成,事業單位的人、財、物都由國家包起來。改革開放以來,國有的事業單位的體制也在經歷著不斷的變革。有的事業單位可以市場化的,經過一定的過渡,最終成為企業。有的事業單位,如從事基礎研究的,則必須由國家支持。有的事業單位,國家允許其從事一定的營利活動,同時國家給予一定資助。國有事業單位走的是一條逐步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的道路。作為民辦學校,它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對于民辦學校的管理,應當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
三、民辦學校取得合理回報的辦法
法律規定民辦學校可以取得合理回報的同時,對民辦學校取得回報規定了一定的限制。這一規定的目的,主要是考慮到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需要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用于學校設施的更新、聘請更高水平的教師以及教師的培訓等,以保障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如果學校將辦學的結余全部分掉,竭澤而漁,那么學校就會喪失進一步發展的物質基礎。民辦學校的辦學成本,主要包括教師的工資、校舍、教育設施和器材的折舊,等等。所謂“預留發展基金”,是指民辦學校為進一步發展應從節余中留出的一定比例的資金。“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費用”,是指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有關部門要求民辦學校提取的一些費用,如有的地方要求民辦學校交納一定數額的辦學保險基金,以保障民辦學校可能發生的一些費用的支出。由于辦學成本在各個學校的情況各不相同,對此主要是明確應納入成本核算的項目。根據本法的規定,民辦學校取得合理回報的具體辦法,需要由國務院根據各級、各類以及各地區民辦學校的實際情況加以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14年修正)
201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2010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1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
200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的決定
2007-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199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1999-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2005-12-29民用機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口岸衛生監督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旅行社條例
2009-02-20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4-02-26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8-15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
2013-08-09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取得內地法律職業資格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在內地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2013)
2013-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的通知
2011-12-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0-11-09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
2010-08-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